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桢干专利>正文

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983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由充满气体的密闭容器1和高压压气机2组合构成;在密闭容器的两个相对容器壁面上各开一个长方形的进气槽口3和排气槽口4,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排气口5和进气口6密闭连接,通过两个槽口之间的高压气流把密闭容器分成相对独立的甲气体腔室7和乙气体腔室8;在甲气体腔室和乙气体腔室的容器壁面上分别开一个出气孔9和进气孔10,出气孔和进气孔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密闭连接。该升力、推进装置具有不依靠外界介质持续产生升力或推力的特性和推重比的可调节性,使安装它的交通工具有效载荷大大增加,且能自由穿越海、陆、空的界限,实现海陆空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力、推进装置,尤其是能持续长时间产生高效率的升力、推力,且其升力、推力的产生可以不依靠外界介质能够实现海陆空天通用的升力、推进装置。 属于航空、航天动力学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升力、推进装置,升力装置主要是旋翼或固定机翼;推进装置主要是推进螺旋桨、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或火箭等(车辆前进的动力由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产生)。 旋翼桨叶和固定机翼的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当气流高速流经旋翼桨叶或固定机翼表面时,流经其上表面的气流相对于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快、压力小,这样在其上下表面压力差的作用下,就产生了所需的升力(见《航空知识》2000年第3期彩色插图“救援直升机的工作原理”图面说明);推进螺旋桨的桨叶切面形状和固定机翼的切面形状相似,前桨面的曲度较大、后桨面的曲度较小,加上有迎角的转动就形成了前后桨面的压力差,由此产生了前进的拉力(见《航空知识》2001年第7期彩色插页十、十一文字说明),涡轮风扇工作原理同推进螺旋桨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把螺旋桨的桨叶数目增加,然后把直径大大缩小的桨叶用大圆筒包了起来(见《航空知识》2001年第7期第18页);涡轮喷气或火箭则是运用高速后喷燃气流的反冲作用力来产生推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美国的F-22,在研的先进战斗机俄罗斯T-50和中国的歼20仍然采用了上述升力和推进装置(见《航空知识》2011年第3期《腾飞的“黑丝带”》一文)。美国在研的X-37B空天飞机飞出大气层所需的动力装置仍然为火箭(见2011年3月7日《参考消息》第6版《美军第二架X-37B空天飞机升空》一文)。以上所述的升力、推进装置的桨叶或机翼的两面流体都是流动的只是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力差是相对压力差(见《航空知识》2003年第5期28页和30页《飞机气动特性的探索与发展[上]》一文),所以效率不高;其升力、推力(或拉力)的产生,都离不开外界气体或液体这种介质,不能在外层空间使用;火箭可以在外层空间使用,但其工作时间一般只能持续数分钟,不能够连续长时间的产生推力,其有效载荷与箭体重量相比太小并且不能重复使用,经济性较差(见《航空知识》2000年第9期四页至30页《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一波三折》一文);使得现有的升力、推进装置远远不能满足空间航行尤其是星际航行的需要,更不要说在海洋中、陆地上、大气层中和外层空间(即海陆空天)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升力、推进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持续长时间的产生高效率的升力、推力;尤其是升力、推力的产生不依靠外界介质,可以在海洋中、陆地上、大气层中和外层空间使用的通用升力、推进装置。本专利技术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本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由一个充满气体的密闭容器和高压压气机组合构成;在密闭容器的两个相对的容器壁面上各开一个长条形的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密闭连接,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的位置、大小以使通过两个槽口之间的高压气流能够把密闭容器分成甲、乙两个相对独立的气体腔室为准;在甲、乙两个气体腔室的容器壁面上分别开一个出气孔和进气孔,出气孔和进气孔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密闭连接。构成本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密闭容器的形状以长方体或类似长方体为宜。可以增装一个高压压气机,使该压气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与出气孔和进气孔密闭连接,原有高压压气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只连接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这样更利于达到专利技术目的, 但会使成本和控制难度增加。构成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高压压气机以能对逆向通过的气流加压为宜,可以实现本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升力、推力方向逆转,用来给交通工具制动或倒车。