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9902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油装置,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储油缸,在储油缸中设置有沿储油缸延伸方向滑动的推油活塞,推油活塞传动连接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储放液压油的油箱、沿储油缸延伸方向延伸的活塞缸和设置在油箱和活塞缸之间的换向调节阀,油箱上设有出油口、回油口及高压风进口,换向调节阀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油箱的出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进油口连通,油箱的回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出油口连通,活塞缸内部具有由动力活塞分隔成的前腔和后腔,活塞缸的前腔和后腔分别通过不同的输油管路与换向调节阀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对应连通,储油缸中的推油活塞和活塞缸中的动力活塞通过活塞连杆传动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润滑用注油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压风作为动力的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常用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位都需要润滑油润滑,以减小转动接触件间的摩擦阻力, 保证机械部件转动的正常。目前在煤矿井下常采用一种脚踏式油枪向待润滑部位注射润滑油,这种油枪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储油缸,储油缸中滑动安装有沿储油缸延伸方向滑动的推油活塞,通过人工提供动力推动推油活塞沿储油缸滑动,将润滑油挤出储油缸,实现对待润滑部位的注油润滑。但是这种注油装置的出油压力低,工作效率低,故障率较高,并且因为由人工脚踏驱动,注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因为脚踏式油枪由人工驱动,从而使得这种注油装置在煤矿井下等危险场所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煤矿井下使用注油装置注射润滑油时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油装置,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储油缸,在储油缸中设置有沿储油缸延伸方向滑动的推油活塞,推油活塞传动连接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储放液压油的油箱、沿储油缸延伸方向延伸的活塞缸和设置在油箱和活塞缸之间的换向调节阀,油箱上设有出油口、回油口及高压风进口,换向调节阀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油箱的出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进油口连通,油箱的回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出油口连通,活塞缸内部具有由动力活塞分隔成的前腔和后腔,活塞缸的前腔和后腔分别通过不同的输油管路与换向调节阀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对应连通,储油缸中的推油活塞和活塞缸中的动力活塞通过活塞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的注油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的油箱固设在基座上,所述的活塞缸设置在油箱的一侧,所述的储油缸沿活塞缸延伸方向延伸,且储油缸坐在活塞缸的顶部。所述的油箱上的高压风进口连接有用于提供高压风的风泵,风泵的进风口处连接有压风接头,在风泵的进风口和压风接头之间设置有风泵润滑器。所述换向调节阀为手动调节阀。所述的换向调节阀的出油口与油箱的回油口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液压油逆向流回换向调节阀的单向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注油装置用高压风作为动力,高压风驱动油箱中的液压油在整个动力系统中流动,液压油推动活塞缸中的动力活塞沿活塞缸延伸方向滑动,活塞缸通过活塞连杆带动推油活塞在储油缸中移动,从而将储油缸中的润滑油挤压出去,实现对待注油部位的润滑。本技术结构简单,注油效率较高。因为改3变了注油装置的动力系统,在新的动力系统中采用高压风作为动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注油装置的防爆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液压油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注油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储油缸中的推油活塞移动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储放液压油的油箱2、沿储油缸延伸方向延伸的活塞缸4和设置在油箱2和活塞缸4之间的换向调节阀,油箱2固设在基座1上, 油箱2上开设有出油口 23、回油口 22和高压风进口 21,在油箱2的顶部固设有风泵6,风泵 6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油箱2的高压风进口 21相连,风泵6的进风口上设置有压风接头13, 在风泵6的进风口和压风接头13之间设置有风泵润滑器12。