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661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蝶阀,以解决现有的蝶阀用于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上时所存在的换热器壳体与壳程旁通管之间产生的热膨胀差导致阀杆或阀体会受力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阀体(6)上沿轴向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补焊板(62)覆盖。阀体与补焊板组成阀体组件,阀体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的部分设有套管(41),阀板(5)固定于套管上。套管穿过两个安装孔,与两个安装孔之间分别留有间隙(7)。阀杆和套管的顶部均与传动块(8)相连,阀杆在位于阀体组件与阀套(3)之间的部分设有支撑套(4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上,以调节流经壳程旁通管的介质流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蝶阀,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上的蝶阀,以调节流经壳程旁通管的介质流量。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行业的水蒸汽转化法制氢工艺技术中,需要使用一种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壳程旁通管一般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中心线位置,壳程旁通管的周围设置多层螺旋管或其它类型的管或板。换热器操作时,一种介质走管程,另一种介质走壳程。换热器上设有蝶阀,以调节流经壳程旁通管的介质流量,从而调节换热器壳程介质参与换热的流量,进而控制管程或壳程介质的出口温度。现有的蝶阀,一般包括驱动装置、连接体、阀套、阀杆、阀板和阀体等部件。阀板设于阀体内,采用双支撑结构,即阀板两侧通过阀杆分别穿过阀体上的两个轴承孔而得到支撑。这种蝶阀用于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上时,需要将阀体与壳程旁通管相连,阀套通过法兰与换热器法兰连接。这样会造成如下问题由于阀杆与轴承孔之间只有很小的配合间隙,当换热器壳体与壳程旁通管之间产生热膨胀差时, 阀杆与轴承孔相互挤压,阀杆或阀体会受力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蝶阀,以解决现有的蝶阀用于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上时所存在的换热器壳体与壳程旁通管之间产生的热膨胀差导致阀杆或阀体会受力变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蝶阀,包括驱动装置、连接体、阀套、阀杆、阀板和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沿阀体的轴向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补焊板从阀体的外表面覆盖,阀体与补焊板组成阀体组件,阀体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同轴,均位于阀体长度的中心,阀杆在位于阀体组件的部分设有套管,阀板固定于套管上,套管穿过两个安装孔,与两个安装孔之间分别留有间隙,阀杆和套管的顶部由阀体组件顶部的安装孔伸出,并均与传动块相连,阀板、套管和传动块为一体式组件,与阀杆组成悬臂式结构,阀杆在位于阀体组件与阀套之间的部分设有支撑套,支撑套的底部固定于阀套上。采用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上,当换热器壳体与壳程旁通管之间产生热膨胀差时,由于套管与安装孔之间留有间隙、 不会接触,使阀杆或阀体组件不会受力变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图3是图1所示蝶阀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蝶阀的俯视图。图1至图5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的蝶阀,包括驱动装置1、连接体2、阀套3、阀杆4、阀板5和阀体6。阀杆4为圆柱形,由阀套3的内孔穿过;阀板5为圆形,阀体6为圆筒型。阀套3的内孔设有填料函,填料函内设有阀杆密封填料;阀套3的外部设有筋板,以加强结构强度并有利于散热。驱动装置1与连接体2之间、连接体2与阀套3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驱动装置1可以采用气动、电动或电液驱动装置,采用常规控制系统控制。以上特征, 与现有的蝶阀相同。本技术的蝶阀,阀体6上沿阀体6的轴向开设有安装槽61。安装槽61用补焊板62从阀体6的外表面覆盖,阀体6与补焊板62组成阀体组件。阀体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同轴,均位于阀体6长度的中心。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的部分设有套管41,阀板5固定于套管41上。参见图1和图4,阀板5分成两个半圆形,焊接于套管41的两侧。套管41穿过两个安装孔,与两个安装孔之间分别留有间隙7。阀杆4 和套管41的顶部由阀体组件顶部的安装孔伸出,并均与传动块8相连;该连接应能传递扭矩。例如图1和图4,传动块8可以带有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中心孔,阀杆4的顶部带有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柱体,柱体插入中心孔内;套管41的顶部与传动块8焊接连接。