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952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利用塑料形成的保护面板的翘曲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在由液晶显示面板(1)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2)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而成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使保护面板(2)的外形尺寸大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形尺寸,在利用固定夹具(5)将保护面板(2)的外围边缘部位固定的状态下进行树脂组成物(4)的硬化,在树脂组成物(4)硬化后也利用固定夹具(5)固定保护面板(2)的外围边缘部位。或者,使保护面板(2)的外形尺寸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外形尺寸大致相等,并使该外形尺寸与液晶显示面板(1)及保护面板(2)的箱体(8)的内侧尺寸大致相等,在树脂硬化物(4)与保护面板(2)的几乎整个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树脂硬化物(4)的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图像显示面板的,特别地,涉及一种在图像显示面板和透明的保护面板之间插入了树脂硬化物的的改良。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损伤图像显示面板或保护面板表面等,在图像显示面板前面设置了玻璃面板或塑料面板等透明的保护面板。具体而言,例如在图像显示面板的周边部位,通过在图像显示面板和保护面板之间插入间隔物(spacer)等, 由此将保护面板以相对于图像显示面板保持若干间隙的状态安装在箱体内。但是,在采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图像显示面板和保护面板之间的空隙的存在导致光发生散射,其结果是,对比度或亮度下降,产生了图像品质受损的问题。另外,在这种存在空隙的结构中,保护面板与空气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在它们的界面发生反射,特别是在室外的视觉辨认度变差。针对这种状况,人们提出了在图像显示面板和保护面板之间填充树脂的技术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粘贴在液晶显示面板表面上的偏振板的周围配置间隔物,并在该间隔物的上部放置表面保护玻璃,并且以不产生气泡的方式在偏振板和表面保护玻璃之间填充粘合剂,由此,将所述表面保护玻璃安装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将图像显示面板和保护面板隔着至少1层以上的透明粘合剂附着在一起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将透明粘合剂的厚度和在不同频率分布下测定得到的动态粘弹性特性设定为规定的关系来实现优异的耐冲击性。专利文献1 特开2005-55641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3-29644号公报然而,从制造成本或耐冲击性等角度而言,使用塑料面板比使用玻璃面板作为保护面板更有利。玻璃面板与塑料面板相比,价格高、耐冲击性差。因此,人们正在探讨研究使用由一种丙烯酸树脂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形成的塑料面板作为保护面板的技术。但是,使用塑料面板作为保护面板会引起保护面板产生翘曲问题,成为显示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例如,当图像显示面板和塑料面板之间填充了树脂组成物并使其硬化时,在树脂组成物硬化时,体积收缩所引起的内部应力、塑料面板因环境温度变化而翘曲所引起的外部应力、以及塑料面板本身所具有的成形时的残余应力等会施加到图像显示面板上。当这种内部应力、外部应力或残余应力施加到图像显示面板上时,在图像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液晶层的液晶单元间隙就会发生纳米级别的变动,成为引发显示不勻的原因。特别地,有时候会将保护面板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图像显示面板的尺寸、并在保护面板的外周部分设置遮光部,在这种将保护面板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图像显示面板的尺寸的情况下,发生显示不勻的倾向变得更为显著。另外,在极端情况下,保护面板的外周部分会翘起来,发生漏光等。为了抑制填充在图像显示面板和保护面板之间的树脂组成物发生体积收缩,人们也在尝试使用硬化收缩率低、弹性模量低的树脂组成物,但在使用塑料面板作为保护面板的情况下,实际情况是其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面板等塑料面板容易因环境温度变化(特别是被高温暴晒时)而翘曲,不但在对填充在图像显示面板和保护面板之间的树脂组成物进行加热硬化时,就是在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硬化时也会出现高温而容易发生翘曲,进一步,即使在硬化后也会因高温而容易发生翘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以往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利用塑料形成的保护面板的翘曲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并进一步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图像显示装置是一种由图像显示面板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而成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比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该外围边缘部位被固定夹具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第1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包含将图像显示面板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并使该树脂组成物硬化的工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比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并在利用固定夹具将保护面板的外围边缘部位固定的状态下,使树脂组成物硬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