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0684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上的飞轮结构,包括有:一第一齿盘、一第二齿盘位于该第一齿盘的一旁侧、以及一固定座位于该第二齿盘较远离第一齿盘的一侧。该固定座包括有一环形本体以及自环形本体沿一径向朝外延伸的多个支持爪。并且,于各支持爪于较接近第二齿盘的一侧的表面上并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区及一第二结合区。该第一与第二齿盘均是位于该固定座的同一侧,且该第一齿盘是固定于该第一结合区、第二齿盘是固定于该第二结合区,使得该第一、第二齿盘及固定座被结合固定成一体。此外,于一轴心方向上,该第一结合区的厚度大于第二结合区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凭借一固定座来结合与支撑多个齿盘, 且适用于自行车飞轮组的一种飞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环保、乐活、健身以及天然资源耗竭的意识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以兼具无污染、不消耗天然资源以及运动健身优点的自行车来代步,以取代耗能又造成污染的汽、机车。相对地,人们对于自行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因此,对于可变速自行车的变速齿盘尤其是飞轮组齿盘的数量,也逐渐自过去的5至6片扩增至现在的7至10片。 而在飞轮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一个简单、省空间、易于组装、成本低廉、且又兼具结构强度的固定结构来装配如此多数的齿盘,对于现今自行车飞轮组的设计来说,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美国专利号US 5,194,051案曾揭露一种自行车飞轮组的齿盘固定结构,其主要是在一中空环体上延伸出复数支撑臂,且每一支撑臂上均设置有呈阶梯状由高而低排列的复数个阶梯面。其中,每一个阶梯面均可用来锁固一片齿盘,以此可将大小不等的多数个齿盘锁固在同一中空环体上。然而,此种公知技术有几个重大缺点。首先,由于各个齿盘都是被锁固在支撑臂较远离自行车轮辐线的一侧,换句话说,支撑臂的最旁侧表面将会比飞轮组最大片齿盘「更贴近于」自行车轮辐线。如前所述,在一个齿盘数量高达7至10片的飞轮组来说,其对于空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此种支撑臂比飞轮组最大片齿盘「更贴近于」自行车轮辐线的设计,将会导致支撑臂很容易和轮辐线发生阻碍或摩擦的严重后果,或者,自行车设计者将被迫减少飞轮组齿盘的数量而降低变速功能与市场竞争力。其次,此种公知技术需要在同一中空环体的复数支撑臂上均设置多数个阶梯面来装置多数个齿盘;所以, 为了避免因公差的累积效应,每个阶梯面的表面都需被精密的加工来严格控制其表面平整度及尺寸精度,进而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与市场竞争力的降低。美国专利号US 6,102,821案曾揭露一种自行车的齿盘组结构,其主要是在一蜘蛛状的齿盘支撑座上延伸出复数支撑臂,且每一支撑臂末端的前、后两面可分别结合一齿盘;由此,可将两齿盘结合在单一齿盘支撑座的支撑臂的前、后两侧面上。此种作法虽然克服了支撑臂容易和轮辐线发生阻碍或摩擦的缺点,然而,却因为支撑臂末端的前、后两面都需要与齿盘结合固定,所以支撑臂的前、后两面都需要被精密加工,而导致技术困难度与制造成本的提高,而仍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飞轮结构,可凭借一固定座来结合与支撑多个齿盘,不仅整体结构简单、省空间、易于组装、兼具结构强度,同时亦不会与轮辐线发生阻碍或摩擦、且更仅需单面的精密加工而成本低廉。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飞轮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飞轮结构定义有一轴心方向以及与该轴心方向垂直的一径向,且包括有一第一齿盘;一第二齿盘,位于该第一齿盘的一旁侧,且该第二齿盘的直径小于第一齿盘的直径;以及,一固定座,位于该第二齿盘较远离第一齿盘的一例,且其朝向第二齿盘的一侧为第一侧;该固定座包括有一环形本体以及自环形本体沿该径向朝外延伸的多个支持爪;并且,于各支持爪于该第一侧的表面上并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区及一第二结合区;其中,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均是位于该固定座的该第一侧,且该第一齿盘固定于该第一结合区、且第二齿盘固定于该第二结合区,使得该第一齿盘、该第二齿盘及该固定座结合固定成一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固定座较远离第二齿盘的一侧为第二侧且该第二侧的表面是一平面;并且,该飞轮结构更包括有一第三齿盘,其贴靠于但并未固定于该固定座的该第二侧的表面上,且该第三齿盘的直径小于第二齿盘的直径;其中,该第一结合区于该轴心方向上的一第一厚度决定了第一齿盘与第三齿盘之间的间隔距离,而该第二结合区于该轴心方向上的一第二厚度则决定了第二齿盘与第三齿盘之间的间隔距离;此外,该固定座的该第一侧的任何部分于该轴心方向上均不超出第一齿盘较远离第二齿盘的一侧的表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自该第三齿盘较远离该固定座的一侧起沿该轴心方向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一第四齿盘、一第二定位环、一第五齿盘、一第三定位环、一第六齿盘、一第四定位环、一第七齿盘;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固定于该固定座的多个支持爪上, 且该固定座、第三齿盘、第一定位环、第四齿盘、第二定位环、第五齿盘、第三定位环、第六齿盘、第四定位环、以及第七齿盘依序套合于一轮毂壳上。