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烹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126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绝热烹调容器。其目的在于,在具有绝热外容器、内容器和绝热外容器盖的绝热烹调容器中,减小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盖时的冲击。绝热烹调容器具有绝热外容器(2)、内容器(3)、内容器盖(4)和绝热外容器盖(5)。绝热外容器盖由盖主体部(11)及设置在其外周的弹性体(12)形成,并且该弹性体与开口部(1)的上端(8)抵接。将弹性体的断面形状做成具有大致コ字形等的空心部(28)的减轻重量的形状。另外,将与弹性体(12)一体设置的突片(33)设置成能与绝热外容器的内壁(6)抵接。能够消除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盖时的冲击声。通过使突片的前端部(33A)与绝热外容器的内壁接触,可以减小内容器周围的空气的对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内容器容纳在绝热外容器中,并能利用绝热外容器盖对绝热外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绝热烹调容器。
技术介绍
现在,作为这种绝热烹调容器已知有图5所示的绝热烹调容器。该绝热烹调容器具有绝热外容器41 ;容纳在绝热外容器41中的内容器42 ;能相对于内容器42进行安装及拆卸的内容器盖43 ;以及开闭绝热外容器41的开口部44的绝热外容器盖45,借助于设置于绝热外容器41的上部一侧的铰链46可转动地连接有关闭开口部44的绝热外容器盖 45。并且,在绝热外容器盖45的两侧形成有缺口部49,该缺口部49与把手47的安装臂48 连通,从而使设置于内容器42左右的把手47在关闭盖时呈现在外侧。与上述现有技术不同,还已知有下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即未使用铰链而利用由树脂等硬质材料构成的绝热外容器盖来装拆自如地对绝热外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关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92697号公报在如前者现有技术的绝热外容器盖45用铰链46与绝热外容器41连接的绝热烹调容器中,因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盖45时的撞击大而有可能在关闭时产生很大的声音。另外,为了防止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盖45时的声音,在铰链46上增加由金属弹簧构成的吸收冲击结构的情况下,则因零部件数增加而存在产品成本增高之类的问题。再有,在如后者现有技术的绝热外容器盖未用铰链与绝热外容器连接的绝热烹调容器中,由于需要确保绝热外容器盖在进行旋转动作时的间隙,因而需要将绝热外容器盖与绝热外容器之间的间隙做得较大。并且,即使做成如后者现有技术那样的放置盖结构,在树脂制的盖与绝热外容器之间也必须在周向设有某种程度的间隙,因而从该部分产生热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具有绝热外容器、内容器和绝热外容器盖的绝热烹调容器中,能不使用金属弹簧而吸收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盖时的冲击。本专利技术方案1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上部具有开口部的绝热外容器;容纳在该绝热外容器中的内容器;对上述绝热外容器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绝热外容器盖,上述绝热外容器盖由盖主体部及设置在该盖主体部外周的弹性体形成,并且该弹性体与上述开口部的端侧抵接。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是方案1中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体设置在上述盖主体部外周的几乎全周,上述盖主体部的外径小于上述开口部的端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3是方案1或2中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体的与上述开口部的端相对的部位形成有空心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4是方案1 3中的任何一项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弹性体的下部外周与上述弹性体一体地设有突片,并且将上述突片设置成能与上述绝热外容器的内壁抵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1的专利技术,通过使弹性体与上述开口部的端侧抵接,可以消除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盖时的冲击声。根据方案2的专利技术,通过使盖主体部的外径小于上述开口部的端的直径,盖主体部可以借助于弹性体封闭开口部。根据方案3的专利技术,通过形成空心部,可以进一步提高弹性体的弹性。