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喂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4712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淡水鱼喂养装置,包括左导轨、右导轨、横梁、左走轮、右走轮、电机Ⅰ、电动葫芦、浸泡桶、浸泡缸、淡水鱼进食平台、输料槽、翻转机构和上料机构;电动葫芦安装在横梁上;浸泡桶悬吊在电动葫芦的卷筒上的拉绳上;浸泡缸设置在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的底部,淡水鱼进食平台设置在水下,输料槽的进料口靠近左导轨的下方并伸向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输料槽的出料口设置在淡水鱼进食平台的上方;翻转机构包括前支柱、后支柱、前转动盘、后转动盘、前转动轴、后转动轴和电机Ⅱ。该淡水鱼喂养装置实现自动上料、自动送料和自动向鱼塘内投放饲料的功能,即可实现定期、定量饲养,喂养方便、简单,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喂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淡水鱼喂养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养鱼基本都在鱼塘里喂养,养鱼户往往根据本地区环境、经济状况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饲养方式。目前一些专职的养鱼户,养鱼规模较大,每天都需要几个人员将饲料搬运到鱼塘边,然后人工抛散在鱼塘里,不但所需人员较多,而且劳动强度较大;又因目前采用的饲料含有各种生长激素,能很快提高鱼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但由于鱼塘里养鱼密度较大,鱼塘无法定期进行消毒,喂养环境极其恶劣,致使鱼的免疫力低下,导致了鱼的死亡率增加,而且喂养的鱼肉质不够鲜美,营养价值不高,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投放饲料轻便,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的淡水鱼喂养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淡水鱼喂养装置,包括左导轨、右导轨、横梁、左走轮、右走轮、驱动右走轮转动的电机Ⅰ、电动葫芦、浸泡桶、浸泡缸、淡水鱼进食平台、输料槽、翻转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左导轨通过至少两根左支撑柱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右导轨通过至少两根右支撑柱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平行;所述左走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的左端上并与横梁的左端转动配合,所述左走轮卡在左导轨上并可沿着左导轨滚动;所述右走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的右端上并与横梁的右端转动配合,所述右走轮卡在右导轨上并可沿着右导轨滚动;所述电动葫芦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浸泡桶悬吊在电动葫芦的卷筒上的拉绳上;所述浸泡桶上均布设置多个进液通孔,所述进液通孔呈靠近浸泡桶的内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锥形通孔;所述浸泡桶的外壁上靠近桶顶沿其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导向铁块,所述导向铁块竖直设置,导向铁块的下端呈锥形的尖端;所述浸泡缸设置在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的底部,所述淡水鱼进食平台设置在水下,所述输料槽倾斜设置,输料槽的进料口高于出料口,所述输料槽的进料口靠近左导轨的下方并伸向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所述输料槽的出料口设置在淡水鱼进食平台的上方;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前支柱、后支柱、前转动盘、后转动盘、前转动轴、后转动轴和电机Ⅱ;所述前支柱和后支柱分别设置在输料槽的进料口的两侧,所述前支柱的顶部且靠近后侧设置前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前转动盘安装在前转动盘安装腔内并与前转动盘安装腔转动配合,所述后支柱的顶部且靠近前侧设置后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后转动盘安装在后转动盘安装腔内;所述前转动轴穿过前支柱并与前支柱转动配合,前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前转动盘固定套在前转动轴的另一端上,所述后转动轴穿过后支柱,所述后转动盘固定套在后转动轴的一端上;所述前转动盘和后转动盘的顶部分别设置U形结构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置磁铁,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导向铁块的宽度,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导向铁块的长度;所述前转动盘上的卡槽和后转动盘上的卡槽对应;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上料传输带和出料斗;所述上料平台设置在靠近右导轨的一侧,所述上料平台的顶部倾斜设置上料槽,所述出料斗固定设置在右导轨的底部,出料斗的进料口与上料槽的出料口对接,所述出料斗的