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天存专利>正文

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和甲烷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793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新工艺技术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和用于该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甲烷化催化剂,包括以下以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活性成分镍化物:10%-60%,助剂:0-5wt%,余量为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了溶解、混合、浸渍、沉淀、过滤、烘干及成型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甲烷化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单元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所述的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两端设置有变径管、反应器内部的一个以上的吸热段、与吸热段连接的冷凝汽包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新工艺技术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和用于该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清洁燃料,近年来世界需求增长迅速。有研究显示,从 2000到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近16%,2009年已经达到887亿立方米,同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13%。但中国天然气资源短缺,制约了天然气生产和应用,一年一度的 “气荒”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2009年仅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达7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8% ;2010年天然气缺口将达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升至13%左右;2015年将达到30%,2020年将达到50%左右。利用生物质和城市有机垃圾气化制合成天然气(SNG), 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副产物秸秆的利用问题,为农业产业增加附加值,同时也将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一般农业产业的副产物,生物质距城市较近,把生物质和城市垃圾共同气化,不仅解决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同时也可就地供应居民需要的天然气,达到能源分散供应的目的。立足于可再生能源的角度,通过生物质和有机垃圾的气化,生成含有甲烷的合成气,再经过净化处理,调节气化产物中的压/co比,使得其适合于加氢反应,再进一步甲烷化,得到所需要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可以就地进入当地的燃气管网,从而达到就地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目前关于生物质和生活有机垃圾气化的多采用空气部分氧化气化,所得到的气化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含量高,所得燃气热值低,惰性气体不易分离,没法达到燃气标准。这类专利包括CN 101928607 A、20101229,其中采用高低温四层循环,从而减少焦油的产生。但是采用部分氧化气化使得所得气化中还含有大量的氮气稀释。甲烷化过程是一个强放热反应,一般的反应器难以及时把产生的热量传出去,因此,容易在反应器内产生高温,容易引起催化剂烧结失活,并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目前的许多专利多采用分段甲烷化,气体循环法,如CN101649233A,即不断使用循环气稀释合成气,反应热被稀释气体及时带走,从而保证反应器在甲烷化过程中不致失控。CN101775319 报道了一种煤制天然气的工艺和装置,其中要求用于甲烷化的合成气的组成为(H2-3C0)/ C02=4后,送入甲烷化反应器进行SNG的合成。该专利的装置包括煤气化,耐硫变换,净化工序和甲烷化工序。他们在甲烷化反应器中采用水冷式列管结构,将反应热移走,避免催化剂过热。而移出的热量附产中高压蒸汽来驱动压缩机等。天然气直接供应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煤气管网。但是该方法对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没有任何研究描述,而且水冷列管在高温状态下,水在冷却列管中气化,冷却设备受到大而多变的热负荷冲击,容易产生循环脉动,3甚至可能出现膜态沸腾,使冷却设备过热而烧毁,换热过程难于控制。采用该间壁式换热, 换热管内外温差较大,热流密度高,管内外的流速均较高,存在流体的冲刷与磨损,一旦出现漏点,整个换热系统内的水将全部泄漏到反应器中,出现事故状态,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采用水冷式列管结构的甲烷化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烷化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专利技术甲烷化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包括以下以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活性成分镍化物10%-60%,助剂0-5wt%,余量为载体和成型粘结剂。所述镍化物为硝酸镍,碳酸镍,镍金属粉,硫酸镍,醋酸镍,柠檬酸镍,氢氧化镍,氧化镍,草酸镍,氯化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本专利技术助剂选择的原则是所选的助剂是可以和活性组分镍化物在同一溶液体系中形成稳定的溶液的化合物,可采用VDI族元素,如钴、铁、稀土化合物或者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优选的,所述助剂为锆、铈、镧、钼、钨、钾、钙、钠、镁、硅、磷、钛、锶、钡、钒、铌、 钽、锌及铜水溶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本专利技术中添加助剂的目的在于抑制活性组分沉淀颗粒的进一步长大。所述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铝酸钙、分子筛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这些载体的比表面积较高,其目的在于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所述成型剂为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甲基纤维素(MC),硅溶胶中的一种或者是两种以上混合。一种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溶解将活性成分镍化物用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的配置成溶液,其中水溶性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柠檬酸、多元醇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混合将上述溶液中加入载体,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共沉淀将上述混合液中加入沉淀剂,边加边搅拌,使混合物之间充分混合,并同时进行PH值的检测,控制pH值在9-12之间,得到沉淀物;过滤将上述沉淀物过滤,弃滤液,过滤后的固体用水洗至没有可溶物; 烘干将上述洗涤后的固体在室温-300°C烘干,得到粉末状样品; 成型在烘干后的粉末状催化剂添加成型粘结剂,挤条或打片成型,即得到成型催化剂。催化剂成型的形状和强度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节,成型粘结剂的用量。优选的,在上述溶解步骤中镍溶液中添加可溶解的有机物如柠檬酸,柠檬酸铵, 尿素,醇类,羧酸,氨基酸等可溶性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其可与活性组分行程配合物,并溶解于水配成溶液。所述的烘干过程可以在空气或惰性气体的气氛中进行,可以是静态的气氛也可以是流动的气氛,可以采取连续烘干,也可以分批进行烘干。优选的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中所述共沉淀步骤中还包括在加入沉淀剂的同时添加水溶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 或其他水溶性的有机酸;这些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的可以和活性组分镍化物以及助剂形成配合沉淀物,从而阻止了活性组分的簇聚,增大比表面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还包括在将烘干后的粉末状样品进行焙烧,焙烧温度为300-800°C,焙烧时间为1-100小时,可连续焙烧,也可分段焙烧。一种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单元的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所述的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两端设置有变径管、反应器内部的一个以上的吸热段、与吸热段连接的冷凝汽包件。所述的冷凝汽包件包括汽包、位于汽包内的冷凝管束,连接冷凝管束上端的蒸汽上升管、连接在冷凝管束下端的液体下降管;所述的吸热段吸热段由上环管、下环管和中间管组成;其中上环管连接蒸汽上升管,下环管连接液体下降管。本专利技术的每一单元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中设有多个循环回路的吸热段,吸热段为嵌套笼式复合结构,其中吸热段中的所有管束与汽包内的管束一一对应;每个吸热段中均充有一定量的工作介质,进行热便传热,工作介质为沸点为80-200°C,汽化潜热 > 1800KJ/Kg,优选的为水、含有机物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如乙二醇、碱金属或其他低熔点的金属,如汞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本专利技术的甲烷化反应装置可以是多单元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串接使用,也可以是多单元变径分离热管相变取热组合装置并接使用,还可以是串、并接相互交错使用。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以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活性成分镍化物:10%-60%,助剂:0-5wt%,余量为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天存陈浩逸
申请(专利权)人:肖天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