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于该第一齿盘与该第二齿盘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铆孔与多个第二铆孔,并且,于固定座的多个支持爪上的第一结合区上分别设有与该多个第一铆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座孔,且于固定座的多个支持爪上的第二结合区上分别设有与该多个第二铆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座孔;凭借多个第一铆钉分别铆合于多个第一铆孔与多个第一座孔之间、以及凭借多个第二铆钉分别铆合于多个第二铆孔与多个第二座孔之间,将该第一与第二齿盘分别固定于该固定座的多个支持爪上的第一结合区与第二结合区。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区是位于支持爪相对较远离环形本体的区域、而该第二结合区是位于支持爪相对较接近环形本体的区域;该第一结合区于该轴心方向上的一第一厚度是大于该第二结合区于该轴心方向上的一第二厚度,并且,于该第二齿盘相对应各第一结合区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开口,使各支持爪的第一结合区能够穿过所对应的该开口而与该第一齿盘相贴靠,进而以该第一铆钉加以铆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区是位于支持爪相对较接近环形本体的区域、而该第二结合区是位于支持爪相对较远离环形本体的区域;该第一结合区于该轴心方向上的一第一厚度是大于该第二结合区于该轴心方向上的一第二厚度。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飞轮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飞轮结构定义有一轴心方向以及与该轴心方向垂直的一径向,且包括有一第一齿盘,其上设有多个第一铆孔;一第二齿盘,位于该第一齿盘的一旁侧,其上设有多个第二铆孔,且该第二齿盘的直径小于第一齿盘的直径;一固定座,位于该第二齿盘较远离第一齿盘的一侧,且其朝向第二齿盘的一侧为一第一侧;该固定座包括有一环形本体以及自环形本体沿该径向朝外延伸的多个支持爪;并且,于各支持爪于该第一侧的表面上并分别设有至少一结合区,于各结合区上分别设有一座孔;多个中空套环,位于第一与第二齿盘之间且分别对应于该多个支持爪上的该结合区上的座孔;以及,多个铆钉;其中,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均是位于该固定座的该第一侧,凭借多个铆钉于该轴心方向上分别穿过该第一齿盘的多个第一铆孔、多个中空套环、第二齿盘的多个第二铆孔、及多个支持爪上的座孔,而将第一齿盘、多个中空套环、第二齿盘、以及固定座结合固定成一体。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飞轮结构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飞轮结构定义有一轴心方向以及与该轴心方向垂直的一径向,且包括有一第一齿盘;一第二齿盘,位于该第一齿盘的一旁侧;一第三齿盘,位于该第二齿盘的一旁侧;一固定座,位于该第二齿盘与第三齿盘之间;该固定座朝向第二齿盘的一侧为第一侧,而其较远离第二齿盘的一侧则为第二侧;该固定座包括有一环形本体以及自环形本体沿该径向朝外延伸的多个支持爪;并且,于各支持爪于该第一侧的表面上并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区及一第二结合区;其中,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均是位于该固定座的该第一侧,且该第一齿盘是固定于该第一结合区、且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定义有一轴心方向以及与该轴心方向垂直的一径向,且所述飞轮结构包括有:一第一齿盘;一第二齿盘,位于该第一齿盘的一旁侧,且该第二齿盘的直径小于第一齿盘的直径;以及,一固定座,位于该第二齿盘较远离第一齿盘的一侧,且其朝向第二齿盘的一侧为第一侧;该固定座包括有一环形本体以及自环形本体沿该径向朝外延伸的多个支持爪;并且,于各支持爪于该第一侧的表面上并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区及一第二结合区;其中,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均是位于该固定座的该第一侧,且该第一齿盘固定于该第一结合区、且第二齿盘固定于该第二结合区,使得该第一齿盘、该第二齿盘及该固定座结合固定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志高旻圣
申请(专利权)人:日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