根据方案4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突片,能够减小内容器周围的空气的对流空间,从而能够提高保温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整体纵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的绝热外容器盖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整体纵剖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中1-开口部,2-绝热外容器,3-内容器,5-绝热外容器盖,6-内侧容器部(内壁), 8-上端(端),11-盖主体部,12-弹性体,28-空心部,33-突片,A、B_外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所记载的内容。另外,以下说明的结构的全部并不限定为本专利技术的必须结构要素。实施例1图1 图3表示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绝热烹调容器具备上部具有开口部 1的作为保温容器的绝热外容器2 ;容纳在绝热外容器2中的作为烹调锅的内容器3 ;能相对于内容器3进行安装及拆卸的玻璃制的内容器盖4 ;以及对绝热外容器2的开口部1进行开闭的绝热外容器盖5。该绝热外容器2做成金属制真空双层容器,其使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构成的作为内壁的内侧容器部6及与内侧容器部6相同地由金属构成的外侧容器部7的上端8连接, 并向外侧形成有突缘状的折弯部9,并且在内侧容器部6与外侧容器部7之间设有真空绝热层10。绝热外容器盖5由盖主体部11和弹性体12形成,该弹性体12被称为衬垫或密封件等并由设置于盖主体部11外周的在常温下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弹性体构成,将处于用内容器盖4封闭的状态的内容器3容纳于绝热外容器2中,并且在以绝热外容器盖5封闭时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线13时,在盖主体部11的上面位于中心轴线13上设有外侧捏手14,再有,在盖主体部11的外周设有以中心轴线13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平面。盖主体部11在上面一侧设有形成绝热外容器盖5的外表面的上面构件15,另外,在绝热外容器盖 5的下面一侧设有插入到开口部1内的下面构件16,这些上面构件15、下面构件16用聚丙烯等树脂或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在上面构件15与下面构件16之间设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绝热材料17。再有,在上面构件15的外周设有上面开口了的凹部18,而在下面构件16 的外周设有配置在比凹部18稍微靠中心轴线13侧的中间圆周面19,在该中间圆周面19的下部设有通过台阶部20配置在更稍靠中心轴线13侧的下部圆周面21。另外,在内容器盖 4上面位于中心轴线13上设有内侧捏手22。上述弹性体12具有可装拆地与凹部18的外周的几乎全周嵌合并固定的、放置在折弯部9的上面的环部23,该环部23的以中心轴线13为中心的平面为圆环状,截面大致为矩形,其包括以下各部分与上面构件15几乎为同一个面的第一上面板部M ;在该第一上面板部M的下方配置在中心轴线13侧且配置在凹部18外周的第一内面板部25 ;在该第一上面板部M的下方配置在与中心轴线13侧相反一侧的第一外面板部沈;以及从第一外面板部沈的下端向第一内面板部25的下端突出设置的第一下面板部27,第一下面板部 27在宽度方向上突出设置到第一上面板部M的中间部分,在实施例中,通过使其成为第一上面板部M的大致一半左右且第一下面板部27的前端部27A留有间隔L地与第一内面板部25相对,从而将第一下面板部27设置成悬臂支撑状,该第一下面板部27做成在关闭盖时能放置在折弯部9上,因此,借助于该间隔L,由第一上面板部对、第一外面板部沈、第一内面板部25及第一下面板部27围成的空心部28的内外连通。并且,从中心轴线13到盖主体部11的外缘、在实施例中为到凹部18的外缘的第二外径B比从中心轴线13到上端8 的第一外径A小(A > B),再有,第一外径A与从中心轴线13到前端部27A的第三外径C 基本相等(A ^ C)(在实施例的场合为一致),另外,通过使从中心轴线13到折弯部9的外周部的第四外径D与从中心轴线13到第一外面板部沈内侧的第五外径E形成为基本相等 (D ^ E)(在实施例的场合为一致),从而使空心部28与折弯部9相对。该环部23向盖主体部11的安装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将在中心轴线13侧开口了的大致倒二字部四一体地设置在第一内面板部25的中心轴线13侧;并且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部具有开口部的绝热外容器;容纳在该绝热外容器中的内容器;以及对上述绝热外容器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绝热外容器盖,上述绝热外容器盖由盖主体部及设置在该盖主体部外周的弹性体形成,并且该弹性体与上述开口部的端侧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6.01 JP 2010-1262321.一种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部具有开口部的绝热外容器;容纳在该绝热外容器中的内容器;以及对上述绝热外容器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绝热外容器盖,上述绝热外容器盖由盖主体部及设置在该盖主体部外周的弹性体形成,并且该弹性体与上述开口部的端侧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田康平村上靖浩
申请(专利权)人: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膳魔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