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条、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及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853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校正条、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及检测装置;通过不同的电阻或电阻组合来编码校正代码信息,并将这些电阻固装在额外的校正条或直接固装在检测条上,这样检测装置通过读取校正条或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上的编码电阻值,调用提前储存在检测装置中该批次的检测条的校正参数(校正代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校正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的一次性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中所使用的一种校正条、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一次性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目前广泛用于全血葡萄糖、尿酸、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乳酸、beta羟基丁酸或谷丙转氨酶等项目的检测。一次性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主要由检测条和检测装置构成。其中检测条为一次性可抛弃式,检测条即传感器的基体为电路基片、电路基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反应区和采样触点区,反应区和采样触点区之间通过印制在电路基片上的导电物连通,封装覆盖片覆于电路基片的表面,将采样触点区以外的导电物和反应区进行覆盖。检测装置则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检测电路,外壳上设有插槽、按键及显示屏。检测电路为检测装置的核心,其主要由电源电路、微处理器、接口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其中按键与微处理器连接,接口电路位于外壳上的插槽处,且接口电路经过放大电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在进行检测时,将检测条采样触点区的一端插入检测装置的插槽内,待检测装置提示加样后,将生物样品虹吸或滴加在测试条的反应区域内,检测装置进行相关检测后显示检测结果。由于检测条在制造过程中会因原材料及工艺条件等因素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每批检测条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需要根据每个批次的检测条的测试性能定出该批检测条的校正参数,校正参数一般称为校正代码。这样每批检测条在测试前需要根据该批次检测条的代码对已有的固定算法进行校正,即需要提前在检测装置中存储该批次检测条校正参数(校正代码),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符合预定的准确度范围。传统的校正方法需要通过按键在检测装置上手工输入校正代码,然而这种手工输入方式既繁琐又麻烦,据统计,15%的测试会由于没有正确地手工输入校正代码而使检测结果得不到保证,甚至得到完全错误的结果。虽然目前出现了一些免手工输入校正代码的方式,如采用存储芯片的方法,即检测装置除了配备供检测条使用的插槽外还配备一个供插入存储卡的插槽,存储卡 (存储芯片)每几十人份配备一个。然而此类方法需要不仅会使得检测仪器的结构变得复杂,成本增高,而且采用存储芯片式的存储卡也存在成本高等弊端。文中部分名称的解释编码电阻即电阻。如直插式电阻、贴片电阻、浆料式印刷电阻等。校正条由编码电阻安装在电路基片上形成。其他称呼有代码卡、校正卡、code 卡、校正装置等。检测条传统的试条、试剂片、电极片、一次性生物传感器等。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由编码电阻固装在传统的检测条上整合一体而形成。检测装置一般称为仪器或检测仪器;如血糖仪、血红蛋白分析仪等。采样触点检测条或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上的反应区与检测装置的接触点。3编码触点校正条或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上编码电阻与检测装置的接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全血葡萄糖、尿酸、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乳酸、beta羟基丁酸或谷丙转氨酶等项目的检测,并能够方便、低成本地输入所适批次检测条校正代码的一种校正条、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及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电阻或电阻组合来编码校正代码信息,并将这些电阻固装在额外的校正条或直接固装在检测条上,这样检测装置通过读取校正条或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上的编码电阻值,调用提前储存在检测装置中该批次的检测条的校正参数(校正代码)。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校正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主要由电路基片、及电路基片上设有的编码电阻区和编码触点区组成;其中编码电阻区包括1个或1个以上的编码电阻,编码触点区包括2个或2个以上编码触点;上述编码电阻区和编码触点区通过导电物连通,即每个编码电阻的两端各与1个编码触点相连,其中一端连接的编码触点为模拟地触点,另一端连接的编码触点为信号采集触点。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电阻区和编码触点区最好分别位于电路基片纵向相对的两端。上述方案中,所有编码电阻最好共用1个公共的模拟地触点。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电阻的个数最好为2 4个,且这些编码电阻的阻值优选介于100 Ω 200k Ω之间。编码电阻即可以是固定电阻,也可以是可调电阻。其中可调电阻是通过在电路基片上先期印制、固装一个可供后期调整阻值的编码电阻,然后在后期确定了该批号检测条的校正代码之后,再通过激光调阻、蚀刻等方式调整已固装在校正条上用于编码的电阻阻值,使之符合预定编码阻值范围等生产方式获得。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电阻最好为贴片式电阻、固定式浆料印刷电阻、或可调式浆料印刷电阻。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路基片的电阻区域表面最好覆盖有封装覆盖片和/或印刷覆盖层ο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包括电路基片、以及电路基片上设有的反应区和采样触点区,反应区和采样触点区之间通过印制在电路基片上的导电物连通。 所述电路基片上还设有编码电阻区和编码触点区;其中编码电阻区包括1个或1个以上的编码电阻,编码触点区包括2个或2个以上编码触点;上述编码电阻区和编码触点区通过导电物连通,即每个编码电阻的两端各与1个编码触点相连,其中一端连接的编码触点为模拟地触点,另一端连接的编码触点为信号采集触点。上述方案中,所述采样触点区和编码触点区在电路基片上所处的位置相同。上述方案中,所有编码电阻最好共用1个公共的模拟地触点。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电阻的个数最好为2 4个,且这些编码电阻的阻值优选介于100 Ω 200k Ω之间。编码电阻即可以是固定电阻,也可以是可调电阻。其中可调电阻是通过在电路基片上先期印制、固装一个可供后期调整阻值的编码电阻,然后在后期确定了该批次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的校正代码之后,再通过激光调阻、蚀刻等方式调整已固装在校正条上用于编码的电阻阻值,使之符合预定编码阻值范围等生产方式获得。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电阻最好为贴片式电阻、固定式浆料电阻、或可调式浆料电阻。上述方案中,所述电路基片的电阻区域表面最好覆盖有封装覆盖片和/或印刷覆盖层ο为了配合上述校正条或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检测电路,外壳上设有插槽、按键及显示屏;其中检测电路主要由电源电路、微处理器、接口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按键与微处理器连接,接口电路位于外壳上的插槽处,且接口电路经过放大电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内设有模数转换模块、编码校正模块和存储模块,其中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编码校正模块的输入端;上述编码校正模块与存储有至少1个校正代码的存储器连接,该编码校正模块根据模数转换电路传回的编码触点区所反映的编码校正电阻值调用预先储存在存储器中该批次检测条的校正代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额外设计具有编码电阻的校正条,或直接在现有检测条上增设编码电阻的方式来进行编码校正,其校正效果更好、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也更低廉;2、由于校正条、检测条、以及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均以电路基片作为基体,因此只需将校正条、检测条以及含校正代码的检测条的触点区制成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即能够实现插槽的共用,这样可以减少检测装置的插槽数量、避免灰尘或潮湿等物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校正条,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主要由电路基片(1)、以及电路基片(1)上设有的编码电阻区(3)和编码触点区(2)组成;其中编码电阻区(3)包括1个或1个以上的编码电阻(6),编码触点区(2)包括2个或2个以上编码触点(8);上述编码电阻区(3)和编码触点区(2)通过导电物(7)连通,即每个编码电阻(6)的两端各与1个编码触点(8)相连,其中一端连接的编码触点(8)为模拟地触点,另一端连接的编码触点(8)为信号采集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梁小欢赵大平李秋平覃柳彤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