出料口伸向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所述上料传输带的出料口位于上料槽的顶部,所述上料传输带上均布设置横向布置的隔板;所述出料斗包括上板、下板、后侧板、前侧板、定量出料转轴和电机Ⅲ;所述上板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Ⅰ,所述下板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Ⅱ,所述弧形段Ⅰ和弧形段Ⅱ同圆心,且弧形段Ⅰ和弧形段Ⅱ的弧度均超过90°;所述定量出料转轴横向设置在后侧板和前侧板之间,定量出料转轴的一端设置在后侧板上并与后侧板转动配合,定量出料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前侧板并前侧板转动配合,所述定量出料转轴的另一端与电机Ⅲ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定量出料转轴上均布设置至少四个叶片;所述上板、下板、后侧板和前侧板围成一个封闭的通道,伸向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的通道口逐渐缩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浸泡缸内盛装养鱼营养液,所述养鱼营养液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山楂:12;山茱萸:15;甘草:12;益母草:11;羌活:8.5;灵芝草:6;茯苓:13;生地黄:13;党参:3;当归:8;桑椹:22;桔梗:32;海参:8;人参:2;虫草:0.5;沙参:18;苦参:10;金银花:20;青蒿:21;生姜:5;板蓝根:7.5;泽泻:8;艾叶:12;杜仲:12;枸杞:8;芡实:9;生川乌:10;川芎:12;该养鱼营养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山楂、茯苓、山茱萸、泽泻、羌活和海参切碎,再将切碎后的山楂、茯苓、山茱萸、泽泻、羌活和海参与枸杞和桑椹混合;并将混合料在55℃的水中浸泡3小时,再将混合料捞出在温度为110℃高温下灭菌52小时;将灭菌后的混合料在无菌条件下放入生化处理罐内的离子水中进行生化处理,所述混合料与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生化处理的温度为70℃,生化处理时间12天;再将生化处理罐内的生化处理液过滤,提取滤液作为生化处理混合液;(2)将灵芝草、生地黄、党参、当归、川芎、虫草、杜仲和芡实进行清洗、干燥和粉碎,并混合;再将混合料与纯净水之比为1:4.5的比例加入纯净水中,在75℃煮上5小时,并在38℃条件下发酵2天;然后按发酵液与温水之比为1:3的比例,将温水加入发酵液中,使发酵液中的营养充分稀释释放,制得发酵混合液;(3)将甘草、益母草、桔梗、人参、沙参、苦参、金银花、青蒿、生姜、板蓝根、艾叶和生川乌进行切碎,并混合;将混合料在温水中浸泡3小时,再将混合料捞出在80℃高温灭菌10小时;再将灭菌后的混合料在无菌条件下放入药物罐内的离子水中进行蒸煮,所述灭菌后的混合料与纯净水的重量比为1:3,蒸煮温度为90℃,蒸煮3小时;最后将药物罐内的蒸煮液过滤后,提取滤液作为蒸煮液;(4)将生化处理混合液、发酵混合液和蒸煮液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纯净水稀释,混合液与纯净水之比为1:4,并用小火熬15分钟,在自然条件下冷却即得养鱼营养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淡水鱼喂养装置实现自动上料、自动送料和自动向鱼塘内投放饲料的功能,即可实现定期、定量喂养,喂养方便、简单,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2、喂养的饲料可事先在浸泡缸内的养鱼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将饲料自动投放到鱼塘里,可促进鱼消化吸收,大大降低鱼的发病率,增强抵抗免疫力,鱼的生长成活率达到99.9%;而且鱼体内的营养价值更高,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较普通喂养鱼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3-6%;喂养的鱼供不同的人群食用,99%以上的食客反映用该鱼肉质鲜嫩。附图说明图1为淡水鱼喂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后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出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导轨;2—右导轨;3—横梁;4—左走轮;5—右走轮;6—电机Ⅰ;7—电动葫芦;8—浸泡桶;9—浸泡缸;10—淡水鱼进食平台;11—输料槽;12—左支撑柱;13—右支撑柱;14—进液通孔;15—导向铁块;16—前支柱;17—后支柱;18—前转动盘;19—后转动盘;20—后转动轴;21—电机Ⅱ;22—卡槽;23—磁铁;24—上料平台;25—上料传输带;26—出料斗;27—上料槽;28—隔板;29—上板;30—下板;31—前侧板;32—定量出料转轴;33—电机Ⅲ;34—弧形段Ⅰ;35—弧形段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淡水鱼喂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淡水鱼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导轨(1)、右导轨(2)、横梁(3)、左走轮(4)、右走轮(5)、驱动右走轮(5)转动的电机Ⅰ(6)、电动葫芦(7)、浸泡桶(8)、浸泡缸(9)、淡水鱼进食平台(10)、输料槽(11)、翻转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左导轨(1)通过至少两根左支撑柱(12)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