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形切削刀片及仿形切削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503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形切削刀片,包括刀片本体,所述刀片本体呈多边形板状,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和上表面相交形成周边,所述相邻两侧面相交形成拐角,至少有一个所述拐角与上表面相交形成相对于周边向外凸起的、圆弧状的切削刃。该仿形切削刀片具有结构简单、仿形加工能力强、安装定位方便、夹紧力大、振动小、加工表面质量高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仿形切削刀具,包括刀盘,所述刀盘上装设有上述的仿形切削刀片,所述仿形切削刀片的刀片本体通过侧面与刀盘定位,并通过穿过中心孔的连接件与刀盘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用切削工具,尤其涉及仿形切削刀片及仿形切削刀具
技术介绍
在进行仿形切削加工中,由于被加工表面都是非平面结构,因此,要求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为圆弧刃,而且圆弧刃的直径大小直接影响到该切削刀片的仿形切削能力。一般情况下,圆弧刃的直径越小,切削刀片的适用范围越广。为了拓宽切削刀片的适用范围,此类刀片一般采用圆形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中进行仿形加工的切削刀片,该刀片本体1为圆台状,其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以及连接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后刀面8,后刀面8和上表面2相交形成圆弧形切削刃7,在刀片的中心部分设有一贯穿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中心孔9,后刀面8为刀片的定位部分,安装时,通过连接件穿过中心孔9将刀片的后刀面8压紧固定在刀具本体上。这种刀片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广泛应用于仿形切削。但是由于该类刀片的切削刃7为圆弧形, 在切削过程中刃部各处切削力有较大的不同,为了防止刀片因各处切削力的差异而产生振动,一般装配该类刀片的切削刀具需要使用大直径的紧固件以提供较大的夹紧力,因此,该类刀片的中心孔9一般直径较大。为了保证刀片具有较强的排屑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切削刃7和中心孔9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刀片的刃部的弧形直径一般较大,这使得切削刀片的仿形切削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无法对一些表面最小直径较小的加工面进行加工。 同时,该类刀片和刀具本体之间是通过锥面进行配合的,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存在,刀片的锥形后刀面8和刀盘的定位面很难完全重合,使得刀片装配在切削刀具上的跳动较大,装配该类切削刀片的切削刀具在仿形切削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质量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仿形加工能力强、安装定位方便、夹紧力大、振动小、加工表面质量高的仿形切削刀片,以及具有该仿形切削刀片的仿形切削刀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仿形切削刀片,包括刀片本体,所述刀片本体呈多边形板状,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和上表面相交形成周边,所述相邻两侧面相交形成拐角,至少有一个所述拐角与上表面相交形成相对于周边向外凸起的、圆弧状的切削刃。所述圆弧状的切削刃对应的圆弧角为α,180° ( α彡200°。所述切削刃对应的圆弧直径为D,所述呈多边形板状的刀片本体的边长均值为 L, . 0. 2 L 彡 D 彡 0. 8 L。所述侧面与上表面形成夹角β,70° <β<90°,所述切削刃的后刀面与上表面形成夹角 Y,70° <90°。所述刀片本体上设有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孔。所述侧面为平直定位面。一种仿形切削刀具,包括刀盘,所述刀盘上装设有上述的仿形切削刀片,所述仿形切削刀片的刀片本体通过侧面与刀盘定位,并通过穿过中心孔的连接件与刀盘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片,采用呈多边形板状的刀片本体,刀片本体的相邻两侧面相交形成拐角,至少一个拐角与上表面相交形成相对于周边向外凸起的、圆弧状的切削刃,这种结构使得多边形板状的刀片本体的大小不受切削刃刃径大小的影响,可为切削刀片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容屑空间,在保证切削刀片具有足够强度和容屑空间的前提下,在刀片本体上形成了小刃径的圆弧状的切削刃,且该切削刃相对于周边向外凸起,从而具备了仿形切削能力,可应用于小刃径仿形切削加工中,取代现有整体式小刃径仿形切削刀具。侧面为平直定位面,通过该平直定位面与切削刀具的刀盘配合定位,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锥面定位结构,减少了切削加工中的振动,提高了表面加工质量,同时,可降低对切削刀具本身的制作精度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切削刀片重复装配的精度和切削刀具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具中装设有上述的仿形切削刀片,由于上述仿形切削刀片具备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具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仿形切削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片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片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片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刀片本体;2、上表面;3、下表面;4、侧面;5、周边;6、拐角;7、切削刃;8、后刀面;9、 中心孔;10、刀盘;11、连接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仿形切削刀片实施例,该切削刀片包括刀片本体 1,刀片本体1呈四边形板状,它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以及连接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侧面4,刀片本体1的中心设有一个用于安装定位的中心孔9,侧面4和上表面2相交形成四个周边5,相邻两侧面4相交形成拐角6,至少有一个拐角6与上表面2相交形成相对于周边5向外凸起的、圆弧状的切削刃7,本实施例中一对位于对角位置的拐角6和上表面2相交形成切削刃7,圆弧状的切削刃7对应的圆弧角为α,180° ( α彡200°,本实施例中 α =190°。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多边形板状的刀片本体1的大小不受切削刃7刃径大小的影响,可为切削刀片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容屑空间,在保证切削刀片具有足够强度和容屑空间的前提下,在刀片本体1上形成了小刃径的圆弧状的切削刃7,且该切削刃7相对于周边5向外凸起,从而具备了仿形切削能力,可应用于小刃径仿形切削加工中,取代现有整体式小刃径仿形切削刀具,开拓了被整体式切削刀具独占的仿形切削应用领域,极大地扩大了仿形切削范围。本实施例中,侧面4为平直定位面,通过该平直定位面与切削刀具的刀盘10配合定位,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锥面定位结构,减少了切削加工中的振动,提高了表面加工质量,同时,可降低对切削刀具本身的制作精度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切削刀片重复装配的精度和切削刀具的结构稳定性。切削刃7对应的圆弧直径为D,呈多边形板状的刀片本体1的边长均值为L,为了保证切削刀片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容屑空间,0.2 L ^ D ^ 0. 8 L,本实施例中,D=O. 5L。侧面4与上表面2形成夹角β,切削刃7的后刀面8与上表面2形成夹角Y,为了保证切削刀片的仿形切削功能和切削轻快程度,对β和Y的范围做了要求: 70° <β<90°,70° <y<90°,本实施例中,β = 75°,γ = 75°。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仿形切削刀片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相邻侧面4相交形成的四个拐角6均与上表面2相交形成切削刃7。以上两个实施例中,均设有中心孔9,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根据切削刀具的定位夹持要求,切削刀片也可以不设置中心孔9。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仿形切削刀具实施例,该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切削刀具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该切削刀具包括刀盘10,刀盘10上装设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仿形切削刀片,仿形切削刀片的刀片本体1通过侧面4与刀盘10定位,并通过穿过中心孔 9的连接件11与刀盘10连接固定。上述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仿形切削刀片,包括刀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本体(1)呈多边形板状,它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以及连接上、下表面(2、3)的侧面(4),所述侧面(4)和上表面(2)相交形成周边(5),所述相邻两侧面(4)相交形成拐角(6),至少有一个所述拐角(6)与上表面(2)相交形成相对于周边(5)向外凸起的、圆弧状的切削刃(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爱胜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