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为国专利>正文

扬水式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811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增氧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扬水式增氧机,电机装在锥形体和防水罩组成的壳体内,电机由支承座连接壳体,壳体和电机一起安装在浮体上,电机轴通过连轴器连接叶轮轴,叶轮轴垂直向下延伸进入水中,电机本体在水平面以上位置,防水罩和电机之间有防止电机热风向上回流进入电机风扇罩的隔离装置,使冷却风扇和散热片热交换后形成的热风不再回流到电机风扇罩内,使电机温度大幅下降。叶轮正转时把水体扬起;反转时叶轮向下射流,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向水中充气增氧;扩散轮在扬水时把叶轮扬起的水向四周扩散,实现白天扬水增氧,增加水中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晚上没有阳光可射流增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氧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扬水式增氧机
技术介绍
增氧机是水产养殖中对鱼虾有救生和助长的设备,现有的机械式增氧机主要有水车式、叶轮式和喷水式三大类型,扬水式增氧机是喷水式增氧机的一种,已有的喷水式增氧机是用浮体将泵浮起,由泵的出水口向空中喷水,使水与空气接触,起到增氧作用如中国专利2005201288864,2007200489884都是叶轮在管道中工作,已有喷水式增氧机存在的缺点有一是喷水量少功耗大效率低;二是电机在水下工作,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已有喷水式增氧机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不在水下工作,叶轮不在管道中工作,喷水量大、效率高的扬水式增氧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扬水式增氧机主要由浮体、电机、叶轮轴、叶轮、锥形体、防水罩组成,电机装在锥形体和防水罩组成的壳体内,电机由支承座连接壳体,壳体和电机一起安装在浮体上,电机轴通过连轴器连接叶轮轴,叶轮轴垂直向下延伸进入水中,电机本体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电机正转时,叶轮把水扬起;锥形体的下端有水润滑轴承,叶轮轴在水润滑轴承内旋转。上述的支承座连接在锥形体的安装平台上,支承轴内端穿过锥形体和支承座紧固连接,支承轴的外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装在浮体上,支架分为主支架和副支架,副支架有固定副支架或铰接副支架。上述的主支架180°分布在浮体上,副支架与主支架成90°安装在连杆上,主、副支架都制有调节高度用的排孔,支承轴分为主支承轴和副支承轴,主支承轴外端固定在主支架所需高度的排孔内,副支承轴外端固定在副支架所需高度的排孔内,固定副支架下部套在连杆外侧,或铰接副支架通过铰接件装在连杆上。上述的叶轮由叶片座及连接在叶片座上的叶片组成,叶片座由外筒与内筒在下部连接组成,内筒和外筒之间有加强筋,内筒与叶轮轴配合并用横销插接连接。上述的增氧机还包括叶轮和扩散轮组合使用,扩散轮在叶轮之上,叶轮轴正转时叶轮在把水体扬起,扩散轮把叶轮扬起的水向四周扩散;反转时叶轮向下推动水体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射流增氧,射流角度由副支承轴和铰接副支架孔位配合调节。上述的连轴器由轴套及用卡箍卡接在轴套上的软胶管组成,轴套的外端与电机轴连接,软胶管的外端通过卡箍与叶轮轴的上部卡接,与软胶管用卡箍卡接的轴套的结合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或所述连轴器是叶轮轴上部为内外径均扩径形成的安装位,轴套下部的定位部的外圆与安装位的内圆相配合,软胶管同时套住叶轮轴的安装位和轴套,用一个卡箍卡在软胶管的上端部将轴套与软胶管卡紧,用另一个卡箍卡在叶轮轴末扩径部和扩径部的交界处的末扩径的叶轮轴外侧相对应的软胶管上。上述的软胶管两端的卡箍是由钢板拉伸而成的圆筒型卡箍,缩径而卡住软胶管两端。上述的支承座和电机的下端盖制成一体,或电机和支承座分体组合。上述的电机上端伸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外有风扇罩,电机壳上有多个散热片,风扇罩及电机壳外设有防水罩,防水罩的上部有进风口、四周下部有出风窗口,防水罩与电机之间设有防止电机热风向上回流进入电机风扇罩的隔离装置。上述的隔离装置为一隔离板,隔离板的外侧与防水罩的内壁相配合,隔离板的内侧与风扇罩的外壁相配合;所述风扇罩和隔离板为一体式结构,隔离板上与防水罩的结合处设有环形板。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是1.叶轮扬起的水不受管道限制直接洒向空中,水量大、效率高;2.电机不在水下工作,不需要机械密封及密封件的润滑油,防止漏油,污染水塘;3.