本专利技术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使用方法和设计原理将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安装在航空、航天器上,通过航空、航天器上的动力带动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高压压气机工作,使从高压压气机排气口排出的高压气流从密闭容器的进气槽口进入并从密闭容器的排气槽口流出,流出后被高压压气机从进气口吸入,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从进气槽口到排气槽口的高压气流把密闭容器分成甲、乙两个相对独立的气体腔室,两槽口之间的高速气流会阻止两气体腔室之间的气体流动。同时,因高压压气机的工作,使出气孔所在甲气体腔室的气体经出气孔被吸入高压压气机,被高压压气机压缩后经进气孔进入进气孔所在的乙气体腔室。随着高压压气机的持续工作,出气孔所在的甲气体腔室内气体会不断减少、密度不断降低,进气孔所在的乙气体腔室内气体会不断增加、密度不断加大,直至出气孔所在的甲气体腔室内接近或达到真空。这样,甲气体腔室与乙气体腔室之间就产生了气体压强差,甲气体腔室的气体对该气体腔室的密闭容器壁的压力不断减小直至为零,乙气体腔室的气体对该气体腔室的密闭容器壁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在两个气体腔室相对的密闭容器壁之间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带动通用升力、推进装置沿压力小的气体腔室到压力大的气体腔室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航空、航天器运动,这个压力差就是通用升力、推进装置产生的升力或推力。因整个工作过程气体是密闭运行,所以本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升力或推力的产生可以不依靠外界介质,在真空环境中能照常使用。从理论上讲,甲气体腔室与乙气体腔室之间的气体压强差是几个大气压,单位面积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密闭容器壁所产生的升力或推力大小就等于气体压强差值X101.3千牛/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升力、推进效率。在该装置大小、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高压压气机的转速和密闭容器内原有高压气体的密度,可以调节高压气流的流速和甲气体腔室与乙气体腔室之间的气体压强差,从而调节升力、推力的大小和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推重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该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在具备现有升力、 推进装置功能的基础上,因其具有不依靠外界介质持续产生升力或推力的特性和推重比的可调节性,使其升力、推进效率大大提高、外型尺寸大大减小。可以使安装它的航空航天器续航能力大大增强、有效载荷大大增加,且安装它的航空航天器可以任意穿越海、陆、空、天的界限,实现海陆空天通用。如果用核动力或AIP动力装置(燃料电池装置)驱动,就会持续产生高效率的升力或推力,使得该航空航天器可以低速穿越大气层进出外层空间,这样就避免了其与大气层过度摩擦生热,从而对航空航天器制造材料等的要求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该推进装置使航空航天器可以整体重复使用,比起现有的实用航天推进装置——火箭来说,经济性大大提高。由于该装置能提供持续的加速度,使星际航行也成为可能。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的重大进步,对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甚至对陆路交通和航海事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基本结构的A-A剖面图(示意图);图2是一长方体气体容器的B-B剖面图(示意图);图3是一长方体密闭气体容器的C-C剖面图(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通用升力、推进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闭容器(或容器)2、高压压气机3、进气槽口 4、排气槽口 5、排气口 6、进气口 7、甲气体腔室8、乙气体腔室9、出气孔10、进气孔11、指向箭头 12、管道13、指向箭头14、容器底壁15、容器盖壁16、增装的压气机17、排气口 18、 进气口。图中着色的阴影部分表示充满气体,未着色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充满气体的密闭容器和高压压气机组合构成;在密闭容器的两个相对的容器壁面上各开一个长条形的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密闭连接,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的位置、大小以使通过两个槽口之间的高压气流能够把密闭容器分成甲、乙两个相对独立的气体腔室为准;在甲、乙两个气体腔室的容器壁面上分别开一个出气孔和进气孔,出气孔和进气孔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密闭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升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充满气体的密闭容器和高压压气机组合构成;在密闭容器的两个相对的容器壁面上各开一个长条形的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 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密闭连接,进气槽口和排气槽口的位置、大小以使通过两个槽口之间的高压气流能够把密闭容器分成甲、乙两个相对独立的气体腔室为准;在甲、乙两个气体腔室的容器壁面上分别开一个出气孔和进气孔,出气孔和进气孔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桢干
申请(专利权)人:卢桢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