阀板5、套管41和传动块8组焊为一体式组件,与阀杆4组成悬臂式结构。为支撑该悬臂式结构,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与阀套3之间的部分设有支撑套42。阀杆4由支撑套42的内孔穿过,在支撑套42的两端得到支撑;支撑套42的底部固定于阀套3上。参见图1,支撑套42的底部插入阀套3与换热器法兰10相连的法兰上的凹孔内;支撑套42的外部设有筋板(以加强结构强度),筋板的底部焊接于所述阀套3的法兰上。支撑套42的长度应尽可能长,以支撑上述的悬臂式结构。图1至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一种蝶阀。安装槽61自阀体6的出口开设两个,两个安装槽61分别位于阀体6的顶部和底部,长度均为阀体6长度的一半,封闭端均为半圆孔。两个安装槽61各用一块补焊板62覆盖。阀体组件上所设的两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由位于安装槽61封闭端的半圆孔和位于补焊板62邻近安装槽61封闭端的端部的半圆孔组成。图4和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二种蝶阀。与本技术第一种蝶阀的不同之处是,安装槽61在阀体6的顶部开设一个(通常是正对着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用一块补焊板62覆盖;安装槽61的长度等于阀体6的长度。阀体组件上所设的两个安装孔,一个位于补焊板62上,另一个位于阀体6的底部。安装槽61的宽度一般等于安装孔的直径,补焊板62的宽度一般大于安装槽61的宽度。套管41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7应足够大;间隙7根据换热器壳体与壳程旁通管9之间产生的热膨胀差量来确定。本技术蝶阀的阀套3、阀杆4、阀板5、阀体组件、套管41、支撑套42、传动块8等部件,可采用常用的不锈钢、耐热钢等材料制造。图2中,阀体组件顶部和底部所设的安装孔局部剖视。图3和图5中未示出传动块8,而是局部示出了图1或图4中传动块8下方的阀杆4和套管41的横截面。图1中, 阀体组件底部的仰视图没有给出;阀体组件底部的安装槽、补焊板、安装孔以及安装孔与阀杆-套管的配置,可参考图3。另外,内设壳程旁通管的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省略。本技术所述阀体6或阀体组件的底部,是指阀体6或阀体组件靠近支撑套42、阀套3 —侧的部分,阀体6或阀体组件的顶部是指阀体6或阀体组件与所述底部相对一侧的部分。本技术第一种蝶阀的安装步骤是①将阀体6的入口与壳程旁通管9的出口焊接连接。②将一体式的阀板5-套管41-传动块8组件经阀体6顶部和底部的两个安装槽61安装就位,使阀板5处于阀体6内。③将阀杆4穿入套管41,阀杆4顶部的柱体插入传动块8的中心孔内(穿阀杆4时,驱动装置1、连接体2、阀套3、支撑套42和阀杆4已预先组装好)。④阀套3通过法兰与换热器法兰10连接(换热器法兰10位于换热器壳体的外部)。⑤将两个安装槽61各用一块补焊板62覆盖;补焊板62焊接于阀体6的外表面上。本技术第二种蝶阀的安装步骤与第一种蝶阀的安装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②将一体式的阀板5-套管41-传动块8组件经阀体6顶部的一个安装槽61安装就位。 ⑤将安装槽61用一块补焊板62覆盖;补焊板62焊接于阀体6的外表面上,补焊板62位于阀体6入口的端部与壳程旁通管9的出口焊接连接。本技术蝶阀采用上述的分开安装方式,优点是便于施工安装。根据换热器的型式,本技术蝶阀可以卧式水平安装或立式垂直安装。本技术在使用时,驱动装置1带动阀杆4转动,阀杆4经过传动块8、套管41 带动阀板5转动。通过调节阀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42)的底部固定于阀套(3)上。1.一种蝶阀,包括驱动装置(1)、连接体(2)、阀套(3)、阀杆(4)、阀板(5)和阀体(6),其特征在于:阀体(6)上沿阀体(6)的轴向开设有安装槽(61),安装槽(61)用补焊板(62)从阀体(6)的外表面覆盖,阀体(6)与补焊板(62)组成阀体组件,阀体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同轴,均位于阀体(6)长度的中心,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的部分设有套管(41),阀板(5)固定于套管(41)上,套管(41)穿过两个安装孔,与两个安装孔之间分别留有间隙(7),阀杆(4)和套管(41)的顶部由阀体组件顶部的安装孔伸出,并均与传动块(8)相连,阀板(5)、套管(41)和传动块(8)为一体式组件,与阀杆(4)组成悬臂式结构,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与阀套(3)之间的部分设有支撑套(42),支撑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阀,包括驱动装置(1)、连接体⑵、阀套(3)、阀杆(4)、阀板(5)和阀体(6), 其特征在于阀体(6)上沿阀体(6)的轴向开设有安装槽(61),安装槽(61)用补焊板(62) 从阀体(6)的外表面覆盖,阀体(6)与补焊板(62)组成阀体组件,阀体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同轴,均位于阀体(6)长度的中心,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的部分设有套管(41),阀板(5)固定于套管Gl)上,套管Gl)穿过两个安装孔,与两个安装孔之间分别留有间隙(7),阀杆(4)和套管的顶部由阀体组件顶部的安装孔伸出,并均与传动块(8)相连,阀板(5)、套管和传动块(8)为一体式组件,与阀杆(4)组成悬臂式结构,阀杆(4)在位于阀体组件与阀套(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杨成炯张萍宋银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