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取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464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卷取单元,通过与供纱管的直径以及形状无关地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由此能够执行良好的卷取作业。络纱机单元(卷取单元)具备筒管保持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驱动部和步进马达控制部。筒管保持部保持供纱管。锥面部检测传感器对筒管保持部所保持的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驱动部对筒管保持部进行驱动,以便调整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步进马达控制部基于锥面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供纱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卷取管上的卷取单元
技术介绍
已知并列设置多个卷取单元的纱线卷取机,该卷取单元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卷取单元为了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为良好的卷取卷装, 而优选供纱管与配置在供纱管正上方的导纱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一定。作为其导纱器,已知一种退绕辅助装置,该退绕辅助装置通过圆筒形状的气圈限制部(ballon limiter)对在供纱管的纱线被退绕的退绕位置上形成的气圈进行调整。但是,对于卷取单元,根据纱线种类等而供给各种形状以及内径的供纱管。因此, 每当供给到卷取单元的供纱管的种类变更时,气圈限制部与供纱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改变。当气圈限制部与供纱管之间的位置关系改变时,供纱管的纱线从供纱管退绕时的退绕张力根据纱线的卷绕位置的不同而变得不均勻。因此,每当供给到卷取单元的供纱管的种类变更时,操作者需要调整供纱管的退绕时的位置,以便供纱管的轴心与气圈限制部的轴心一致。相对于此,在日本特开平9-12423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89284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筒管保持梭芯,通过多个爪部件(紧固刷组、把持片)在多个支点对供纱管的内周进行支持。通过该构成,日本特开平9-12423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89284号公报中记载的筒管保持梭芯,对于不同内径的供纱管,也能够不改变供纱管与卷取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地进行卷取作业。因此,日本特开平9-12423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89284号公报中记载的筒管保持梭芯,能够使供纱管退绕时的轴心与气圈限制部的轴心一致。但是,近年来,纱线的种类、在纱线卷取机的前道工序中卷制供纱管卷绕的机械、 以及供给到卷取单元的供纱管的种类及形状,变得多样化。其中,有时会向卷取单元供给在管内部具有凹凸等形状复杂的供纱管。该形状复杂的供纱管为,有时其内部的凹凸钩挂到爪部件的前端,相对于爪部件保持为倾斜的姿态。但是,日本特开平9-12423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89284号公报中记载的具备筒管保持梭芯的卷取单元,不是能够确认所供给的供纱管的姿态的结构。因此,即使供纱管被保持为供纱管的退绕侧的轴心与气圈限制部的轴心相偏移的姿态,也会无法确认该情况地直接进行卷取作业。并且,还存在具备如下气圈限制部的卷取单元,该气圈限制部通过相对于供纱管进行升降来限制气圈。该卷取单元,在供纱管与升降式的气圈限制部相偏移较显著的情况下,气圈限制部在下降时会接触到供纱管。气圈限制部与供纱管之间的接触,成为产生跳花等的不良卷装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取单元,通过与供纱管的直径以及形状无关地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由此能够执行良好的卷取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下构成的卷取单元,卷绕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而形成卷装。即,该卷取单元具备筒管保持机构、供纱管检测部、驱动部和控制部。上述筒管保持机构保持供纱管。上述供纱管检测部对上述管保持机构所保持的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上述驱动部对上述筒管保持机构进行驱动,以便调整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由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形成卷装的卷取作业,能够在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目标位置对准之后开始。由此,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在将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向能够良好地执行卷取作业的位置对准之后开始, 因此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卷取作业。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自动地执行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的调整,因此与手动地进行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的调整的构成相比,还能够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为以下的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对供纱管的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并且,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为上述退绕辅助装置的退绕基准位置。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上述退绕辅助装置的退绕基准位置对准。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退绕辅助装置的退绕基准位置对准。由此,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适当地发挥退绕辅助装置的功能,因此,通过在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的张力保持为适当的同时执行卷取作业,能够提高卷取作业的作业效率。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为以下的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用于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的调整距离。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通过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并且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检测出的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 移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调整距离的量。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基于调整距离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移动到目标位置。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更正确地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目标位置对准。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为以下的构成。即,上述存储部根据供纱管的种类来存储多个调整距离。并且,具备对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多个调整距离中的1个调整距离进行设定的设定部。并且,基于由上述设定部设定的调整距离来控制上述驱动部。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基于对应于供纱管的种类的多个调整距离,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目标位置对准。由此,例如操作者能够对卷取单元设定进行卷取作业的供纱管的种类,由此能够更精巧地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目标位置对准。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为如下的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存储部和计算部。上述存储部存储用于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的调整距离。上述计算部计算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入到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位置即第一位置、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离开的位置即第二位置、以及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的中间的位置即第三位置,并且根据上述第三位置和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调整距离计算出最终调整距离。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从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由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最终调整距离的量。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通过计算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来计算出供纱管的直径,并通过计算出第三位置来计算出供纱管的轴心的位置。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能够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轴心的位置与目标位置对准。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中,为了执行卷取作业而能够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对准到更适当的位置。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为如下的构成。即,该卷取单元中的上述供纱管检测部设置在上述目标位置上。并且,卷取单元具备控制部和计算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驱动部驱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通过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上述计算部计算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入到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位置即第一位置、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离开的位置即第二位置、以及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的中间的位置即第三位置。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来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三位置移动。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取单元,卷绕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而形成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管保持机构,保持供纱管;供纱管检测部,对上述筒管保持机构所保持的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驱动部,对上述筒管保持机构进行驱动,以便调整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以及控制部,基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17 JP 113582/20101.一种卷取单元,卷绕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而形成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管保持机构,保持供纱管;供纱管检测部,对上述筒管保持机构所保持的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 驱动部,对上述筒管保持机构进行驱动,以便调整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以及控制部,基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供纱管的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 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为上述退绕辅助装置的退绕基准位置,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上述退绕辅助装置的退绕基准位置对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用于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的调整距离,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通过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并且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检测出的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移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调整距离的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部根据供纱管的种类来存储多个调整距离,上述卷取单元具备对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多个调整距离中的1个调整距离进行设定的设定部,基于由上述设定部设定的调整距离来控制上述驱动部。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部,存储用于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与上述目标位置对准的调整距离;和计算部,计算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入到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位置即第一位置、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从上述供纱管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离开的位置即第二位置、以及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的中间的位置即第三位置,并且根据上述第三位置和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调整距离计算出最终调整距离,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以使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保伸川元谦治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