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5818 阅读:1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在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中增设相互配合工作的二次顶出板、二次顶出背板、二次顶出导套、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二次顶针、控制螺钉和控制弹簧实现了二次顶出。该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紧凑简洁,安装省时方便,尤其适用于快装模;同时,其简单的结构也能使其很好的布置于空间紧凑的模具顶出机构之中,例如对空间布局有要求且又需要作二次顶出的模具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快装模的弹簧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二次顶出机构常用于产品对顶针有包紧作用或一些有特殊顶出要求的场合。常用二次顶出机构大多结构复杂,装配繁琐,尽管有标准件选用省去了设计及加工所花费的时间,但在结构空间相对狭小且需要快速更换成型结构的快装模上,常用的二次顶出机构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结构相对臃肿的同时,也造成安装更换进度延缓,失去了快装模“快”的眉、ο同时,现有二次顶出机构包含复杂的开关顺序控制器,比较常见的为在模板外部加装行程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顶出动作的顺序及行程,因这类组件结构复杂且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若自行加工,往往费工费时,如果采用标准件,虽能避免加工的麻烦,但会增加模具成本,降低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该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紧凑简洁,安装省时方便,尤其适用于快装模;同时,其简单的结构也能使其很好的布置于空间紧凑的模具顶出机构之中,例如对空间布局有要求且又需要作二次顶出的模具中。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动模背板、一次顶出板、一次顶出背板、动模固定板、一次顶出板导套、顶出导柱、复位杆、复位弹簧、停止钉、顶出行程第一限位柱、顶模块和一次顶针;所述顶出导柱一端与动模固定板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在一次顶出板和一次顶出背板上的一次顶出板导套固定连接在动模板上;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一次顶出板行程的停止钉和用于为顶出动作提供推力的顶模块;所述一次顶针底端固定连接在一次顶出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和动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顶出板、二次顶出背板、二次顶出导套、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二次顶针、控制螺钉和控制弹簧;所述二次顶出板平行设置在一次顶出板和动模背板之间,二次顶出背板平行设置在一次顶出板和二次顶出板之间;所述二次顶出板和二次顶出背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顶出导柱配合工作的二次顶出导套;所述二次顶出板上固定设置有一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所述二次顶针底端固定连接在二次顶出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和动模板;所述复位杆底端固定垂直连接在二次顶出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和动模板;所述复位杆外套接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抵在二次顶出板上,另一端弹性压接在动模背板上;所述控制螺钉一端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一次顶出背板、一次顶出板和二次顶出背板与二次顶出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螺钉外侧套接有一控制弹簧,控制弹簧底端抵在动模固定板上,另一端弹性压接在一次顶出板上。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控制螺钉和控制弹簧对称设置有两个。综上所述,本实用型所提供的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紧凑简洁,安装省时方便,尤其适用于快装模;同时,其简单的结构也能使其很好的布置于空间紧凑的模具顶出机构之中,例如对空间布局有要求且又需要作二次顶出的模具中。附图说明图1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图;图2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初始状态图;图3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一次顶出状态图;图4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二次顶出状态图。其中,1、动模板;2、动模背板;3、二次顶出板;4、二次顶出背板;5、一次顶出板;6、 一次顶出背板;7、动模固定板;8、一次顶出板导套;9、顶出导柱;10、二次顶出板导套;11、 复位杆;12、复位弹簧;13、停止钉;14、控制螺钉;15、控制弹簧;16、顶出行程第一限位柱; 17、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18、顶模块;19、一次顶针;20、二次顶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该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1、动模背板2、一次顶出板5、一次顶出背板6、动模固定板7、一次顶出板导套8、顶出导柱9、复位杆11、复位弹簧12、停止钉 13、顶出行程第一限位柱16、顶模块18和一次顶针19 ;所述顶出导柱9 一端与动模固定板 7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一次顶出背板6上的一次顶出板导套8固定连接在动模板1上;所述动模固定板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一次顶出板5行程的停止钉13和用于为顶出动作提供推力的顶模块18 ;所述一次顶针19底端固定连接在一次顶出板5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2和动模板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顶出板3、二次顶出背板4、 