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电源领域,涉及一类可用于锂空气二次电池正极的高性能双载体复合结构的空气电极及其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所有的电化学电源中,锂氧气电池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13200Wh/kg。原理是金属Li负极与正极活性物质氧气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氧气无需贮存在电池中,而由环境中的空气提供,从而也被称为锂空气电池。但是,锂空气电池的实际容量受空气电极的微结构制约。一般空气电极主要由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和粘结剂三部分组成。在放电时,电解液中从负极迁移过来的锂离子在负载于载体上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正极侧透过来并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活性点的氧气进行气固液三相反应。但是,由于得到的产物(氧化锂或过氧化锂)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 沉积在空气电极(主要是载体材料)的孔隙中,沉积的产物逐渐堵塞空气电极,最终隔绝电解质与氧气的接触,导致放电终止,影响锂空气电池的实际容量。因此,开发新型空气电极微结构对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目前对锂空气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空气电极的设计,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电极中由于放电产物的阻塞对放电过程的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载体复合的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组合物,它包含,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计:10-40重量份的第一载体,其表面负载有5-30重量份的催化剂;10-40重量份的第二载体,其进行了疏油性处理;以及5-20重量份的粘结剂;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相同或不同,选自:碳材料、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单质金属、以及它们的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兆银,崔言明,刘宇,梁宵,吴相伟,张敬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