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曙光专利>正文

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768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属于一种织物,它有位于中间的地布层,地布层两侧分别有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毛圈层和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另一毛圈层,所述的纱线上混纺有染色的竹纤维和未染色的竹纤维。这种竹纤维毛圈织物,染色的竹纤维与未染色的竹纤维混纺,形成混色,制成的毛巾、浴巾等各种织物色彩丰富,有朦胧感,色彩新颖,装饰性好,与纺成后染色相比,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织物,尤其是一种竹纤维织物。
技术介绍
目前的竹纤维纱线通常用原色也就是本白色的竹纤维纺成,纺成后再进行染色。 这种纱线颜色单一,再用这种纱线制成布料、毛巾、浴巾、毛巾被等各种毛圈织物后,装饰性差,影响产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以提高其装饰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它有位于中间的地布层,地布层两侧分别有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毛圈层和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另一毛圈层,所述的纱线上混纺有染色的竹纤维和未染色的竹纤维。这种竹纤维毛圈织物,染色的竹纤维与未染色的竹纤维混纺,形成混色,制成的毛巾、浴巾等各种织物色彩丰富,有朦胧感,色彩新颖,装饰性好,与纺成后染色相比,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纱线的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之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它有位于中间的地布层2,地布层两侧分别有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毛圈层1和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另一毛圈层3,所述的纱线上混纺有染色的竹纤维11和未染色的竹纤维12。染色的竹纤维与未染色的竹纤维中,未染色的竹纤维通常呈本白色。染色的竹纤维与未染色的竹纤维之间的配比可根据需要确定。竹纤维染色后纺纱与纺成纱线后再染色相比,染色工艺简单,废料少,染色均勻,染色质量容易控制,节省能源,节约生产成本。竹纤维的染色方法采用常用的活性染色等方法。也可以采用在纺纱时加入色母粒进行染色或植物染料染色等方法。 显然,所述的纱线中还可混纺有棉纤维、麻纤维和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纤维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用这种纱线织成的织物的使用性能。这些纤维与染色的竹纤维、未染色的竹纤维之间的配比可根据需要确定。权利要求1.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它有位于中间的地布层O),地布层两侧分别有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毛圈层(1)和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另一毛圈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上混纺有染色的竹纤维(11)和未染色的竹纤维(12)。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属于一种织物,它有位于中间的地布层,地布层两侧分别有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毛圈层和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另一毛圈层,所述的纱线上混纺有染色的竹纤维和未染色的竹纤维。这种竹纤维毛圈织物,染色的竹纤维与未染色的竹纤维混纺,形成混色,制成的毛巾、浴巾等各种织物色彩丰富,有朦胧感,色彩新颖,装饰性好,与纺成后染色相比,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效果。文档编号D03D15/00GK202072852SQ20112010044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曙光 申请人:刘曙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竹纤维毛圈织物,它有位于中间的地布层(2),地布层两侧分别有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毛圈层(1)和由竹纤维纱线织成的另一毛圈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上混纺有染色的竹纤维(11)和未染色的竹纤维(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刘曙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