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荣琳专利>正文

多功能组合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30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多功能组合笔,包含有一杆身、一笔具与至少一个文具组合筒,所述的杆身是中空,内壁面设有一条以上的卡掣凹环,中央处至少在一端形成有卡掣锥面,而所述的笔具与文具组合筒,是均具有一杆部,并都形成有一上盖与锥部,且所述的杆部上设有卡掣凸环,以供与杆身内的卡掣凹环嵌入卡掣。其是一种可方便于拆换,且能DIY随意变化的多功能组合笔。其主要具有一中空的杆身,且两端贯通,而能由两端的开口套置入不同文具使用,除能依个人喜好随意组合拆换,且能依实际使用需要,组合必要文具,不仅简易迅速,尤其携带方便,更可以将两种文具结合成一体,除较不占空间外,且使用上更为便利。(*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组合笔的新设计。
技术介绍
传统的笔具, 一般都具有一适当长度(15cm左右),以方便于书写,尤其是 铅笔,当削至一半长度左右时,因使用上较为不便,所以大部份的人都会将其丢 弃。至于传统的自动铅笔,主要是按压式自动铅笔,其是当笔芯书写完时,借着 按压动作将笔芯压出,而能不间断的持续使用,然不管是铅笔或是原子笔,都仅 具有书写的功能,而若是工作需要或学生考试需携带不同的颜色(如红、蓝、黑 色)或不同的铅笔芯(如H、 HB、 2B)时, 一般都是同时携带多枝以备不时之需, 且同时都会再准备有橡皮擦或修正液或其它文具,造成携带上的不便,且因东西 烦杂而容易遗失,以致常常发生需要用时却遍寻不着的窘境。技术设计人是专门从事在文具的开发制作工作,针对笔具的研究改良已 有多年的时间,深知各种文具单独使用时,都非常实用方便,然要将其组合使用 时,显然以目前的笔具或文具縮小组合也无法满足所需,尤其是所述的自动铅笔, 经组装后其笔芯如何源源不断的压出,是首先必需克服的重大因素,于是乃投入 时间精力、努力研究改良,并凭借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 改进与修正后,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于拆换,并 能DIY随意变化的多功能组合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组合笔,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杆身、 一笔具与至少-个文具组合筒,所述的杆身是中空,内壁面设有一条以上的卡掣凹环,中央处至少在一端 形成有卡掣锥面,而所述的笔具与文具组合筒,是均具有一杆部,并都形成有-上盖与锥部,且所述的杆部上设有卡掣凸环,以供与杆身内的卡掣凹环嵌入卡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其是 将自动铅笔、原子笔、笔芯、橡皮擦、修正液等文具,制成文具组合筒状,并将 长度縮小成一半左右,再配以中空的杆身,而能由杆身两端随意插置入不同的文 具,并能以D I Y方式进行拆换,而能依实际需要携带组合的文具,方便而实用, 不仅保有原各项文具的功能,更能多样化变换组合,较具实用进步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2是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3是本技术笔具的侧视图4是本技术笔芯筒的侧视图5是本技术橡皮擦筒的侧视图6是本技术修正液筒的侧视图7是本技术笔具组装在杆身供书写的示意图8是本技术笔具组装在杆身收合时的示意图9是本技术笔具与笔芯筒组合的示意图IO是本技术笔具与橡皮擦筒组合的示意图11是本技术笔具与修正液筒组合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杆身;10-通孔;ll-笔夹;12-下开口; 13-上开口; 101-卡 掣凹环;102-卡掣锥面;2-笔具;3-笔芯筒;4-橡皮擦筒;5-修正液筒;21、 31、41、 51-杆部;22、 32、 42、 52-锥部;23、 33、 43、 53陽上盖;20、 30、 40、 50-卡掣凸环;44-橡皮擦条;34-笔芯盖;54-盖体。