罩杯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018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罩杯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系可供放置于内衣中,包括有第一布层、第二布层与支撑件。其中该第二布层系与该第一布层互相组构为一体,并于第一布层与第二布层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及支撑件,支撑件系为对应于该胸罩之弧形设置,该支撑件系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弹性区段。俾藉由该等弹性区段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支撑乳房组织,同时具有舒适之穿戴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随时的更换内衣中的支撑结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提供一种罩杯支撑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内衣,可有效支撑乳房组织并同时具有舒适之穿戴效果的罩杯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胸罩是女性所使用的内衣之一,一般而言,胸罩之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四点来进行说明一、支撑乳房由于女性的胸部组织为大量的脂肪所构成,除了少许的皮肤以及韧带组织来进行支撑之外,但是,该种支撑通常不足以支撑乳房,为了能够要使乳房不移动的固定于某一位置,就必须穿戴胸罩。二、维护曲线藉由胸罩的完整包覆,可以将乳房组织固定于一特定形状。三、保护乳头胸罩可以使得乳头不会直接的与外衣磨擦。四、遮蔽胸罩可以完整的包覆乳房以遮蔽乳房。其中,为了使得胸罩可以有效的达到支撑乳房之效果,业者通常都会在胸罩内之下缘弧形处设置有钢圈,藉由钢圈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达到支撑乳房组织之效果。然上述习用胸罩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一、由于乳房组织都为脂肪组成,相当的柔软,而钢圈为坚固性材料,当使用者穿戴该种胸罩时,常常因为该种钢圈带来的紧固、不舒适感,使得使用者感觉不舒服。二、而当胸罩穿戴多次后,钢圈常常会因为拉扯而产生变形或是穿插出胸罩的情形,而当有此种情形产生时,如此该胸罩即无法再进行使用。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之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应用于内衣,可有效支撑乳房组织并同时具有舒适之穿戴效果的罩杯支撑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供设置于内衣内,它包括有第一布层、第二布层与支撑件。其中该第二布层系与该第一布层互相组构为一体,并于第一布层与第二布层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及支撑件系为对应于该胸罩之弧形设置,该支撑件系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弹性区段。其中,本技术包括有支撑件,该支撑件可有效的支撑、承托胸部组织,而该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弹性区段;藉由该等弹性区段的设置,有效的改善了穿戴习用罩杯支撑结构时会有紧固、不舒适感,当利用本技术之罩杯支撑结构来支撑、承托胸部组织时,不仅可以达到支撑乳房组织之效果,同时可以具有舒适之穿戴效果。本技术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由的装设于内衣适当位置的罩杯支撑结构。 由于本技术包括有第一布层、第二布层与支撑件,该第二布层系与该第一布层互相组构为一体,该支撑件系收容于该第一布层与该第二布层间之容置空间,藉此,本技术可以自由的装设于内衣里的适当位置处,改善了习用内衣支撑件都固定设置于内衣内部之问题,当使用者应用本技术之罩杯支撑结构时,可以根据喜好来决定适合的支撑件,并且当该支撑件因为穿戴多次而变形时,可以随时的更换新的支撑件放置于内衣中, 为确实具有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3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局部示意图。图4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一。图5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二。图6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三。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支撑结构11第一布层12第二布层13容置空间14支撑件141弹性区段15补强布层2内衣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立体分解图与局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之罩杯支撑结构1系可设置于一女性胸罩中, 且该支撑结构1系包括有第一布层11,该第一布层11为弹性良好、触感良好之布料所制成;第二布层12,该第二布层12为弹性良好、触感良好之布料所制成,系与该第一布层11互相组构为一体,而此处之组构方式可以车缝方式缝合于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外围以互相组构,或是利用超音波、热压等方式进行组构,并于第一布层11与第二布层12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3 ;以及支撑件14,该支撑件14系为对应于该胸罩之弧形设置,形状系为U字型,该支撑件14为金属材料所制成之片体,于实务上也可利用钢圈、钢线、弹性塑形体或是扁形钢线; 该支撑件14系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3内,该支撑件14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弹性区段141, 该等弹性区段141朝支撑件14之两端厚度渐薄,以使得该支撑件14朝两端越柔软。再者,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之形状系配合该支撑件14之形状设置。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之表面对应于该支撑件14之两弹性区段141位置处进一步分别贴合有一补强布层15。藉由上述之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之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参阅图 2、图4、图5与图6所示,系为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动作示意一图、动作示意二图与动作示意三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系可供收容于女性之内衣2 适当位置处,而内衣2可能为胸罩、马甲或紧身衣等贴身衣物,于本实施例中,系将本技术设置于一女用胸罩内。由于本技术包括有支撑件14,并且本技术包括有支撑件14,该支撑件14可有效的支撑、承托胸部组织,避免乳房组织因为地心引力而下垂,而该支撑件14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弹性区段141,该等弹性区段141朝支撑件14之两端厚度渐薄,以使得该支撑件14朝两端越柔软,藉此,可以使得穿戴本技术之穿戴者感到柔软、舒适,不会有任何紧固与不舒适感。藉由上述结构,当使用者穿戴本技术时,仅可以达到支撑乳房组织之效果,同时可以具有舒适之穿戴效果。并且,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之表面对应于该支撑件14之两弹性区段 141位置处进一步分别贴合有一补强布层15,藉由该补强布层15的设置,可以避免该支撑件14自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间穿插出来,并且,也可以使得本技术穿戴起来更为舒适、柔软。再者,由于本技术包括有第一布层11、第二布层12与支撑件14,该第二布层 12与该第一布层11系互相组构为一体,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系利用车缝该该第一布层U与该第二布层12之外围的方式互相组构为一体,同时,该第一布层11与该第二布层12间形成有容置空间13,该支撑件14即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3内;藉由以上此种结构,本技术可以自由的装设于内衣2里的适当位置处,例如装设于胸罩、 马甲或紧身衣等贴身衣物之适当位置处,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来更改本技术之支撑件14的支撑力道、强度或是舒适度,本技术可以随时的更换新的支撑件14放置于内衣2中,为确实具有实用进步性。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存在下列优点一、由于本技术之支撑件14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弹性区段141,该等弹性区段141朝支撑件14之两端厚度渐薄,以使得该支撑件14朝两端越柔软;俾藉由弹性区段 141的设置,可以使得本技术不仅具有支撑胸部组织之效果,还同时具有穿戴舒适之实用进步性。二、本技术可以自由的运用装设于内衣2中,有效改善了习用内衣2当内部支撑件14损坏后即无法使用的问题,本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支撑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罩杯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布层;一第二布层,系与该第一布层互相组构为一体,并于第一布层与第二布层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支撑件,系为对应于胸罩之弧形设置,该支撑件系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弹性区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光煦内衣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