二次顶出导套10、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17、二次顶针20、控制螺钉14和控制弹簧15 ;所述二次顶出板3平行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动模背板2之间,二次顶出背板4平行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二次顶出板3之间;所述二次顶出板3和二次顶出背板4上设置有用于与顶出导柱9配合工作的二次顶出导套10 ;所述二次顶出板3上固定设置有一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17 ;所述二次顶针20底端固定连接在二次顶出板3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2和动模板1 ;所述复位杆11底端固定垂直连接在二次顶出板3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 2和动模板1 ;所述复位杆11外套接有一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 —端抵在二次顶出板3 上,另一端弹性压接在动模背板2上;所述控制螺钉14 一端固定在动模固定板7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一次顶出背板6、一次顶出板5和二次顶出背板4与二次顶出板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螺钉14外侧套接有一控制弹簧15,控制弹簧15底端抵在动模固定板7上,另一端弹性压接在一次顶出板5上。所述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17、控制螺钉14和控制弹簧15对称设置有两个。图2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初始状态图,此时,动定模已经分离,但顶出尚未开始;图3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一次顶出状态图,此时,一次顶出开始,一次顶出板的行程限位柱首先接触动模背板底部,一次顶出板停止动作并与二次顶出板分离;图4为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的二次顶出状态图,此时,二次顶出板和一次顶出板相分离,继续顶出至二次顶出板的行程限位柱与动模背板相接触,此时,完成第二次顶出。综上所述,该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可大大简化二次顶出机构的设计,加工及安装,且造价低廉。除普通顶出机构应该具有的部件外,仅需增加相应的由弹簧和限位螺钉组程的弹簧控制器,而这两种部件均可够买标准件或自行加工。尤其是其紧凑的结构,可推广应用于快装模核心成型部件等对空间布局有一定要求又需要作二次顶出的地方。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权利要求1.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1)、动模背板(2)、一次顶出板(5)、一次顶出背板(6)、动模固定板(7)、一次顶出板导套(8)、顶出导柱(9)、复位杆(11)、复位弹簧 (12)、停止钉(13)、顶出行程第一限位柱(16)、顶模块(18)和一次顶针(19);所述顶出导柱 (9) 一端与动模固定板(7)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一次顶出背板(6) 上的一次顶出板导套(8)固定连接在动模板(1)上;所述动模固定板(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一次顶出板(5)行程的停止钉(13)和用于为顶出动作提供推力的顶模块(18);所述一次顶针(19)底端固定连接在一次顶出板(5)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2)和动模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1)、动模背板(2)、一次顶出板(5)、一次顶出背板(6)、动模固定板(7)、一次顶出板导套(8)、顶出导柱(9)、复位杆(11)、复位弹簧(12)、停止钉(13)、顶出行程第一限位柱(16)、顶模块(18)和一次顶针(19);所述顶出导柱(9)一端与动模固定板(7)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一次顶出背板(6)上的一次顶出板导套(8)固定连接在动模板(1)上;所述动模固定板(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一次顶出板(5)行程的停止钉(13)和用于为顶出动作提供推力的顶模块(18);所述一次顶针(19)底端固定连接在一次顶出板(5)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2)和动模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顶出板(3)、二次顶出背板(4)、二次顶出导套(10)、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17)、二次顶针(20)、控制螺钉(14)和控制弹簧(15);所述二次顶出板(3)平行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动模背板(2)之间,二次顶出背板(4)平行设置在一次顶出板(5)和二次顶出板(3)之间;所述二次顶出板(3)和二次顶出背板(4)上设置有用于与顶出导柱(9)配合工作的二次顶出导套(10);所述二次顶出板(3)上固定设置有一顶出行程第二限位柱(17);所述二次顶针(20)底端固定连接在二次顶出板(3)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2)和动模板(1);所述复位杆(11)底端固定垂直连接在二次顶出板(3)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动模背板(2)和动模板(1);所述复位杆(11)外套接有一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一端抵在二次顶出板(3)上,另一端弹性压接在动模背板(2)上;所述控制螺钉(14)一端固定在动模固定板(7)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一次顶出背板(6)、一次顶出板(5)和二次顶出背板(4)与二次顶出板(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螺钉(14)外侧套接有一控制弹簧(15),控制弹簧(15)底端抵在动模固定板(7)上,另一端弹性压接在一次顶出板(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峻成唐恭庆钟海彪周波龙杰灵
申请(专利权)人: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