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130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若干个与集流管相连通的扁管,扁管内设置有中间通道,翅片设置在扁管之间,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配管,该分配管的侧壁上设置与集流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分配孔;集流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上设置有装配孔,分配管的第一端口穿过装配孔,第一端口和装配孔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分配管的第一端口通过栓塞或盖封堵,第一端口与栓塞或盖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分配管插入装配孔处的管外径为定值,装配孔的孔径为定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作方法能极大的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分流均匀且稳定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了提高微通道换热器中的换热工质的均勻流动性,往往采用在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管中插入分配管的结构,通过分配管上的孔来分流换热工质,提高换热工质进入微通道换热器中的扁管的均勻性。参见图1,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扁管2、翅片3、第一端板4、分配管 9、第二端板10等,可以看出分配管9从第二端板10中的定位孔11中穿过,并和其焊接为一体,分配管9上设置有多个分配孔8,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是开口的,且没有固定连接, 形成单臂悬吊结构,由于分配管9本身的重力影响而有向下垂的趋势,同时换热工质的流速较快,气液混合的换热工质使得分配管9上的受力不均勻,更加剧了单臂悬吊结构的不稳定性,易于产生振动和噪音。由于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是开口的,且换热工质进入分配管9时,会在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处形成比较大的流速,而造成该处的换热工质的流量要大于从分配孔8流出的换热工质,从而造成换热工质流动的不平衡。如何更好的固定分配管呢?由于微通道换热器一般采用整体钎焊形式,在钎焊焊接的接触面敷有钎焊焊料,同时,为了保证钎焊质量,钎焊处的接触面上部件之间的间隙非常小,给组装设置增加了难度,如何在保证钎焊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制造加工的效率,成为改善分配管稳定连接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加工效率高、制作成本低、 分流均勻且稳定可靠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若干个与集流管相连通的扁管,扁管内设置有中间通道,翅片设置在扁管之间,其特征是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配管,该分配管的侧壁上设置与集流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分配孔;集流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上设置有装配孔,分配管的第一端口穿过装配孔,第一端口和装配孔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分配管的第一端口通过栓塞或盖封堵,第一端口与栓塞或盖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所述分配管插入装配孔处的管外径为定值,装配孔的孔径为定值。所述集流管内设置有用于支持分配管的内部托架或定位突起。所述内部托架与集流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定位突起经由集流管挤压成形。所述集流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板,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分配管的第二端口穿过定位孔,第二端口与定位孔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开始;步骤b,将栓塞或盖固定在分配管的第一端口 ;步骤C,将分配管的第一端口穿过第一端板上的装配孔,从第一端板的内侧伸到预定位置;步骤d,将分配管的第二端口伸入集流管的第一端内,将第一端板固定在集流管的第一端上;步骤e,将分配管的第二端口从第二端板的内侧伸入到第二端板的定位孔中,然后移动第二端板到集流管的第二端;步骤f,加热上述的各零部件,钎焊固定密封;步骤g,结束。本专利技术将分配管的第一端口穿过第一端板上的装配孔,分配管的第一端口用栓塞或盖密封,并使得分配管与第一端板焊接固定密封为一体,分配管的第二端口穿过第二端板上的定位孔,第二端口与定位孔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从而可以从分配管的两端进行固定,提高分配管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栓塞或盖封闭分配管第一端口,使分配管内的压力平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作方法能极大的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并提高分配管的稳定性,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分流均勻且稳定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端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四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一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中1为集流管,2为扁管,3为翅片,4为第一端板,5为第一端口,6为装配孔,7 为内部托架,8为分配孔,9为分配管,10为第二端板,11为定位孔,12为分配管的进口,13 为第二端口,14为栓塞,15为盖,16为集流管的第一端,17为集流管的第二端,27为定位突起。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2-图4,图2中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扁管2、翅片3、第一端板4、 分配管9、第二端板10、设置在分配管9上的分配孔8、设置在第一端板4上的装配孔6、分配管9上的进口 12、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分配管9的第二端口 13、设置在第二端板10上的定位孔孔11、集流管1的第一端16、集流管1的第二端17。扁管2内设置有中间通道,翅片3设置在扁管2之间,集流管1中设置有分配管9, 分配管9的侧壁上设置有能通向集流管1的内腔的分配孔8。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穿过第一端板4上的装配孔6,分配管9与装配孔6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和密封。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由栓塞14或盖15封堵。从图3-图4中,可以看到第二端板10上设置有定位孔11,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 从该定位孔11中穿过,经焊接后,形成第二端板10与分配管9的固定连接。第一端板4与集流管1之间为焊接固定连接,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插入到位于第一端板4上的装配孔6中,使得单臂悬吊结构的另一端,这里是指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 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端板4上,从而使分配管9的重力更稳定的承担,使得在气液混合换热工质流动时,分配管9会很稳定。装配孔6的内壁与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焊接固定,进一步加强了连接力,使得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在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上都不会移动,从而减少了可能发生的振动和噪音。在本专利技术中,存在各部件通过整体钎焊连接,在部件需要焊接的面上敷有熔融温度低的金属化合物,加热后可以把两部件连接固定成一体。在需要焊接的面上敷有熔融温度低的金属化合物,是惯常使用的现有技术,说明书中并未对每个焊接部件进行描述,但都是采用这样的焊接方法。在实施例一中,装配孔6的内径与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的外壁直径相同(允许有满足焊接和组装需求的公差),具体的,装配孔6采用的是圆形的孔,且该孔采用一定的直径,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在与装配孔6内与其焊接的部分有相同的外壁直径。两者的孔径相同,使得焊接的面积大,同时对于制造加工也更加方便。而且焊接后,两者可以实现比较紧密的连接和密封,使得位于集流管1内的换热工质无法泄露出来。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由栓塞14进行封堵,并通过钎焊焊接进行固定和密封,于是换热工质无法从第一端口 5向外流出,分配管9分配换热工质更加均勻。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制造方法,由于采用整体钎焊焊接,在钎焊焊接的接触面敷有钎焊焊料,同时,为了保证钎焊质量,钎焊处的接触面上的部件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往往小于等于150微米,给组装增加了难度。把各个部件加工成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需要的形式,现有技术可以加工制作,如第一端板4,可以采用模具挤压成型来完成。参见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管内的分配管固定的具体制造步骤包括步骤a、开始;步骤b、将栓塞14固定在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 ;步骤C、将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 5穿过第一端板4上的装配孔6,从第一端板4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若干个与集流管(1)相连通的扁管(2),扁管(2)内设置有中间通道,翅片(3)设置在扁管(2)之间,其特征是集流管(1)中设置有分配管(9),该分配管(9)的侧壁上设置与集流管(1)的内腔相连通的分配孔(8);集流管(1)的第一端(16)设置有第一端板(4),第一端板(4)上设置有装配孔(6),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5)穿过装配孔(6),第一端口(5)和装配孔(6)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分配管(9)的第一端口(5)通过栓塞(14)或盖(15)封堵,第一端口(5)与栓塞(14)或盖(1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李强佐藤宪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