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5371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包括横向进给螺杆和插秧轴,所述横向进给螺杆与插秧轴之间设置有手动换挡机构,所述手动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秧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横向进给螺杆的轴端处设置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双联动齿轮部件连接有拨叉结构,所述拨叉结构包括一拨叉杆,所述拨叉杆的一端外露于插秧机箱体外且固定有手柄,所述拨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相邻端面之间的拨叉;还包括双联从动齿轮部件的限位结构。该机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操作简便的横向传送机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插秧机传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其主要是通过插秧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带动横向进给螺杆上的从动齿轮,使横向进给螺杆旋转,带动导向销和导向销支撑沿横向进给螺杆轴向作往复运动,实现与导向销支撑联结的横向传送杆作相同的往复运动。并通过更换一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改变传动比,以实现改变横向传送杆运动速度。现有的插秧机横向传送机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使用该横向传送机构,在更换另一对用以改变横向传送杆运动速度的齿轮时,需要使用工具打开密封盖人为更换,给使用带来不便,而且经常拆卸还会影响机构的密封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其机构设计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该机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操作简便的横向传送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横向进给螺杆和插秧轴,所述横向进给螺杆与插秧轴之间设置有手动换挡机构,所述手动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秧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横向进给螺杆的轴端处设置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连接有拨叉结构,所述拨叉结构包括一拨叉杆, 所述拨叉杆的一端外露于插秧机箱体外且固定有手柄,所述拨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相邻端面之间的拨叉;还包括双联从动齿轮部件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拨叉杆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和设置在横向进给螺杆上且位于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外侧的两个限位挡圈;有一钢球设置在插秧机箱体壁的一孔中, 并通过一弹簧交替地将该钢球顶压在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传动机构通过改变更换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结构,并增加了手动换档机构,使齿轮传动变速更简便、快捷,消除了因齿轮拆卸或安装不当而影响正常使用的不良情况,不但保证了传动机构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的端向视图;图2是图1所示横向传送机构A-A旋转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拨叉结构B-B局部剖视图。说明书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左密封盖2.左进料箱盖3.进料箱4.进给螺杆5.右进料箱盖6.双联从动齿轮61 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7.拨叉8.拨叉杆81.第一凹槽82.第二凹槽9.右密封盖10.手柄11.档圈12.第二主动齿轮13.第一主动齿轮14.插秧轴15.钢球16.弹簧1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进料箱3的左端设置有左密封盖1和左进料箱盖2,所述进料箱3的右端设置有右进料箱盖5和右密封盖9,插秧机箱体的右下端处设置有插秧轴14,所述插秧轴14上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13和第二主动齿轮 12,与第一主动齿轮13啮合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的传动轴是一横向进给螺杆4,所述横向进给螺杆4与插秧轴14之间设置有手动换挡机构,所述手动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秧轴14上的第一主动齿轮13和第二主动齿轮12,所述横向进给螺杆4的轴端处设置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包括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连接有拨叉结构,所述拨叉结构包括一拨叉杆8,所述拨叉杆8的一端外露于插秧机箱体外且固定有一手柄10,所述拨叉杆8 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相邻端面之间卡槽内的拨叉 7 ;即所述拨叉7与所述拨叉杆8相连,所述拨叉杆8与手柄10相连。还包括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拨叉杆8上的第一凹槽81和第二凹槽82和设置在横向进给螺杆4上且位于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外侧的两个限位挡圈11 ;如图3所示,有一钢球15设置在插秧机箱体壁(图2示出了在插秧机进料箱3的右密封盖9上)加工一孔,该孔的外端设置有螺栓17,在该孔中先放入一弹簧16再放入钢球15,通过弹簧16的压力可以将该钢球15施加一压力,是钢球15被顶压在所述第一凹槽81或第二凹槽82中。 图1示出了横向进给螺杆4、插秧轴14和手柄10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右密封盖9的端向几何形状。实现本技术传送机构的手动换挡过程是如图2所示,当钢球15嵌在拨叉杆 8上的第二凹槽82内时,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的第一从动齿轮61与第一主动齿轮13相互啮合。通过向右移动手柄10,带动拨叉杆8向右移动,当右密封盖9孔内设置的钢球15恰好嵌在拨叉杆8上的第一凹槽81位置,与此同时,拨叉7也带动双联从动齿轮6向右移动, 从而实现了双联从动齿轮中的第二齿轮62与第二主动齿轮12相啮合,由于在双联从动齿轮6两端各有1个档圈11,当手柄10向右移动时超过拨叉杆8上第二凹槽82的限定位,或者,手柄10向左移动时超过拨叉杆8上第一凹槽81的限定位时,两边的档圈11对双联从动齿轮6起阻挡作用。本技术传送机构通过移动手柄10,实现手动换挡,可以方便、快捷而又精确的改变齿轮传动比,最终改变了插秧机中横向传送杆的运动速度。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 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权利要求1. 1. 一种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包括横向进给螺杆(4)和插秧轴(14),所述横向进给螺杆(4)与插秧轴(14)之间设置有手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秧轴(14)上的第一主动齿轮(13)和第二主动齿轮(12),所述横向进给螺杆(4)的轴端处设置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包括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连接有拨叉结构,所述拨叉结构包括一拨叉杆(8),所述拨叉杆(8)的一端外露于插秧机箱体外且固定有手柄(10),所述拨叉杆(8)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相邻端面之间的拨叉(7);还包括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拨叉杆(8)上的第一凹槽(81)和第二凹槽(82)和设置在横向进给螺杆(4)上且位于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外侧的两个限位挡圈(11);有一钢球(15)设置在插秧机箱体壁的一孔中,并通过一弹簧 (16)交替地将该钢球(15)顶压在所述第一凹槽(81)或第二凹槽(82)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包括横向进给螺杆和插秧轴,所述横向进给螺杆与插秧轴之间设置有手动换挡机构,所述手动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秧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横向进给螺杆的轴端处设置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双联动齿轮部件连接有拨叉结构,所述拨叉结构包括一拨叉杆,所述拨叉杆的一端外露于插秧机箱体外且固定有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1.一种农用插秧机的横向传送机构,包括横向进给螺杆(4)和插秧轴(14),所述横向进给螺杆(4)与插秧轴(14)之间设置有手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插秧轴(14)上的第一主动齿轮(13)和第二主动齿轮(12),所述横向进给螺杆(4)的轴端处设置有一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包括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连接有拨叉结构,所述拨叉结构包括一拨叉杆(8),所述拨叉杆(8)的一端外露于插秧机箱体外且固定有手柄(10),所述拨叉杆(8)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相邻端面之间的拨叉(7);还包括双联从动齿轮部件(6)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拨叉杆(8)上的第一凹槽(81)和第二凹槽(82)和设置在横向进给螺杆(4)上且位于所述双联从动齿轮部件外侧的两个限位挡圈(11);有一钢球(15)设置在插秧机箱体壁的一孔中,并通过一弹簧(16)交替地将该钢球(15)顶压在所述第一凹槽(81)或第二凹槽(8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张琦李建华田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