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云南大学专利>正文

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5849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较强的聚磷能力的微生物菌株。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命名为深紫被孢霉YM323416(MortierellavinaceaYM323416),现保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1189。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的ITS1―5.8SrDNA―ITS2系列碱基由590bp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株YM323416系小型丝状真菌微生物,具有较强的聚磷能力,能够高效吸收培养基中的可溶性磷,是重要的聚磷微生物菌种资源。菌株YM323416在优化的好氧条件下,改良的PD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天后,培养基上清液可溶性磷浓度由412.0mg/L下降为66.8mg/L,磷去除率达到8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较强的聚磷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技术介绍
聚磷菌是从工程的角度在污水生物除磷研究中对微生物的一种界定,将厌氧/好氧交替运行导致厌氧释磷、好氧超量吸磷的一类异养型细菌称为聚磷菌。早期的研究者认为聚磷菌属于不动杆菌属,但是后期研究者认为属于莫拉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由于聚磷菌只是按照超量聚磷这个生物化学过程来界定的,所以要真正界定聚磷菌还应该从细菌的微生物特性入手进行研究。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是指体内能贮存聚磷和聚β-羟基丁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一般认为主要有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等菌种。聚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兼性细菌,在好氧或缺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生物除磷主要是利用聚磷菌的聚磷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松科植物云南松QPinus yunnanensis faranch )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具有高效聚磷活性的土壤真菌-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系从松科植物云南松iPinus yunnanensis 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政编码430072。保藏日期为2011年6月1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118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命名为深紫被孢霉YM323416 (Mortierella vinacea YM323416),现保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1189。菌株YM32IM16的显微形态特征①无性世代菌丝无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顶生分生孢子囊。分生孢子囊球形,无囊轴,10 12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多角形,3 4X3. 8 5. 2微米。②有性世代未发现。菌株YM323416的固体培养特征①PDA培养基培养4天,菌落白色,中间有一圈粉红色同心圆,菌落生长较慢,菌落直径25mm,背面白色。7天菌落直径40mm,菌落不规则圆形,红色间有白色,绒絮状,致密较厚,边缘不整齐。背面白色。②麦芽汁培养基培养4天,菌落直径16mm,7天40mm,11天65mm。菌落圆形, 白色,绒粉状,边缘不整齐,扁平较紧密。背面白色。③察贝克培养基培养4天,菌落直径6mm,7天12mm,11天^mm。菌落近圆形,边缘不整齐,白色,绒絮状,紧密。背面白色。菌株YIM323416的液体发酵培养特征①PDA培养基,摇瓶培养5 9天。培养温度。②发酵培养特征培养第1天,菌种有零星的白色菌丝点;培养第2天,长满白色菌丝;培养第3天,发酵液菌丝体密集,菌丝体呈白色;培养第4天,长满白色菌丝体,发酵液粘稠,培养第5 9天,发酵液菌丝体密集成絮状,白色菌丝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的液体发酵工艺步骤为菌种一试管斜面一种子培养一发酵培养一培养液离心一上清液一可溶性磷测定。此步骤中,发酵原料为改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本工艺适合于小型丝状真菌类微生物。上述的液态发酵工艺中,发酵条件参数如下 (1)发酵方式液态发酵。(2)菌种斜面试管斜面菌种培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DA)。(3)种子培养种子培养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制备取新鲜马铃薯200g,去皮切成小块,加水IL 煮沸30min,过滤弃马铃薯,滤夜加水补足至11 L,加入葡萄糖20g,PH自然。上述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加入琼脂18g,即为固体PDA培养基。改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制备取新鲜马铃薯200g,去皮切成小块, 加水IL煮沸30min,过滤弃马铃薯,滤夜加水补足至1L,加入葡萄糖20g,KH2PO4 1. 7576g, PH 6. 5。(4)发酵培养改良的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PH6. 5。(5)培养时间试管斜面菌种活化培养5天,种子摇床培养时间3 4天,发酵培养时间5 9天。(6)培养温度试管斜面菌种培养温度士 1°C,种子摇床培养温度士 1°C, 发酵培养温度为士2°C。(7)可溶性磷的测定发酵完毕,收集发酵液,经离心,得到上清液。根据可溶性磷的测定方法,采用钼锑抗比色法(GB 7852-87)来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本专利技术的菌株YM323416系小型丝状真菌微生物,具有较强的聚磷能力,能够高效吸收培养基中的可溶性磷,是重要的聚磷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优化的好氧条件下,改良的 PDA培养液体基中培养9天后,培养基上清液可溶性磷浓度由412. Omg/ L下降为66.8mg / L,磷去除率达到84%。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云南松根际土壤真菌在PDA培养基培养基上培养特征(正面)。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云南松根际土壤真菌在PDA培养基培养基上培养特征(反面)。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菌丝体形态扫描电镜观察图(1500X)。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分生孢子梗形态扫描电镜观察图(2400X),图中箭头所指为分生孢子形态扫描电镜观察图(4613X)。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株YM323416可溶性磷标准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取编号YM323416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用接种针挑取少许菌种, 转接于已灭菌的固体PDA培养基试管(15X150mm)中,置培养箱内活化培养5天。取出活化5天的菌种,在无菌条件下,以同样方式接入活化好的菌种到已灭菌的种子液体PDA培养基中,在下摇床培养3 4天,即为YM323416菌株的发酵种子。发酵采用250ml玻璃三角瓶,装入改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 80ml, 121°C高压灭菌30min后,取出待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条件下,取菌株YM323416的发酵种子, 接种于装有80ml改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A)的250ml玻璃三角瓶中,种子接种量为5 10% (v/w),置通气培养5 9天。在发酵期间,注意发酵室温度变化,检查有无染菌现象。发酵完毕,收集发酵上清液。吸取5ml发酵液到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3min,把上清液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测定上清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可溶性磷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试剂的配制钼锑贮存液153ml浓硫酸(分析纯,密度1.84 g/ml ),缓慢地倒入约400ml超纯水中,搅拌,冷却,另取IOg钼酸铵((NH 4 )6 Mo7O24. 4H20,分析纯),溶解于约60°C的300ml 水中,冷却。然后将硫酸溶液缓缓倒人钼酸铵溶液中,再加入IOOml 0.5%酒石酸锑钾 (KSbOC4H4O6 -H2O,分析纯)溶液,最后用超纯水稀释至1L,避光贮存。此贮存液含[1%钼酸铵、2. 75mol/L 硫酸]。钼锑抗显色剂1. 50g抗坏血酸(C6H8O6,左旋,旋光度+21° +22°,分析纯)溶于IOOml钼锑贮存液中。此液须随配随用。5mg/L磷(P)标准溶液0. 4394g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其特征在于命名为深紫被孢霉YM323416(Mortierella vinacea YM323416),现保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189。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聚磷真菌深紫被孢霉,其特征在于命名为深紫被孢霉YM323416 (Mortierella vina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华杨丽源李治滢周锫周新丽晋芳佑李绍兰崔晓龙段昌群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