活塞缸4固设在基座1上, 活塞缸4位于油箱2的一侧,在活塞缸4中设置有沿活塞缸延伸方向滑动的动力活塞42, 活塞缸4上具有被动力活塞分隔成的前腔43和后腔41,在活塞缸4和油箱2之间设置有换向调节阀5,换向调节阀5上设有进油口 51、出油口 52、第一工作口 53和第二工作口 54, 油箱2上的出油口 23通过出油管路32与换向调节阀5的进油口 51相连,油箱2上的回油口 22通过回油管路31与换向调节阀5的出油口 52相连,在回油管路31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液压油逆向流向换向调节阀的单向阀30,活塞缸4上对应于前腔43和后腔41分别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腔接头3和与后腔连通的后腔接头7,前腔接头3和后腔接头7通过不同的输油管路与换向调节阀5的第一工作口 53和第二工作口 M对应连通。在活塞缸4的顶部固设有沿活塞缸延伸方向延伸的用于储放润滑油的储油缸8,在储油缸8中设置有沿储油缸延伸方向滑动的推油活塞81,在储油缸8和活塞缸4之间设置有活塞连杆15,活塞连杆15的一端固设在动力活塞42上、另一端固设在推油活塞81上,推油活塞81将储油缸内部分隔为两个腔体,所述的两个腔体中的其中一个腔体为润滑油腔82,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油腔为位于储油缸上部的腔体,储油缸8的顶部设置有与润滑油腔连通的润滑油进口,在润滑油进口处安装有储油缸盖10,在储油缸盖10上固设有便于装拆储油缸盖的操作手柄 11,当需要通过润滑油进口向润滑油腔中注入润滑油时,将储油缸盖取下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储油缸的润滑油进口也充当润滑油出口,在储油缸盖上10设置有用于输出润滑油的输出接头9,当推油活塞挤压润滑油腔中的润滑油时,润滑油将通过输出接头输出。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使用时,风泵6工作,油箱2中的液压油在高压风作用下从出油口 23经出油管路32、换向调节阀5、输油管路进入活塞缸4的前腔43,此时换向调节阀5位于反向开启的位置,活塞缸4的后腔41中液压油经输油管路、换向调节阀5、回油管路31、回油口 22回到油箱2中,活塞缸4中的动力活塞42在液压油推动作用下带动活塞连杆15移动,同时活塞连杆15带动储油缸8中的推油活塞81移动,此时储油缸8中的润滑油腔82逐渐变大,打开储油缸盖10,向润滑油腔81中注入润滑油,然后装好储油缸盖10。当需要使用注油装置向需要润滑部位注射润滑油时,将换向调节阀5调整到4正向开启的位置,此时,油箱2中的液压油经出油口 23、出油管路32、换向调节阀5、输油管路进入活塞缸4的后腔41中,而活塞缸前腔43中的液压油经输油管路、换向调节阀5、回油管路31、单向阀30、回油口 22进入油箱2中,此时活塞缸4中的动力活塞42在液压油的推动下沿活塞缸延伸方向由后腔向前腔滑动,动力活塞42带动活塞连杆15 —起动作,活塞连杆15驱动储油缸8中的推油活塞81向储油缸盖10方向滑动,润滑油腔82中的润滑油在推油活塞的挤压作用下从输出接头输出,然后注射入待润滑部位。本技术所提供的注油装置中的换向调节阀5可以采用手动调节阀,以提高整个注油装置的防爆性能。本技术所提供的注油装置因为采用高压风作为动力,可以应用于对防爆要求较高的场所如煤矿井下等,适用于对大型固定设备的润滑,注油效率高,操作快捷、劳动强度低。权利要求1.一种注油装置,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储油缸,在储油缸中设置有沿储油缸延伸方向滑动的推油活塞,推油活塞传动连接有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储放液压油的油箱、沿储油缸延伸方向延伸的活塞缸和设置在油箱和活塞缸之间的换向调节阀,油箱上设有出油口、回油口及高压风进口,换向调节阀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油箱的出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进油口连通,油箱的回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出油口连通,活塞缸内部具有由动力活塞分隔成的前腔和后腔,活塞缸的前腔和后腔分别通过不同的输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油装置,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储油缸,在储油缸中设置有沿储油缸延伸方向滑动的推油活塞,推油活塞传动连接有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储放液压油的油箱、沿储油缸延伸方向延伸的活塞缸和设置在油箱和活塞缸之间的换向调节阀,油箱上设有出油口、回油口及高压风进口,换向调节阀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油箱的出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进油口连通,油箱的回油口与换向调节阀的出油口连通,活塞缸内部具有由动力活塞分隔成的前腔和后腔,活塞缸的前腔和后腔分别通过不同的输油管路与换向调节阀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对应连通,储油缸中的推油活塞和活塞缸中的动力活塞通过活塞连杆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高峰宋深新
申请(专利权)人: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桥煤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