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真空冷凝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7883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真空冷凝回收系统,其包括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2)和水环式真空泵(3),所述初级冷凝器(1)与蒸汽接口、水环式真空泵(3)连接,水环式真空泵(3)的出气孔与泵后冷凝器(2)连接,泵后冷凝器(2)的出气端放空,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2)的排水端与储罐(4)连接;本系统投入较少、工艺简单、冷凝效果显著,利于工艺推广,运行的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的冷凝回收系统,特别是一种高真空系统环境下,蒸汽的冷凝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高真空系统中,因真空度较大,蒸馏出的蒸汽冷凝的露点较低。物性沸点在 70-900C的物质,在-0. 09—0. 099mp的高真空下,需要0°C以下方能初步冷凝。如果想要完全冷凝蒸馏出的蒸汽,需要特别低的冷凝温度,以及很大的热交换面积和设备绝对的气密性保证。现有技术方案在实行上,需要较大的初期设备投入,例如在高真空系统中,使用-5°C以下的冷冻盐水,多级冷凝器串级,强制深冷蒸馏蒸汽,冷凝器下口保证密封状态,维持高真空。这样的方法不利于工艺普及,同时系统运行条件较为苛刻,各设备的防冻及运行成本较大,单位冷凝成本较大,有时回收能耗成本甚至高于回收的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高真空系统下,蒸馏液冷凝回收困难、设备投入及工艺难度较大、单位回收耗能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在高真空系统中,有效冷凝蒸馏蒸汽的冷凝回收系统。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真空冷凝回收系统, 其包括初级冷凝器、泵后冷凝器和水环式真空泵,所述初级冷凝器的进气端与蒸汽接口连接,初级冷凝器的出气端与水环式真空泵的进气孔连接,水环式真空泵的出气孔与泵后冷凝器的进气端连接,泵后冷凝器的出气端放空,初级冷凝器、泵后冷凝器的排水端与储罐连接。为了保持蒸汽气流的平稳,不会产生脉冲现象,同时防止夹带其余物料,所述初级冷凝器的出气端与水环式真空泵的进气孔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罐。所述水环式真空泵的出气气孔与泵后冷凝器的进气端还与溢流罐连接,排出水环式真空泵自身运行所需要的水及附带冷凝的部分冷凝液,所述溢流罐与储罐连接。本系统初期投入相对较少、工艺简单、冷凝效果显著,利于工艺推广。运行时耗能较低、运行的成本较低、运行过程中维护成本较低、设备不易损耗。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高真空冷凝回收系统包括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2 和水环式真空泵3。初级冷凝器1的进气端与蒸汽接口连接,蒸馏出的蒸汽经除沫器7进入初级冷凝器1,初级冷凝器1的出气端与水环式真空泵3的进气孔连接,为了保持蒸汽气流的平稳,不会产生脉冲现象,初级冷凝器1的出气端与水环式真空泵3的进气孔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罐 5对蒸汽进行缓冲。水环式真空泵3的出气气孔与泵后冷凝器2的进气端连接,泵后冷凝器2的出气端放空,所述水环式真空泵3的出气孔与泵后冷凝器2的进气端还与溢流罐6连接,所述溢流罐6与储罐4连接。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2的排水端与储罐4连接。本系统采取采取前期常规真空蒸馏方式,通过真空段预冷凝,着重于水环式真空泵3后段,通过微正压、低汽速、常规冷凝,即可有效冷凝蒸馏蒸汽,回收物料。系统开车后,系统前段常规负压蒸馏,真空段的预冷凝器,可以部分冷凝蒸馏蒸汽,同时降低蒸馏蒸汽温度。水环式真空泵3常规运行,泵后冷凝器换热面积足够,则水环式真空泵3出口孔汽速较低,在水环式真空泵3后段可以维持微正压,在此条件下,蒸馏蒸汽的露点相对于常压时物性露点温度更高、更易冷凝,则常规水温即可高效冷凝剩余的蒸馏蒸汽,同时通过回收储罐接受蒸馏冷凝液,收集回收物料。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真空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2)和水环式真空泵(3),所述初级冷凝器(1)的进气端与蒸汽接口连接,初级冷凝器(1)的出气端与水环式真空泵(3)的进气孔连接,水环式真空泵(3)的出气孔与泵后冷凝器(2)的进气端连接,泵后冷凝器(2)的出气端放空,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2)的排水端与储罐(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真空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 和水环式真空泵(3),所述初级冷凝器(1)的进气端与蒸汽接口连接,初级冷凝器(1)的出气端与水环式真空泵(3)的进气孔连接,水环式真空泵(3)的出气孔与泵后冷凝器O)的进气端连接,泵后冷凝器( 的出气端放空,初级冷凝器(1)、泵后冷凝器( 的排水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忠吴德兵陈章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思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