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先参阅图l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主要具有一杆身l, 其是开有通孔IO而成中空状,并与传统的笔杆长度相当, 一端形成有笔夹ll, 而能供配挂在口袋上,至于所述的杆身1的内部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是所述的杆身1的轴向剖视图,在杆身1内壁的上、下端处是分别设有一卡掣凹环101, 而在中央处则至少一端设有卡掣锥面102,也或两端都设置所述的卡掣锥面102,并在上、下两个端面形成有下开口 12与上开口 13。其次,本技术组合用的笔,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的笔具2是由杆部21 配合上盖23与锥部22所组成,其外径略小于杆身1的内径,而能由杆身1的上 开口 13或下开口 12置入,且所述的杆部21的外环面形成有一卡掣凸环20,尤 其所述的卡掣凸环20不能太大,而能方便于在杆身1内壁移动,当到达卡掣凹环 101时,则会使杆部21的卡掣凸环20嵌入卡掣,并将杆部21定位于杆身1内部, 形成一般笔具供书写。而所述的笔具2若为原子笔,当然可以制成各种尺寸没有 问题,但若为自动铅笔,传统按压式很难制成如此短小,就算可以制成,当笔芯 书写完时,每次都要取出笔具2将笔芯按压出,然后再插入使用,显然非常麻烦 不便。因此所述的由技术设计人申请核准的自动推出式铅笔最为理想,其不 但可制成目前最小的自动铅笔,且可凭借纸张的反作用力将笔芯自动推出,不须 任何按压或操作动作,因此非常适用于组合使用。至于,本技术其它组合文具,请接着参阅图4 图6,所述的图4是笔芯 筒3的示意图,同样具有一杆部31、 一上盖33与锥部32,并设置有一笔芯盖34, 且在杆部31设有一卡掣凸环30,整体外观不管是长度外径或卡掣凸环30的位置, 都与笔具2相同,所以可以由杆身1的上开口 13插置入,当然也可与笔具2互换; 图5是橡皮擦筒4的示意图,为了可以达到组合的目的,所述的橡皮擦筒4是同 样造型,具有一杆部41、 一锥部42与一上盖43,并在杆部41上设有卡掣凸环 40,而所述的橡皮擦是螺旋式推出,位于顶端的上盖43即是一旋转头,可将橡皮 擦条44推出或内縮,且所述的橡皮擦条44刻意设计成较一般的橡皮擦细小,方 便于擦拭较小范围,而不会将周围相近的文字图案等一并擦拭掉;图6所示是修 正液筒5的示意图,主要仍是具有一杆部51、 一上盖53与一锥部52,位于杆部 51中央处设有一卡掣凸环50,且在锥部52下方设一盖体54,当欲使用修正液时, 仅需将盖体54掀开即可。而有关本技术实际组合时,请参阅图7、图8所示,因杆身l设有笔夹 11,所以所述的笔具2—般都设在笔的另一端,而由下开口 12置入,当欲书写时, 是将上盖23由下开口 12置入,并使卡掣凸环20嵌卡入卡掣凹环101内,此时上 盖23正好抵住卡掣锥面23,所以笔具2不会受外力而过份内缩,保持所述的锥 部22凸露在杆身1外部,当不使用笔具2书写时,可用手将锥部22握住,然后 像拉开笔盖一样施力,即可令卡掣凸环20滑出卡掣凹环101,而能轻易将笔具2抽出,此时反向将锥部2由下开口 12插置入,并将笔具2的卡掣凸环20嵌卡入 卡掣凹环101内,且正好使锥部22前端凸伸的笔尖抵住卡掣锥面102中央,并使 笔芯可以凸伸出。另外,其它不同的文具组合方式,都是凭借卡掣凸环30、 40、 50与卡掣凹环 IOI嵌入卡掣,拆卸也同,非常简易方便,尤其所述的组合变化可以依实际使用 需要或个人喜好D I Y组合。敬请参阅图9 图ll所示,所述的图9是自动铅笔 (笔具2)与笔芯筒3的组合,位于笔芯筒3内可承装数支笔芯备用,且都组合 在杆身1内,携带方便不占空间,且不会遗失,又所述的笔芯筒3可以双向随意 组合,配合笔具2也可双向组合,产生多种组合变化,而所述的笔具2也可组合 橡皮擦筒4(图10所示),而能方便于书写错误时,立即擦拭修改,当然也与笔 具2可双向组合变化。然当将笔具2改为原子笔时,可以配合修正液筒5组合(图 ll所示),因原子笔书写错误时,无法利用橡皮擦擦拭,因此凭借用修正液可把 错误的处去除。由以上说明可以了解,本技术主要是凭借杆身1内壁设置的卡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组合笔,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杆身、一笔具与至少一个文具组合筒,所述的杆身是中空,内壁面设有一条以上的卡掣凹环,中央处至少在一端形成有卡掣锥面,而所述的笔具与文具组合筒,是均具有一杆部,并都形成有一上盖与锥部,且所述的杆部上设有卡掣凸环,以供与杆身内的卡掣凹环嵌入卡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琳
申请(专利权)人:许荣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