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荣琳专利>正文

简易自动铅笔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005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动铅笔的改良结构,其主要是由笔头、笔尖、笔杆、导管及顶盖所组成,该笔杆底端是结合有一笔头,位于笔头中空内部则置有一笔尖,而在笔尖上端设有一夹掣装置,可供笔芯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单向移动,另在夹掣装置顶端结合有一滑动装置,其是由对应的两半圆形导管所组成,中央形成有一可容置笔芯的滑道孔,至于最上端的顶盖,是与导管连结,并开设有导引孔,使笔芯插入非常顺畅,而能顺利向下滑移,当进入夹掣装置,即可通过单向移动,利用书写动作压掣笔尖,使笔芯持续不断凸伸供书写,完全不用其他按压动作,因此不会有笔芯断裂或卡掣发生,而能减少笔芯浪费,且只要再将笔芯由顶盖导引孔置入,即可再行书写。(*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书写用铅笔,特别是一种不用任何按压动作,仅 要将笔芯插入至定位,即能持续不断进行书写功能,直至笔芯书写完毕的自动 铅笔。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坊间常用的自动铅笔,主要都是按压式自动铅笔, 一般都是于顶端设置按压装置,而当铅笔芯写完时,通过按压将笔芯推出供使用;另有一 种钢珠式自动铅笔,其是当铅笔芯写完时,需上、下摆动,利用内置钢珠的重 力使铅笔芯下降出来供使用。该传统自动铅笔有一共同缺点,就是笔芯过于细 小(一般都为0. 5mm),所以书写几个字后即必须进行按压或上、下摇动,使铅 笔芯能推出继续供书写使用,显然相当不方便,尤其当按压或摇动使笔芯过长 时,不仅在书写时容易折断,推回时亦容易产生卡掣而无法使用,惟有将笔芯 整根抽出,重新再置入,颇为麻烦不便。尤其该传统自动铅笔,笔杆内都会同 时插入有数根笔芯以为备用,或是不慎已弄断笔芯无法取出,即再继续装填笔 芯至笔杆内,则往往造成使用者按压或摇动欲推出笔芯时,因笔芯相互卡夹于 笔尖或笔芯夹掣处的开口,而不能将笔芯推出,且大部份的使用者皆为小学学 生,常因笔芯无法推出而将自动铅笔拆解,以致零件散落甚至遗失,而不能将 自动铅笔重新组装。至于传统自动铅笔的结构,最大的缺点乃在于笔芯压掣结构与容置笔芯的 容室配合不当,除容易使笔芯产生卡夹,且按压凸伸的长度不易控制,所以书 写时折断机率非常高,因此笔芯都不是真正书写完毕,而是折断的比书写的还 多,造成笔芯的浪费,学生亦常好奇拆解,造成零组件遗失而无法组回,最后 沦为丢弃,颇为可惜。且笔芯若使用完毕后要更换时,必须将铅笔上端的顶盖取下后,再置入新 的笔芯,在取用及装回时,也往往会对学童造成很大的不便。专利技术人是专门从 事于笔具的开发制造工作,深知传统自动铅笔使用上并不能满足所需,于是乃 萌发改革的决心,并凭借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改进与 修正后,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自动铅笔的新设计,特别是指一种不 必拆开任何自动铅笔元件,直接由顶盖的导引孔将笔芯置入即可更换使用,且 不用按压或摇动等动作,即能利用书写动作直接送出笔芯,持续不断将笔芯书 写完毕的自动铅笔结构。 其包括笔头、笔尖、笔杆、导管及顶盖,该笔杆底端是结合有一笔头,并 于中空内部置入一笔尖,位于笔尖上端则设有一夹掣装置,其主要是笔芯仅能 前进无法后退的单向移动,至于该夹掣装置顶端则结合有一滑动装置,其是由 对应的两半圆形导管所组成,中央并形成有一可容置笔芯的滑道孔,另于最上 端处设有一顶盖,其是与导管连结,并开设有导引孔,使笔芯能由导引孔插入, 并能顺利向下滑移。而当进入至夹掣装置,即因其仅可单向向前移动,而能通 过书写动作压掣笔尖,使笔芯持续不断凸伸供书写,完全不用其他按压动作, 因此不会有笔芯折断或卡掣发生,其更换笔芯时,只要将笔芯再从顶盖的导引 孔插入至定位即可,除具方便实用功效,且能减少笔芯的浪费。 因此,本技术与传统者相较,显然具有如下的优点 (一) 本技术的构造简易,组装方便迅速,而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较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并具市场竟争力。 (二) 本技术仅需插入笔芯的动作,其他完全不用按压或动作,所以 故障率极低,较符合实用的功效。 (三) 本技术除顶端盖开设导引孔供笔芯置入,其他各部皆与笔杆结 合固定,令使用者无法拆解,使用寿命较长。 (四) 单一笔芯的设置,防止笔芯相互卡死重迭,除节省笔芯外,亦能避 免自动铅笔损坏。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装置笔芯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装置笔芯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顶盖与导管的局部剖视图6是本技术插入笔芯剖视示意图7是本技术插入笔芯压掣夹掣片的示意图8是本技术插入笔芯不再压掣笔芯的示意图9是本技术利用笔尖压掣的示意图IO是本技术利用笔尖压掣弹簧的示意图ll是本技术将内部笔芯导出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笔杆;10-通孔;ll-笔头;12-卡掣孔;22-开口; 3-笔尖;31-端头;310-容槽;4-顶盖;41、 602-导引孔;5-夹掣体;51-套筒;511-卡掣块;52-夹掣 片;521-容置孔;522-滚珠;523-套柱;53-弹簧;54-垫片;6-滑动装置;60-导管;61-卡掣柱;610-卡掣环;601-滑道孔;7-笔芯。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先参阅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由图面上可以看 出,本技术主要是由笔杆1、笔头2、笔尖3、顶盖4及位于笔杆1内部的 夹掣装置5与滑动装置6 (图中未显示)组成,该笔头2是固设于笔杆1下方, 中空内部置入有一笔尖3,位于笔尖3顶端再结合夹掣装置5与滑动装置6,最 上端再固设有一顶盖4,而组成一自动铅笔。其次,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该笔杆1是可 设为各种不同造型,中央则开有通孔IO,底端是固接有一笔头2,其是为中空, 上端开设有卡掣孔21,至于笔尖3是由笔头2中空内部置入,而能凸伸出底端 开口 22,其上端形成有一端头31,并开设有一容槽310。位于笔尖3上端的夹 掣装置5,是由套筒51、两夹掣片52、弹簧53及垫片54所组成,该塾片54及 弹簧53是分别置入笔尖3的容槽310内,而夹掣片52底端的套柱523是穿置 于弹簧53并置于容槽310内,中央处则形成有一容置孔521,外环面开设有凹 弧,可供置入滚珠522,然后将套筒51套入,底端并套入笔头2的中空内部, 使外环的卡掣块511嵌卡于笔头2的卡掣孔21,使夹掣装置5与笔头2结合, 然后将笔头2由笔杆1底端穿置入,并固接在一起。至于滑动装置6,是由两对 应的半圆导管60、卡掣柱61、数卡掣环610、滑道孔601、导引孔602所组成, 其于底端设有卡掣柱61,并形成有数卡掣环610,能由笔杆1的通孔IO插入, 而与套筒51顶端连结在一起,该导管60中央处是开设有一滑道孔601,顶端处 则设一导引孔602与其连接,而能供笔芯7插置入。另于笔杆l上端处套设有 一顶盖4,其并将两导管60顶端束固,且顶端处亦设置有导引孔41。接着,请参阅图3、图4所示,是本技术装置笔芯的示意图,先将自动 铅笔直立拿出,该笔杆1与笔头2及顶盖4皆是固接在一起,笔尖3则由笔头2 底端凸伸出,因此笔芯7置入时,无需拆解任何元件,仅需由顶盖4顶端的导 引孔41置入即可。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当笔芯7由顶端插入时,通过导引 孔41插入的笔芯7修正保持直立下滑,而至导管60顶端的导引孔602时,再 度利用导引孔602修正,保持笔芯7直立由滑道孔601顺利下滑至导管60内。请继续配合参阅图6所示,当笔芯7下滑至夹掣装置5时,藉滚珠522抵 于套筒51内壁,将容置孔521压掣,而能使笔芯7受掣于夹掣装置5不继续下 滑,此时必需将笔芯7稍加施力向下压掣,则夹掣片52与笔芯7同步下压(配 合参阅图7所示),而能压缩弹簧53,使夹掣片52连同笔芯7下降,并使滚珠 522下滑至套筒51底端的扩环512,此时夹掣片52不再受滚珠522压掣,使笔 芯7可继续下滑直至笔尖3,如果笔蕊7长度够,可以直接压掣至笔芯7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自动铅笔的改良结构,包括笔杆、笔头、笔尖、夹掣装置、滑动装置及顶盖,其特征在于:该笔头中空,内部置入笔尖,其上端设有一夹掣装置并与笔头卡掣结合,再于夹掣装置上连接一滑动装置,并凸伸至笔杆顶端与顶盖固接,且该顶盖顶端开设有导引孔,使笔芯直接由顶盖的导引孔插入滑动装置,经压掣笔芯可推送笔芯至夹掣装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琳
申请(专利权)人:许荣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