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的种衣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258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其原料中含有二硫氰基甲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种衣剂的使用方法是:在麦类作物播种前将所述种衣剂按照与种子1:40-60药种比包衣后,自然状态下晾干播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种衣剂具有对麦类作物生长安全、附着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种衣剂对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控制作用明显,可有效减轻田间孢囊线虫基数和病情指数,提高药剂持效期,增产10-20%,具有安全、高效、低毒、省工、经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种衣剂的应用方法,属于作物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孢囊线虫病是多种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线虫,主要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表现为植株发黄,分蘖减少,生长不良,结实率降低,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达70%以上。目前该病害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南非、日本、欧洲多国、印度、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巴基斯坦、 伊朗、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40个国家发生为害。我国自1987年首次在湖北天门县矮黄的麦株上发现此线虫后,相继在河南、北京、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甘肃11个省(市)发现,为害麦类作物面积约100万公顷,产量损失非常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国内外对于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的防治主要是休闲轮作、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我国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即通过土壤中施用毒性较高的杀线虫颗粒剂,不仅费时费工,而且施用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种衣剂是由农药、成膜剂、 填料、相关助剂组合而成的一种农药剂型,是一种新的种子处理技术,在麦类作物、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飞播牧草等作物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性病害效果显著,而且省时省工,与其它施药技术相比污染相对较小。本专利技术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为二硫氰基甲烷,又名二硫氰酸甲醇酯,分子式C3H2N2S2,分子量130. 19,通用名称Methane dithiocyanate,化学名称 (R)-2-[4-(6-氯喹喔啉-2-基氧)苯氧基]丙酸乙酯,纯品为为浅黄色的针状结晶,中等毒性,熔点102-104°C,微溶于水,水中溶解度约0. 4%,易光解,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应用时能迅速降解,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防腐、杀菌、灭藻的效果。二硫氰基甲烷用途广泛,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油田开采、循环水处理、电器材料、竹木制品、涂料、橡胶、皮革、帆布、墨水等领域,农业上是作为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有机硫杀菌剂,能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及线虫,其作用机理为药剂中的硫氰基先被病原微生物体内的酶氧化成-S和-CN, 这两个毒性基团主要干扰和抑制病原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末端氧化电子传递过程,阻止正常的能量产生,导致病原微生物死亡,而且它对病原作物用位点多,能解决目前广泛使用的内吸性杀菌剂产生的抗性问题。该药易光解,不宜在田间喷雾使用,目前主要用于处理农作物种子,能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起保护作用。其配制的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大麦条纹病、网斑病、坚黑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普遍存在安全性不高、药剂附着度不好、持效期短等缺点。利用二硫氰基甲烷种衣剂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低毒、省工、经济的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其原料中含有二硫氰基甲烷。优选地,按重量比,所述二硫氰基甲烷占原料总量的0. 5_1%。进一步地,按重量比,所述种衣剂各原料及含量如下二硫氰基甲烷0. 5-1%生长调节剂0. 05-0.分散剂2 7%抗结剂Γ4%助悬剂Γ6%成膜剂0. Γ3%填料Γ10%防腐剂Γ3%着色剂0. 5 5%水余里 ο上述配方中所述的二硫氰基甲烷优选含量90%以上的原药。所述的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ABT5号生根粉、黄腐酸、石油助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分散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结剂为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助悬剂为黄原胶、白炭黑、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烙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成膜剂为聚乙烯醇、聚酯酸乙烯酯、改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填料为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矿粘土、硅藻土、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防腐剂为工业级甲醛、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一种。所述的着色剂为酸性大红或酸性红B。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是根据孢囊线虫病的发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二硫氰基甲烷为活性成分,采用相应的悬浮种衣剂加工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水基性麦类作物专用种衣剂,专用于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高剪切乳化分散机内,按配比加入计量的二硫氰基甲烷原药、分散剂、抗结剂、成膜剂、填料、防腐剂、着色剂和补足的水,搅拌混合;(2)将上述混合液在真空密闭条件下均质分散;(3)再将上述混合液勻速勻量加入带有循环水冷却装置的砂磨机内研磨,然后加入助悬剂配成的水溶液调节粘度,混合搅拌均勻后出料;(4)称重,包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种衣剂的应用方法,即在麦类作物播种前将本专利技术种衣剂按照与麦类作物种子1:40-60药种比包衣后,自然状态下晾干播种。4优选地,种衣剂与麦类作物种子的药种比为1:5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种衣剂中,其有效成分二硫氰基甲烷为高效易降解的农药品种,主要用于麦类作物种子的包衣,二硫氰基甲烷原药与本专利技术配方中的农药助剂、成膜剂、辅料、水等经混合、高剪切分散乳化、循环砂磨、调节粘度、分装后得到二硫氰基甲烷种衣剂成品,相对于拌种和浸种而言,该种衣剂具有对麦类作物生长安全、附着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对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控制作用明显,可有效减轻田间孢囊线虫基数和病情指数, 提高药剂持效期,增产10-20%,具有安全、高效、低毒、省工、经济的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仅仅作示例说明。实施例1 (1)按重量比,称取各原料 二硫氰基甲烷 0.5% 生长调节剂0. 05%分散剂3%抗结剂2%助悬剂1. 5%成膜剂2%填料10%防腐剂1%着色剂3%水76.95%。其中,二硫氰基甲烷为含量90%的原药。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分散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2:5。抗结剂为磷酸三钙。助悬剂为黄原胶。成膜剂为聚乙烯醇。填料为膨润土。防腐剂为苯甲酸钠,着色剂为酸性大红。(2)将二硫氰基甲烷、生长调节剂、填料、着色剂、抗结剂等粉体原料加入装有水的均质机中混合30min后,依次加入分散剂、成膜剂、防腐剂等液体原料,再混合l(Tl5min,形成预混浆料。(3)将预混浆料抽提到的高剪切乳化分散机内,在密闭、加压的条件下充分乳化、 分散,使预混浆料更加均勻、细化,然后将此浆料通过管道和隔离泵泵入砂磨机内,研磨2 3 次后出料。(4)经过筛、分装后得到绛红色的可流动的悬浮液体,称重、包装即得成品。实施例2 按重量比,称取各原料 二硫氰基甲烷 0.6% 生长调节剂0. 06%分散剂5%齐齐齐齐齐结悬膜料腐色抗助成填防着水1. 5% 0. 5%82. 24%。其中,二硫氰基甲烷为含量90%的原药。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ABT5号生根粉 =5:1。分散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抗结剂为二氧化硅,助悬剂为黄原胶和聚乙烯吡烙烷酮,比例为4:1。成膜剂为聚醋酸乙烯酯。填料为高岭土和凹凸棒矿粘土,比例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中含有二硫氰基甲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中含有二硫氰基甲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所述二硫氰基甲烷占原料总量的 0. 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所述种衣剂各原料及含量如下二硫氰基甲烷0. 5-1%生长调节剂0. 05-0.分散剂2 7%抗结剂Γ4%助悬剂Γ6%成膜剂0. Γ3%填料Γ10%防腐剂Γ3%着色剂0. 5 5%水余里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生根粉、 黄腐酸、石油助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结剂为硅铝酸钠、磷酸三钙、 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悬剂为黄原胶、白炭黑、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霞彭德良赵桂琴侯生英陈书龙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