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7377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涉及潜水设备,它包括艇体、潜浮机构、驱动机构、导向机构,以及设置于水下基础面上的轨道,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潜浮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艇体铰接,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或导向机构铰接;所述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分别与轨道相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艇体的下潜和上浮、驱动机构带动艇体沿轨道移动、以及导向机构的限位作用等方式,使艇体进行潜浮、驱动和导向的操作简便可靠;液压油缸与艇体铰接,使得艇体具有一定横摇的自由度,液压油缸与驱动机构或导向机构铰接,使得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可沿截面呈圆形的轨道转动,有效避免了卡轨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潜水设备,具体地指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沿海、湖泊或主题公园等有水域的旅游场所,用简易的有轨或无轨水下观光潜水器,作为水下观景旅游的娱乐设施已逐渐普遍,诸如水下有轨游艺潜艇、半潜式旅游观光潜艇、水下旅游潜艇、窗式小型水下观光游览潜艇等等。然而,因设备结构的原因, 例如无轨运动的水下观光潜水器涉及潜浮装置、推进装置、操纵装置的复杂性带来的造价与安全问题;而有轨运动的水下观光潜水器则常出现卡轨等问题,使得游客难以充分体验潜浮和水下自由运动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艇体进行潜浮、驱动和导向操作,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卡轨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包括艇体、潜浮机构、驱动机构、导向机构,以及设置于水下基础面上的轨道,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潜浮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艇体铰接,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或导向机构铰接;所述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分别与轨道相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变速器和与所述轨道匹配的车轮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轨道匹配的车轮组;艇体上还设有液压泵站,用于为所述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供油。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的横截面为圆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车轮组包括轮架和至少三个车轮,且至少有一个为主动车轮,每一车轮的外缘截面均呈凹圆弧面,凹圆弧面的半径与轨道的横截面半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的车轮组包括三个车轮且沿圆周均布。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的三个车轮中,轮架下方的两个车轮为主动车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变速器为机械式、液力式或者电磁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机构的车轮组包括轮架和至少三个从动车轮,每一从动车轮的外缘截面呈圆面或者凹圆弧面,凹圆弧面的半径与轨道的横截面半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的车轮组包括三个从动车轮且沿圆周均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艇体的下潜和上浮、驱动机构带动艇体沿轨道移动、以及导向机构的限位作用等方式,使艇体进行潜浮、 驱动和导向的操作简便可靠;下潜的艇体获得正浮力,一方面有利于驱动机构的主动轮压紧轨道以避免打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紧急情况下艇体的上浮;液压油缸与艇体铰接,使得艇体具有一定横摇的自由度,液压油缸与驱动机构或导向机构铰接,使得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可沿截面呈圆形的轨道转动,有效避免了卡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驱动机构的车轮组与轨道接触处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导向机构的车轮组与轨道接触处的截面图。图中1 一艇体,2—液压泵站,3—软管,4一液压油缸,5—驱动机构,6—轨道,7— 导向机构,8—主动车轮,9 一从动车轮,10—轮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包括艇体1、潜浮机构、驱动机构 5、导向机构7和轨道6。其中艇体1作为观光潜水器的主要部件,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承载游客。潜浮机构包括位于艇体1前后的两个液压油缸4,液压油缸4的缸体与艇体1的下端铰接,液压油缸4的活塞杆端与驱动机构5或导向机构7铰接。轨道6设置于水下基础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可根据环境条件和人文景观的分布铺设成蜿蜒曲折的循环状路径,起固定路径、承载和导向的作用。驱动机构5包括液压马达、变速器和与上述轨道6匹配的车轮组,该实施例中,车轮组包括轮架10和三个沿圆周均勻设置的车轮,每一车轮的外缘截面均呈凹圆弧面,凹圆弧面的半径与轨道6的横截面半径相同,以便具有最大的接触面,可用于防止车轮打滑。其中,下方的两个车轮为主动车轮8,上方的一个车轮为从动车轮9,如图2所示。液压马达通过变速器驱动两个主动车轮8,带动整个驱动机构5沿轨道6移动,进而通过液压油缸4带动艇体1移动。变速器可以为机械式,也可为液力式或电磁式。在艇体1上设有液压泵站 2,它通过软管3分别与上述液压油缸4和液压马达连接,用于为液压油缸4和液压马达供油。导向机构7包括轮架10和三个沿圆周均勻设置的从动车轮9,每一从动车轮9的外缘截面均呈凹圆弧面,与轨道6的横截面半径相同,以便具有最大的接触面,可用于防止车轮打滑,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下潜过程液压泵站2工作,产生压力油,通过软管3 同时向二套液压油缸4的下潜油腔输送足量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力油,液压油缸4的上浮油腔则泄油。液压油缸4收缩产生向下的拉力,迫使艇体1下潜至一定的深度。然后锁定深度。下潜的同时,艇体1获得了向上的正浮力。运行过程在艇体1具有正浮力的情况下,驱动机构5的两个主动车轮8会紧紧压在轨道6上,主动车轮8和轨道6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有效避免打滑。液压泵站 2工作,向驱动机构5中的液压马达供给液压能,通过变速器驱动主动车轮8旋转,主动车轮 8即沿轨道6外圆面母线方向滚动。驱动机构5产生的拖曳力通过液压油缸4传至艇体1, 克服艇体1的水下阻力,实现艇体1的水下运动。固定在水下基础面上的轨道6同时还起到导向的作用。当液压马达供油方向改变时,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随之改变,艇体1运动方向也相应改变;当液压马达供油流量改变时,液压马达的转速随之改变,艇体1运动速度也相应改变。上浮过程液压泵站2工作,使液压油缸4的下潜油腔泄油、上浮油腔进油,液压油缸4伸长产生向上的推力,在推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艇体1上浮至水面一定的高度。此外,遇到需要紧急上浮的情况,例如艇体1失电或者液压泵站2停止工作时,可以采用手动方式,将液压油缸4的下潜油腔和上浮油腔连通、或者将下潜油腔与液压泵站2 的油箱连通,则艇体1能够在正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一定的高度。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例如液压油缸4还可设置三个或更多,其下端与驱动机构5或导向机构7铰接;驱动机构5或导向机构7上的车轮组还可包括四个或更多车轮,其排布也不限于均勻分布;导向机构7的车轮组中,每一从动车轮9的外缘截面还可呈圆面;液压油缸4和驱动机构5可以分别供能等。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包括艇体(1)、潜浮机构、驱动机构(5)、导向机构(7),以及设置于水下基础面上的轨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浮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4),所述液压油缸(4)的一端与艇体(1)铰接,液压油缸(4)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5)或导向机构 (7)铰接;所述驱动机构(5)和导向机构(7)分别与轨道(6)相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液压马达、变速器和与所述轨道(6)匹配的车轮组;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与所述轨道(6)匹配的车轮组;艇体(1)上还设有液压泵站(2),用于为所述液压油缸(4)和液压马达供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6)的横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包括艇体(1)、潜浮机构、驱动机构(5)、导向机构(7),以及设置于水下基础面上的轨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浮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4),所述液压油缸(4)的一端与艇体(1)铰接,液压油缸(4)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5)或导向机构(7)铰接;所述驱动机构(5)和导向机构(7)分别与轨道(6)相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波李佳峻吕庭豪刘启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领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