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荣琳专利>正文

弹性笔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213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笔的改进结构,其主要于笔芯杆适当处设有凸挡并套入有一弹性元件,再于弹性元件上端套接有一压掣杆,然后置入笔杆内定位,使笔芯杆可凭借弹性元件在笔杆内伸缩。该压掣杆一端压掣在笔芯杆上的弹性元件,另一端则抵掣于笔杆的末端,使笔芯杆的笔尖凸伸出笔杆底端的笔头外供书写,并利用弹性元件使压掣力较为柔软,书写较为顺畅,尤其当笔具不小心掉落地面或刻意压掣笔尖时,都能凭借该弹性元件吸收撞击或压掣力道,使笔芯杆内缩在笔杆内,而不致损坏或产生断水现象,显然较传统笔具更具进步性及实用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笔的结构,其主要在笔杆内的笔芯杆上套入有弹性元件及压掣杆,而能将笔芯杆的笔尖凸伸出笔杆底端的笔头供书写,并凭借弹性元件可吸收笔芯杆的撞击或压掣力道,使笔芯杆内缩于笔杆内防止毁损者。
技术介绍
早期的笔杆与笔芯组合,主要将笔芯套入笔杆内,然后螺固供使用,而当笔芯书写完时,可直接将笔杆螺开更换笔芯后,再螺固使用,因此可以不必购买整支笔具,而只要购买笔芯更换即可,较为经济实用,然其较大缺失,即是笔芯受到外力撞击时,没有缓冲的空间,该笔头钢珠硬碰硬导致转动不顺,而会产生断水甚至损坏无法书写。因此较进步的笔具即应运而生,如图1所示,具有一中空笔杆1,位于笔杆1顶端形成有一凹槽11,一笔芯10, 上端处设有一凸挡101及一弹簧12所组成,该弹簧一端抵住笔杆1顶端的凹槽11内,另一端则抵挡于笔芯10上端的凸挡101,使笔芯10凭借弹簧12的弹力可以上、下伸缩,因此当笔芯10受外力撞击(参图2所示),利用弹簧12缓冲笔芯撞击力道,使笔芯10内缩至笔杆1中空内部,然后凭借弹簧12的回复力将笔芯10推出供使用,而不会损坏笔具,当然于笔芯10末端设置弹簧的方式,尚有多种不同的构造,然其显然具有如下的不足该笔杆1与笔芯10配合弹簧12的设置,必需视弹簧12的造型,更改笔杆1顶端及笔芯10上端的设计,组装时可能需先套入某些元件组合,显然较为麻烦不便。该笔芯10 书写完后,因组装问题,且并没有单独生产笔芯10,所以必须将整支笔具丢弃,再重新购买新笔具使用,显然较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技术设计人专门从事于笔具的设计制造工作,针对传统笔具使用上的缺失并不能满足所需,早即有改革之心,于是乃投入时间精神研究改良,并凭借本身的专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修正与改进后,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笔的改进结构,解决现有笔具仅适用于一种笔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弹性笔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笔杆内的笔芯杆位置设有凸挡,该笔芯杆并套置入有一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贴抵于凸挡上,再由笔芯杆上端插置入有一压掣杆, 该压掣杆底端抵掣于弹性元件,该压掣杆顶端则与笔杆上端抵掣定位。其中该压掣杆是中空的压掣块,该笔芯杆套接于该压掣杆的中空内部,且该笔芯杆能在中空的压掣块内部伸缩。其中在笔杆上端设有定位柱且开有螺孔,一个压掣套螺固于笔杆的螺孔上,将套入笔芯杆的弹性元件抵住,一个上笔杆组合在该笔杆的该定位柱上,该笔芯杆凸伸在该上笔杆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其主要于笔杆上套设有一压掣杆,达到使笔芯杆受撞击或压掣时,能将笔芯杆内缩于笔杆内,防止损坏者。该笔芯杆于适当处设有凸挡,并套入一弹性元件,然后再套接一压掣杆于笔芯杆上, 将其套置入笔杆中空内部,顶端利用套塞或螺塞将压掣杆闭合抵紧,使笔芯的笔尖可由笔杆底端的笔头凸伸出供书写,且利用弹性元件与压掣杆的压掣缓冲,当书写时该笔尖具有柔软的弹性,而不会有生硬不舒适感觉。尤其当不小心将笔具掉落地面,或刻意压掣笔尖时,该笔芯杆即凭借弹性元件吸收撞击或压掣力道,使笔芯杆内缩在笔杆内,因而不致损坏或产生断水现象。且本技术在笔芯杆上套入一压掣杆,只要使压掣杆顶端抵掣在笔杆顶部即可达到笔芯杆伸缩的目的,适用各种不同尺寸型式的笔具,实用性极佳,比传统笔具进步。