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转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7843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剂转料系统,其包括合成釜(1)和转料釜(2),所述合成釜(1)底部无阀门,合成釜(1)的出料口(3)设置在合成釜(1)的上部,合成釜(1)出料口(3)内设置有抽料管(4),所述抽料管(4)可深入到合成釜(1)底部,其另一端并与转料釜(2)的上部连接,转料釜(2)的上部还设置有抽真空管(5),转料釜(2)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高温条件下阻燃剂cu的转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料系统,特别是一种阻燃剂的转料系统。
技术介绍
阻燃剂CU属于磷氮系环状磷酸酯阻燃剂,主要用于纯涤纶的纺织品的后处理,经过后处理使织物具有阻燃性,其生产过程如下三羟甲基丙烷与亚磷酸三甲酯在低温下进行酯化反应,蒸去副产甲醇后所得中间产物在高温条件下与甲基磷酸二甲酯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高温高真空蒸出过量的甲基磷酸二甲酯,即得成品。该产品在大于140°的高温条件下会与微量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产品色泽发黄,严重的会使产品报废。阻燃剂CU在常温状态下为无色粘稠状液体,高温时其粘度会有所下降,生产时为便于放料需在80-130°之间的高温状态下方可进行。但是阻燃剂cu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生产时,该产品在高温下与微量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颜色发黄甚至报废。目前,生产阻燃剂cu的厂家采用釜底放料,由于阀门的填料在高温下会软化,导致釜底阀门漏气,使用该阀门生产下一批时,在减压蒸馏甲基磷酸二甲酯过程中,由于阀门漏气会使物料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氧化,从而影响阻燃剂CU的色泽,且每釜需更换釜底阀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高温条件下便于阻燃剂cu放料的阻燃剂转料系统。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剂转料系统,其包括合成釜和转料釜,所述合成釜底部无阀门,合成釜的出料口设置在合成釜的上部,合成釜出料口内设置有抽料管,所述抽料管可深入到合成釜底部,其另一端并与转料釜的上部连接,转料釜的上部还设置有抽真空管,转料釜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本技术采用上出料的方法进行转料,合成釜底出料口设置在上部,增加一个转料釜,反应结束后,通过抽料管,转料釜抽真空,将成品全部吸入转料釜再放料。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合成釜没有釜底阀门,不存在釜底漏气的现象,生产出的阻燃剂cu色号较小,同时因使用转料釜,转料结束后,就可投料,缩短了反应周期,提高了产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阻燃剂转料系统,如附图所示包括合成釜1和转料釜2,所述合成釜1底部无阀门, 合成釜1的出料口 3设置在合成釜1的上部。若将该釜用来作为合成釜,就需要将釜底的阀门焊接死。合成釜1出料口 3内设置有抽料管4,抽料管4是临时性的,在抽料时将其插入到合成釜1底部。抽料管4的另一端与转料釜2的上部连接,转料釜2的上部设置有抽真空管5,用于将转料釜2真空化。转料釜2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 6,用于阻燃剂的出料。上述的转料系统在用于阻燃剂cu放料时,不会导致合成釜漏气,不会由于漏气而导致合成釜物料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氧化,从而影响阻燃剂cu的色泽。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阻燃剂转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釜(1)和转料釜O),所述合成釜(1)底部无阀门,合成釜(1)的出料口(3)设置在合成釜(1)的上部,合成釜(1)出料口(3)内设置有抽料管G),所述抽料管(4)可深入到合成釜(1)底部,其另一端并与转料釜O)的上部连接,转料釜O)的上部还设置有抽真空管(5),转料釜O)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剂转料系统,其包括合成釜(1)和转料釜(2),所述合成釜(1)底部无阀门,合成釜(1)的出料口(3)设置在合成釜(1)的上部,合成釜(1)出料口(3)内设置有抽料管(4),所述抽料管(4)可深入到合成釜(1)底部,其另一端并与转料釜(2)的上部连接,转料釜(2)的上部还设置有抽真空管(5),转料釜(2)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6);本技术保证高温条件下阻燃剂cu的转料。文档编号B01J3/02GK202044938SQ20112007962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严阿明, 吴德兵, 李金忠 申请人:江苏利思德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剂转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釜(1)和转料釜(2),所述合成釜(1)底部无阀门,合成釜(1)的出料口(3)设置在合成釜(1)的上部,合成釜(1)出料口(3)内设置有抽料管(4),所述抽料管(4)可深入到合成釜(1)底部,其另一端并与转料釜(2)的上部连接,转料釜(2)的上部还设置有抽真空管(5),转料釜(2)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忠吴德兵严阿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思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