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147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母模板、公模板、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该顶出机构包括:滑块,其设于上述母模板与公模板中;凹槽,其设于上述滑块中;两个压块,其分别设于上述滑块中,与上述凹槽相配合;假顶,其设于上述凹槽中,该假顶靠近上述压块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的一端面与上述两个压块配合;弹簧,其设于上述凹槽中,且外设于上述假顶的另一端,并一端与上述限位部的另一端面相配合;顶针,其一端固定于上述下顶出板上,另一端滑动设于上述公模板中。该顶出机构减少了加工周期,大大降低合模难度,也减少了模具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出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将流道直接建在滑块入子上的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具生产中,当成品侧壁有进胶点,且侧壁需跑滑块时,通常情况下会在进胶点处镶入子,然后滑块与入子进行插破,这种方式使得模具结构变复杂,加工周期变长, 且合模难度增加,增加了模具费用。现有的顶出机构如下图1绘示现有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现有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现有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现有的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母模板101、公模板102、上顶出板103及下顶出板104,该顶出机构包括进胶入子11,其设于上述公模板102的公模仁1021中;顶针12,其一端固定于上述下顶出板104上,另一端设于上述进胶入子11中;滑块13,其设于母模板101与公模板102中,该滑块13与上述进胶入子11插破配合。于本实施例中,开模时,母模板101与公模板102分离,油压缸14带动滑块13脱离进胶入子11,然后下顶出板104推动顶针12使成品脱离进胶点,进而使成品分离。该顶出机构中滑块与入子需插破配合,这种模具复杂,加工周期变长,且合模难度增加,增加了模具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中流道直接建在滑块入子上,且该顶出机构减少了加工周期,大大降低合模难度,也减少了模具费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母模板、 公模板、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该顶出机构包括滑块,其设于上述母模板与公模板中,该滑块内设有一滑块入子,且模具中的流道设于该滑块入子上;凹槽,其设于上述滑块中;两个压块,其分别设于上述滑块中,与上述凹槽相配合;假顶,其设于上述凹槽中,该假顶靠近上述压块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的一端面与上述两个压块配合;弹簧,其设于上述凹槽中,且外设于上述假顶的另一端,并一端与上述限位部的另一端面相配合;顶针,其一端固定于上述下顶出板上,另一端滑动设于上述公模板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中流道直接建在滑块入子上,且该顶出机构减少了加工周期,大大降低合模难度,也减少了模具费用。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现有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现有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于一实施例中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4、图5及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 母模板201、公模板202、上顶出板203及下顶出板204,该顶出机构包括滑块21,其设于上述母模板201与公模板202中,该滑块21内设有一滑块入子 211,且模具中的流道(图中未标示)设于该滑块入子211上;凹槽22,其设于上述滑块21中;两个压块23,其分别固定设于上述滑块21中,与上述凹槽22相配合;假顶24,其设于上述凹槽22中,该假顶24靠近上述压块23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 241,该限位部241的一端面与上述两个压块23配合,该假顶24可在上述凹槽22中滑动, 且限位部241的另一端面与凹槽22的的一端相配合从而限定假顶24的运动;弹簧25,其设于上述凹槽22中,且外设于上述假顶24的另一端,并一端与上述限位部241的另一端面相配合,上述假顶24运动时挤压该弹簧25,该弹簧25为一线型弹簧;顶针26,其一端固定于上述下顶出板204上,另一端滑动设于上述公模板202中, 当上述凹槽22运动之顶针26位置时,顶针26会穿向该凹槽22运动,进而推动假顶24运动。于本实施例中,开模时,母模板201与公模板202分离,油压缸27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斜导柱来实现)带动滑块21运动,当滑块21运动至凹槽22恰与顶针26完全配合时,顶针26穿入凹槽22中并推动假顶24运动,进而假顶24使得进胶口 28与成品(图中未标示)分离,完成顶出动作,合模时,顶针26脱离凹槽22,滑块21反向运动,此时弹簧 25拉伸使假顶24回位。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可实现流道自动断料及流道自动顶出的功效,且该顶出机构减少了加工周期,大大降低合模难度,也减少了模具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母模板、公模板、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其特征在于,该顶出机构包括:滑块,其设于上述母模板与公模板中,该滑块内设有一滑块入子,且模具中的流道设于该滑块入子上;凹槽,其设于上述滑块中;两个压块,其分别设于上述滑块中,与上述凹槽相配合;假顶,其设于上述凹槽中,该假顶靠近上述压块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的一端面与上述两个压块配合;弹簧,其设于上述凹槽中,且外设于上述假顶的另一端,并一端与上述限位部的另一端面相配合;顶针,其一端固定于上述下顶出板上,另一端滑动设于上述公模板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母模板、公模板、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其特征在于,该顶出机构包括滑块,其设于上述母模板与公模板中,该滑块内设有一滑块入子,且模具中的流道设于该滑块入子上;凹槽,其设于上述滑块中;两个压块,其分别设于上述滑块中,与上述凹槽相配合;假顶,其设于上述凹槽中,该假顶靠近上述压块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梅曾桂桥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