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笔具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现有笔具压缩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压缩 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压缩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压缩时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笔杆1 ;笔芯10 ;凸挡101 ;凹槽11 ;弹簧12 ;笔杆2、6、7;笔头2160,71 ;笔芯杆3、61、8 ;笔尖31 ;凸挡32、610、81 ;弹性元件30、62、82 ;压掣杆4;底端41顶端42 ;套塞5 ;塞头51 ;压掣块63 ;滑道630 ;上笔杆70 ;通孔22 ;螺孔72 ;压掣套83 ;定位柱721。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主要由笔杆2、笔芯杆3、压掣杆4及套塞5所组成。该笔杆2是中空,底端形成有笔头21 ;顶端则开有通孔22 ;而笔芯杆 3由笔杆2的中空内部插入,该笔芯杆3底端是笔尖31,上方处形成有一凸挡32,可供一弹性元件30套置入,并利用凸挡32抵住,位于笔芯杆3上端插置有一压掣杆4,并使底端41 压掣于弹性元件30,其由笔杆2的通孔22置入,再由通孔22设置有套塞5闭合笔杆2,且使塞头51抵掣于压掣杆4的顶端42。组装时,请继续参阅图4并配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先将套塞5取出,再将弹性元件30由笔芯杆3顶端套置入,并卡挡于凸挡32上,然后将压掣杆4套置入笔芯杆3,且使压掣杆4的底端41压抵于弹性元件30,接着将笔芯杆3连同压掣杆4由笔杆2顶端的通孔22插置入,最后将套塞5插入通孔22将笔杆2闭合,且使塞头51抵顶于压掣杆4的顶端42,并使笔尖31可以凸伸出笔杆2的笔头21供书写。使用时,请接着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该笔芯杆3套置入笔杆 2内时,凭借弹性元件30及压掣杆4的压掣,将笔尖31凸伸出笔头21供书写。当笔具不小心掉落地面或刻意压掣笔尖31时,因笔芯杆3套置有压掣杆4,顶端42并受套塞5的塞头51压掣而无法移动,所以笔芯杆3即会压掣弹性元件30而产生内缩,免于笔尖31的钢珠与地面硬碰硬产生损坏或断水(配合参阅图6所示),因而能凭借弹性元件30缓冲撞击力道,有效保护笔芯杆3的笔尖31。再者,不管笔杆2的造型或长度为何,该笔芯杆3插置入笔杆2中空内部,只要插入适当的压掣杆4,使其顶端42可与套塞5的塞头51抵住,即能控制笔芯杆3在笔杆2内伸缩。接着,请继续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针对一般笔杆较短的笔具所设计,该笔杆6是中空,上端为密闭,底端形成开口,可供笔头60固接,至于笔芯杆61同样形成有一凸挡610,上端套合一弹性元件62,并于弹性元件62顶端套设有一压掣块63,其供弹性元件62套置入,并可供笔芯杆61伸缩。组装时,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将笔芯杆61先套入弹性元件62,再将压掣块63套入弹性元件62,然后由笔杆6底端的开口置入,使压掣块63抵顶于笔杆6中空内部顶端,再将笔头60锁固,即完成本技术的组装。使用时,再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当笔芯杆61连同弹性元件62及压掣块63置入笔杆6中空内部后,再将笔头60锁固,即可使笔芯杆61凸伸出笔头60供书写,且当笔芯杆受撞击或压掣时,压缩弹性元件62及压掣块63,因压掣块63是固定,所以即能使笔芯杆61 在滑道630内移动(如图10所示),达到笔芯杆61伸缩的目的。请再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笔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笔杆内的笔芯杆位置设有凸挡,该笔芯杆并套置入有一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贴抵于凸挡上,再由笔芯杆上端插置入有一压掣杆,该压掣杆底端抵掣于弹性元件,该压掣杆顶端则与笔杆上端抵掣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笔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笔杆内的笔芯杆位置设有凸挡,该笔芯杆并套置入有一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贴抵于凸挡上,再由笔芯杆上端插置入有一压掣杆, 该压掣杆底端抵掣于弹性元件,该压掣杆顶端则与笔杆上端抵掣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笔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掣杆是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琳
申请(专利权)人:许荣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