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脱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1014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一种自动脱水分离装置,水分离管是一个U形管,水分离管外部设置夹板;夹板的内侧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凹槽为半圆形,半圆直径大于水分离管的外径,形状与水分离管匹配,水分离管安装在夹板中间,夹板的边缘设有固定螺母孔,外侧设有加热片,散热面紧贴夹板外侧,加热片边缘设有固定螺母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水分离管内装填脱水剂,两头填塞玻璃棉,水分离管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通过变径二通接头、导管与吹扫气提系统连接,出气口通过变径二通接头与三通换向阀连接,三通换向阀与捕集解吸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可自动除水、清洗、控制温度、脱水剂自动再生,实现水的吸附、脱附和脱水剂的反复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水分离装置,用于溶液样品在吹扫捕集过程中水与气态被吹扫物的分离,并可实现连续、在线检测的脱水分离,具体地说是一种吹扫捕集仪器中的配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吹扫捕集仪器中使用的脱水分离装置有:化学脱水分离、旋风脱水分离和液氮低温脱水分离。化学脱水分离是根据物理吸附的原理,适用于被吹扫物为非极性,尤其是要求被吹扫物不能与脱水剂发生化学反应。旋风式脱水分离主要根据旋风产生离心力的原理,即当强烈旋转气流由上相下运动时,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将水滴甩向器壁,液态水滴失去惯性后,逐渐下落,从而达到水与被吹扫物的分离。液氮低温脱水分离是根据低温水冷凝的原理,而在相同温度下气态被吹扫物不被冷凝,从而达到水与气态被吹扫物的分离。上述水分离方法由于受到操作方式、液氮供应等限制,不能实现自动化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等对各类监测仪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要求一些仪器能够自动化运行,传统的水分离装置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脱水分离装置,由水分离管(1),夹板(2、3),加热片(4、5),脱水剂(6),二通接头(7、8),三通换向阀(9)构成,其特征在于水分离管(1)是一个U形管,水分离管(1)外部设置夹板(2、3);夹板(2、3)的内侧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凹槽为半圆形,半圆直径大于水分离管(1)的外径,形状与水分离管(1)匹配,水分离管(1)安装在夹板(2、3)中间,夹板(2、3)的边缘设有固定螺母孔,夹板(2、3)对应的外侧设有加热片(4、5);加热片(4、5)的边缘设有固定螺母孔,其散热面紧贴夹板(2、3)外侧,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水分离管(1)内装填脱水剂(6),两头填塞玻璃棉,水分离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水分离装置,由水分离管(1),夹板(2、3),加热片(4、5),脱水剂(6),
二通接头(7、8),三通换向阀(9)构成,其特征在于水分离管(1)是一个U形管,水分
离管(1)外部设置夹板(2、3);夹板(2、3)的内侧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凹槽为半圆形,
半圆直径大于水分离管(1)的外径,形状与水分离管(1)匹配,水分离管(1)安装在夹
板(2、3)中间,夹板(2、3)的边缘设有固定螺母孔,夹板(2、3)对应的外侧设有加热
片(4、5);加热片(4、5)的边缘设有固定螺母孔,其散热面紧贴夹板(2、3)外侧,并
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水分离管(1)内装填脱水剂(6),两头填塞玻璃棉,水分离管(1)两
端设有进气口(a)和出气口(b),进气口(a)与二通接头(7)连接,二通接头(7)通过
导管与吹扫气提系统连接,出气口(b)与二通接头(8)连接,二通接头(8)与三通换向
阀(9)连接,三通换向阀(9)通过导管与捕集解吸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离管(1)为一支不
锈钢或硬质玻璃管弯制成U形管,内径为6~12mm,U形管的两头设有进气口(a)和出气
口(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2、3)为长方形
铝合金板,厚度为5~8mm,夹板(2、3)的内侧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凹槽为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鹰郑晓玲王保栋张栋王艳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