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346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淡水制造装置,其能够不分昼夜地连续制造大量的淡水。该淡水制造装置包括:形成大致密闭的空间(11)的框体(10);配置于上述框体(10)内且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气路(23)的具有由陶瓷、烟灰、硅藻土、沸石等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块成形体(21)的水分冷凝体(20);从上述空间(11)外向水分冷凝体(20)的一部分的通气路(23)供给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供给路(41);排出通过了上述水分冷凝体(20)的通气路(23)的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排出路(42);和作为在剩余的通气路(23)内生成气流的加热器(31)的气流产生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淡水制造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从大气中的湿分 (moisture)中制造淡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从大气中的湿分制造淡水的装置,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4-313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2006-9483号公报(专利文献幻。这些装置由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专利技术。这些装置具有将陶瓷、硅藻土等多孔性的粒状物即吸湿材料塞入框体中的凝集材料单元。这些装置将在夜间等气温低时吸湿而得到的湿分凝结成水滴,于是制造淡水。作为在这些装置中利用的吸湿材料,在日本特开2006-232583号公报(专利文献 3)中公开有一种在硅石、硅藻土、烟灰等多孔质材料中添加水泥、水而成形为任意形状的多孔质加工石。日本特表平10-508350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一种在托盘上排列有纤维素纤维、硅胶等吸湿介质的淡水制造装置。该装置,在气温低的夜间将收纳有托盘的壳体打开,使含有夜露的空气通过壳体内,使上述吸湿介质吸取大气中的湿分。然后,在气温高的白天将壳体闭锁,通过太阳光对壳体内进行加热,使吸湿介质的湿分蒸发,使其在壳体内壁凝结,由此得到淡水。另一方面,使作为吸湿介质的干燥剂吸取大气中的湿分,对其进行加热,由此进行大气中的除湿的除湿装置(或空调装置),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平11-9431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35434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233528号公报(专利文献7)等中。这些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通气路,其取入含有湿气的大气,使组装于旋转体的干燥剂吸湿,由此排出进行除湿后的大气;和第二通气路,其加热从外部取入的大气,从干燥剂获取湿分,将其作为高湿的空气排出。这些装置,通过使旋转体旋转,能够连续地进行除湿。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1384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948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3258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表平10-50835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11-94316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3-3 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5-233528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2、4所记载的淡水制造装置,由于利用昼夜间的气温差将大气中的湿分淡水化,因此仅能够在白天时或夜间时中的任一个时间段得到淡水。另外,这些方法不能够从吸湿材料得到大量的淡水。特别是专利文献1、2的淡水制造装置,为了开始凝结而散布水,在利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多孔质加工石的情况下,也不能够从吸湿材料放出吸湿后的湿分,不能够回收足够量的淡水。而且,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为了促进吸湿材料的冷凝(凝结),对吸湿材料表面实施疏水处理、亲水处理,但该方法也不能够回收足够量的淡水。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5 7中记载的除湿装置等中,如果能够冷却含有大量从第二通气路排出的湿分的大气,则能够连续地制造淡水。但是,由于干燥剂作为旋转体被利用,因此大型化困难。另外,驱动旋转体的驱动装置也随着旋转体的大型化而需要大的功率,因此,很难说相对于投入能量的淡水的制造效率好。而且,向沙漠地等需要大量水的地域的运输也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制造装置,其运输容易,且可以不分昼夜地高效地制造大量的淡水。本专利技术的淡水制造装置包括形成至少上方闭锁的空间的框体;水分冷凝体,其配置于上述框体内,由多孔质材料的成形体构成,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气路;从上述空间外向框体内供给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供给路;将供给到框体内的外部气体向空间外排出的外部气体排出路;和在上述通气路内生成使湿分从上述水分冷凝体蒸发的气流的气流产生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不分昼夜地从大气中的湿分连续且大量地得到淡水。 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淡水制造装置局部截断后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该淡水制造装置的截面说明图。图3(a)、(b)、(C)分别是淡水制造装置的底部所具有的集水槽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构成水分冷凝体的块成形体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其平面图,(b)是其侧面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淡水制造装置的淡水化原理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水分冷凝体的其它例子的图,该图(a)是构成水分冷凝体的块成形体的平面图,该图(b)是其侧面图,该图(c)是由该块成形体构成的水分冷凝体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水分冷凝体的其它例子的图,该图(a)是构成水分冷凝体的块成形体的平面图,该图(b)是其侧面图,该图(c)是由该块成形体构成的水分冷凝体的平面图。图8 (a)、(b)、(c)分别是表示水分冷凝体的外部气体通气路和蒸气通气路的位置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水分冷凝体的参照例的图,该图(a)是构成水分冷凝体的块成形体的平面图,该图(b)是由该块成形体构成的水分冷凝体的平面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淡水制造装置的截面说明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淡水制造装置的截面说明图。图12是表示构成水分冷凝体的块成形体的其它例子的图,(a)是其平面图,(b)是其截面图。符号说明1淡水制造装置10 框体11 空间13侧壁面14太阳能电池面板15冷却用的管16循环泵17 底板18集水槽19取出水的配管20水分冷凝体21块成形体21a 切口22贯通孔23通气路23a通气路的下部开口23b通气路的上部开口24外部气体通气路25蒸气通气路26基台27平板部28台座部29平板部的孔30顶部的开口31作为气流产生机构的加热器32作为气流产生机构的送风风扇33从送风风扇引出的配管40送风装置41外部气体供给路42外部气体排出路43切换机构45外部气体供给路上的开关阀46外部气体排出路上的开关阀51其它实施方式的块成形体52多孔质材料的密度比周围的多孔质材料的密度低的通气路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淡水制造装置包括形成至少上方闭锁的空间的框体;水分冷凝体,其配置于上述框体内,由多孔质材料的成形体构成,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气路;从上述空间外向框体内供给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供给路;将供给到框体内的外部气体向空间外排出的外部气体排出路;和在通气路内生成使湿分从上述水分冷凝体蒸发的气流的气流产生机构。上述结构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淡水制造装置具有使用下述部件的特征由多孔质材料的成形体构成且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气路的水分冷凝体;强制产生使湿分从水分冷凝体蒸发的气流的气流产生机构;优选配置于由贯通孔形成的通气路的加热器。根据由上述多孔质材料构成的水分冷凝体所具有的通气路的利用方式和气流产生机构的使用方法的不同,存在几种使用方式。(实施例1)首先,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淡水制造装置1局部截断后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该淡水制造装置1的概略截面图。框体10至少具有顶部12和侧壁面13,是具有上方闭锁的空间11的壳体。框体 10将从水分冷凝体释放出的湿分封入空间11内部,使其在顶部12和/或侧壁面13的内表面凝结成水滴。框体10中的至少侧壁面13由金属、玻璃、塑料等构成,优选由透明的板材例如玻璃构成,更优选由强化塑料构成。由此,太阳光对框体10内进行加热,能够促进冷凝于水分冷凝体的湿分的释放。另外,在顶部12的局部或整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面板14。该太阳能电池面板14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水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至少上方闭锁的空间的框体;水分冷凝体,其配置于所述框体内,由多孔质材料的成形体构成,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气路;从所述空间外向框体内供给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供给路;将供给到框体内的外部气体向空间外排出的外部气体排出路;和在所述框体内生成使湿分从所述水分冷凝体蒸发的气流的气流产生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一彦池尾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原子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