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检测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残留含量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65797 阅读:6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测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残留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β-内酰胺酶能够分解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原理,通过测定与β-内酰胺酶反应后分解出的青霉素噻唑酸的含量来检测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定方法,对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检测灵敏度达到0.5U/mL,定量线性范围为0U/mL~10U/m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量检测生鲜牛乳中β -内酰胺酶残留含量的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β -内酰胺酶是一种近年来才开始引起大家关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添加在牛奶中以生产无抗奶(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牛奶)。内酰胺酶作为牛奶中抗生素分解剂(解抗剂),最初是科研人员作为一项科研成果推出的。这种做法可有效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是应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的风险在于 (1)人体大量摄入β-内酰胺酶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明令禁止在生鲜乳中添加;( 在分解β -内酰胺药物后,可能引进其他有害物质(青霉素噻唑酸等);C3)解抗剂的添加纵容了奶牛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正因为如此,卫生部于2009年2月正式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其中明确认定内酰胺酶是属于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其作用就是掩蔽抗生素。虽然卫生部已经明文规定β -内酰胺酶属于不安全食品添加剂,但是,由于细菌耐药产生的内源性β -内酰胺酶有300多种,且内源性、外源性β -内酰胺酶的区别鉴定检测技术尚未见报道。而目前各检测机构正在研究的生鲜牛乳中内酰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后孵育;6)向孵育后的样品管中加入样品处理液,充分混匀后离心;7)取清液加入96孔板中,并加入等体积混合的试剂A和试剂B;8)读取吸光度;9)结果判读。样制备:取经检测不含β-内酰胺酶的生鲜牛乳样品,恢复至室温,充分混匀后备用;2)打开水浴锅,调节温度备用;3)用稀释液将浓缩标准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品;4)取待测样品加入样品管中,同时各取稀释液、标准品分别加入样品管中;5)将上述各管混匀1.一种定量检测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残留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β-内酰胺酶能够分解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原理,通过测定与β-内酰胺酶反应后分解出的青霉素噻唑酸的含量来检测牛奶中残留的β-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胡佳骏梁俊肖理文李康郭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