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质工件切削加工后去除粉粒形切屑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9657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铜质工件切削加工后去除粉粒形切屑的装置。涉及对电工领域接线柱加工专机的改进。在成品出料的“途中”,去除其上“吸附、粘附”的细小铜屑。包括用于承接加工后铜质工件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接料斗,接料斗具有倾斜的底面,底面上由上至下设有导电片,导电片略高于底面,导电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铜质工件的加工设备上增设一绝缘性接料斗,在接料斗上设一接电的导电片,当吸附、粘附有铜屑的工件从加工工位掉落到接料斗中接触导电片后,会出现“排斥”现象;进而与工件分离。在实践中由于工件接触导电片时间很短,电能消耗并不大,相对于原先的机械振动、筛除工序,一方面铜屑去除效果更好,另一方面电能消耗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粉粒状铜质切屑的装置,尤其涉及对电工领域接线柱加工专机的改进。
技术介绍
高、低压电力应用中,接线柱接线的可靠性,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高压线和接线柱接线虚,接线柱会打火放电,变压器缺相运行,导致电流很大,烧毁变压器。低压应用环境也是如此,会出现停电故障。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操作者技术水平、责任心的问题,也有接线柱自身存在的瑕疵。目前,接线柱的加工大多采用铜质型材,由专门流水线经切断、打孔、攻丝等加工工序而成。其中有锯销、钻削、攻丝加工,形成的切屑基本为粉粒状,尺寸大小不一。尺寸略大的,由于重力作用,会顺利与工件分离;而尺寸较小的则会“吸附、粘附”在工件的表面上、孔中。以往,都是采用机械振动、筛除的方法加以去除,但难以彻底去除,工作上仍存有大量较小的切屑。正是由于这些较小的切屑,会降低接线的可靠性, 造成接线不实。这成为困扰本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在成品出料的“途中”,去除其上“吸附、粘附”的细小铜屑的铜质工件切削加工后去除粉粒形切屑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承接加工后所述铜质工件的由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质工件切削加工后去除粉粒形切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承接加工后所述铜质工件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具有倾斜的底面,所述底面上由上至下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略高于所述底面,所述导电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质工件切削加工后去除粉粒形切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承接加工后所述铜质工件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具有倾斜的底面,所述底面上由上至下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略高于所述底面,所述导电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质工件切削加工后去除粉粒形切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质工件呈长条块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张学震华荣潘建华杨志明徐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万泰电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