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重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绑缚在水下线缆外部的配重块。
技术介绍
铺设在水下的线缆,尤其是处于浅水区域的线缆经常会受到风浪或水面作业的影响,而发生摆动或移位,因此必须利用配重物来绑缚固定线缆。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铅块,但金属铅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利于环保的水下线缆的配重块,而且使用方便, 绑缚操作快捷。一种水下线缆的配重块,包括带有轴向通孔的筒形外壳,所述的筒形外壳由两个壳体扣合而成,所述的两个壳体关于外壳轴线所在的平面对称,两个壳体的外围套有环形箍。所述的壳体包括中间段和位于中间段两端的头部,所述的头部与中间段通过相对较细的颈部连接,仅颈部相对于头部和中间段较细,所述的环形箍套在壳体的颈部,这样环形箍不易脱落。所述的壳体由金属内层和包裹在金属内层外部的高分子材料外层构成,具有较大的整体密度,高分子材料又可以保证无污染、耐腐蚀。本技术水下线缆的配重块的两个壳体扣合后将线缆限定在轴向通孔内,然后利用环形箍紧固两个壳体,不仅使用寿命长、利于环保,而且使用方便,绑缚操作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下线缆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配重块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线缆的配重块,包括带有轴向通孔4的筒形外壳,筒形外壳由第一壳体Ia和第二壳体Ib扣合而成,第一壳体Ia和第二壳体Ib关于外壳轴线所在的平面对称。以第一壳体Ia为例,包括中间段和位于中间段两端的头部,图中左侧为头部3, 头,3与中间段通过相对较细的颈部2连接。第一壳体Ia由金属内层5和包裹在金属内层外部的高分子材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线缆的配重块,包括带有轴向通孔的筒形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外壳由两个壳体扣合而成,所述的两个壳体关于外壳轴线所在的平面对称,两个壳体的外围套有环形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普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南凯达通讯器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