图像显示装置是一种由图像显示面板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而成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与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致相等,该外形尺寸与保护面板及图像显示面板的箱体的内侧尺寸相等,保护面板的几乎整个面利用树脂硬化物与图像显示面板粘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2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包含将图像显示面板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并使该树脂组成物硬化的工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与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致相等,并且,使该外形尺寸与保护面板及图像显示面板的箱体的内侧尺寸大致相等,在该箱体内,在保护面板的几乎整个面与树脂硬化物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该树脂组成物的硬化。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比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指的是, 在平面视图中将保护面板和图像显示面板重叠的情况下,图像显示面板就被包含在保护面板之中。专利技术效果如前所述,在保护面板的尺寸大于图像显示面板的尺寸的情况下,保护面板的外围边缘部位会发生显著翘曲。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图像显示装置或其制造方法中,在利用固定夹具将保护面板的外围边缘部位固定起来的状态下,利用紫外线照射等进行树脂组成物的硬化,在硬化后也利用固定夹具固定外围边缘部位。由此,就可以在保护面板的翘曲得到矫正的状态下使树脂组成物硬化,并且可以使保护面板维持未翘曲状态。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图像显示装置或其制造方法中,着眼于保护面板的尺寸和图像显示面板的尺寸及它们的箱体的尺寸,使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与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及它们的箱体的内侧尺寸大致相等,在保护面板的几乎整个面与树脂硬化物相接触的状态下使树脂硬化物硬化,因此,不至于在保护面板的外围边缘部位仍然处于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树脂硬化,进而,仅将保护面板和图像显示面板隔着树脂组成物嵌入箱体内,就能够从保护面板的侧面(与箱体接触的面)抑制该保护面板向上翘起,因此,即使不再特意采取保护面板的固定措施,也能够在保护面板整个面上均勻地进行树脂硬化,抑制翘曲的发生。这样,使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与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及它们的箱体的内侧尺寸大致相等,从而抑制保护面板发生翘曲的想法在以往的技术中完全没有公开。例如,在前面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使用表面保护玻璃,但完全没有考虑塑料面板的翘曲问题。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则是以具有32 100英寸左右的较大画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为对象,保护面板的尺寸小于显示面板的尺寸,采用了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不同的结构,因此,不能够以仅将保护面板和图像显示面板隔着树脂组成物重叠而成的部件嵌入箱体内这样的简便操作制作出图像显示面板的保护结构。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第2图像显示装置,尽管保护面板是利用塑料形成的,仍然能够可靠地抑制保护面板的翘曲,可以实现不会发生显示不勻等问题的高可靠性图形显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提供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第2图像显示装置,树脂硬化物介于保护面板和图像显示面板之间,因此,能够由此得到相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由图像显示面板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而成,其特征在于,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与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致相等,该外形尺寸与保护面板及图像显示面板的箱体的内侧尺寸相等,保护面板的几乎整个面利用树脂硬化物与图像显示面板粘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2007.07.17 JP 2007-186360;2008.01.11 JP 2008-00502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由图像显示面板和利用塑料形成的透明保护面板隔着树脂硬化物相向配置而成,其特征在于,保护面板的外形尺寸与图像显示面板的外形尺寸大致相等,该外形尺寸与保护面板及图像显示面板的箱体的内侧尺寸相等,保护面板的几乎整个面利用树脂硬化物与图像显示面板粘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保护面板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树脂硬化物是利用经紫外线照射使硬化收缩率为5%以下的树脂组成物硬化而得到的,在25°C下的贮藏弹性模量为IXlO7Pa以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树脂组成物含有聚合物、单体和光聚合起始剂,其中,该聚合物是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异戊二烯类丙烯酸酯或其酯化物、氢化萜烯树脂、和丁二烯聚合体等中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该单体是选自丙烯酸异冰片酯、2-甲基-2-丙烯酸_2 [(2,3,3A,4,7,7A-六氢-4,7-亚甲基-1氢-茚基)氧]乙酯、和2-甲基-2-丙烯酸-2-羟基丁基酯等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田伦由纪新家由久镰田勇介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