叶轮轴的横槽使壳体内的水及时排出,电机反转时叶轮向下射流,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叶轮轴的横槽成为进气口,向水中充气增氧,实现白天扬水增氧,增加水中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晚上没有阳光射流增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扬水式增氧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形体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形体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形锥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曲线形锥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罩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叶轮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和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座和电机端盖一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副支架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铰接副支架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扬水式增氧机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扬水式增氧机带射流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扬水式增氧机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扇罩和隔离板一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扇罩和隔离板一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离板立体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增氧机的电机防止热风回流装置的示意图(风扇焉I和隔离板一体)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增氧机的电机防止热风回流装置的示意图(风扇焉I和隔离板分体)。图中1一电机;11一电机轴;12—风扇罩;121—环形板;122-一加强条;123—定孔;124—隔离板;13—风扇;2—支承座;21—下端盖;22—主支承轴的固定孔;23—通孔;24—轴承室;25—副支承轴的固定孔;3—锥形体;31—安装平台;32—安装孔;33—轴承室;34—配合位;35—镂空部;36— 圆柱形;37—直线;38—曲线;39—法兰;4一防水罩;41 一出风窗口 ;42—流水槽;43—挡水板;44一盖子;45—进风口 ;5—连轴器;51—轴套;511—定位部;52—软胶管;53—卡箍;54—防滑槽;6—浮体;61—主支架;611—排孔;62—固定副支架;621—排孔;63—铰接副支架; 631—排孔;64—主支承轴;65—副支承轴;7—叶轮;71—外筒;72—内筒;73—叶片;74—缺口;75—加强筋;76—扩散轮;8—叶轮轴;81—横槽;82—扩径部;83—安装位;84—横销;85—水润滑轴承; 9一连杆;91 一铰接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15 扬水式增氧机主要由浮体6、电机1、叶轮轴8、叶轮7、锥形体3、防水罩4等组成,电机1装在锥形体3和防水罩4组成的壳体内,电机1由支承座2连接壳体,壳体和电机1 一起安装在浮体6上,电机轴11通过连轴器5连接叶轮轴8,叶轮轴8垂直向下延伸进入水中,电机本体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电机正转时,叶轮把水扬起;锥形体3的下端有水润滑轴承85,叶轮轴8在水润滑轴承85内旋转。上述的支承座2连接在锥形体3的安装平台31上,支承轴内端穿过锥形体3和支承座2紧固连接,支承轴的外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装在浮体6上,支架分为主支架61和副支架,副支架有固定副支架62或铰接副支架63。上述的主支架180°分布在浮船上,副支架和主支架90°安装在连杆9上,主、副支架都制有调节高度用的排孔,支承轴分为主支承轴64和副支承轴65,主支承轴64外端固定在主支架所需高度的排孔内由螺母紧固,副支承轴65外端固定在副支架所需高度的排孔内由螺钉紧固,固定副支架62下部套在连杆9外侧,或铰接副支架63通过铰接件91装在连杆9上,铰接副支架63上有排孔,单独调整排孔和副支承轴65的位置可改变叶轮轴8 和水平面的夹角。上述的叶轮主要由叶片73、叶片座等组成,叶片座由外筒71与内筒72在下部连接组成,内筒72中心有和叶轮轴8配合的孔,内筒72和外筒71之间有加强筋75,内筒72 有和叶轮轴8横销84配合的缺口 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扬水式增氧机主要由:浮体、电机、叶轮轴、叶轮、锥形体、防水罩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机装在锥形体和防水罩组成的壳体内,电机由支承座连接壳体,壳体和电机一起安装在浮体上,电机轴通过连轴器连接叶轮轴,叶轮轴垂直向下延伸进入水中,电机本体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电机正转时,叶轮把水扬起;锥形体的下端有水润滑轴承,叶轮轴在水润滑轴承内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为国
申请(专利权)人:吴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