右导轨(2)通过至少两根右支撑柱(13)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左导轨(1)和右导轨(2)平行;所述左走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3)的左端上并与横梁(3)的左端转动配合,所述左走轮(4)卡在左导轨(1)上并可沿着左导轨(1)滚动;所述右走轮(5)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3)的右端上并与横梁(3)的右端转动配合,所述右走轮(5)卡在右导轨(2)上并可沿着右导轨(2)滚动;所述电动葫芦(7)安装在横梁(3)上;所述浸泡桶(8)悬吊在电动葫芦(7)的卷筒上的拉绳上;所述浸泡桶(8)上均布设置多个进液通孔(14),所述进液通孔(14)呈靠近浸泡桶(8)的内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8)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锥形通孔;所述浸泡桶(8)的外壁上靠近桶顶沿其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导向铁块(15),所述导向铁块(15)竖直设置,导向铁块(15)的下端呈锥形的尖端;所述浸泡缸(9)设置在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的底部,所述淡水鱼进食平台(10)设置在水下,所述输料槽(11)倾斜设置,输料槽(11)的进料口高于出料口,所述输料槽(11)的进料口靠近左导轨(1)的下方并伸向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所述输料槽(11)的出料口设置在淡水鱼进食平台(10)的上方;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前支柱(16)、后支柱(17)、前转动盘(18)、后转动盘(19)、前转动轴、后转动轴(20)和电机Ⅱ(21);所述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分别设置在输料槽(11)的进料口的两侧,所述前支柱(16)的顶部且靠近后侧设置前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前转动盘(18)安装在前转动盘安装腔内并与前转动盘安装腔转动配合,所述后支柱(17)的顶部且靠近前侧设置后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后转动盘安装在后转动盘安装腔内;所述前转动轴穿过前支柱(16)并与前支柱(16)转动配合,前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Ⅱ(21)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前转动盘(18)固定套在前转动轴的另一端上,所述后转动轴(20)穿过后支柱(17),所述后转动盘(19)固定套在后转动轴(20)的一端上;所述前转动盘(18)和后转动盘(19)的顶部分别设置U形结构的卡槽(22),所述卡槽(22)内壁设置磁铁(23),所述卡槽(22)的宽度大于导向铁块(15)的宽度,所述卡槽(22)的深度大于导向铁块(15)的长度;所述前转动盘(18)上的卡槽(22)和后转动盘(19)上的卡槽(22)对应;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24)、上料传输带(25)和出料斗(26);所述上料平台(24)设置在靠近右导轨(2)的一侧,所述上料平台(24)的顶部倾斜设置上料槽(27),所述出料斗(26)固定设置在右导轨(2)的底部,出料斗(26)的进料口与上料槽(27)的出料口对接,所述出料斗(26)的出料口伸向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所述上料传输带(25)的出料口位于上料槽(27)的顶部,所述上料传输带(25)上均布设置横向布置的隔板(28);所述出料斗(26)包括上板(29)、下板(30)、后侧板、前侧板(31)、定量出料转轴(32)和电机Ⅲ(33);所述上板(29)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Ⅰ(34),所述下板(30)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Ⅱ(35),所述弧形段Ⅰ(34)和弧形段Ⅱ(35)同圆心,且弧形段Ⅰ(34)和弧形段Ⅱ(35)的弧度均超过90°;所述定量出料转轴(32)横向设置在后侧板和前侧板(31)之间,定量出料转轴(32)的一端设置在后侧板上并与后侧板转动配合,定量出料转轴(32)的另一端穿过前侧板(31)并前侧板(31)转动配合,所述定量出料转轴(32)的另一端与电机Ⅲ(3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定量出料转轴(32)上均布设置至少四个叶片(36);所述上板(29)、下板(30)、后侧板和前侧板(31)围成一个封闭的通道(37),伸向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的通道口逐渐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1.淡水鱼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导轨(1)、右导轨(2)、横梁(3)、左走轮(4)、右走轮(5)、驱动右走轮(5)转动的电机Ⅰ(6)、电动葫芦(7)、浸泡桶(8)、浸泡缸(9)、淡水鱼进食平台(10)、输料槽(11)、翻转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左导轨(1)通过至少两根左支撑柱(12)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右导轨(2)通过至少两根右支撑柱(13)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左导轨(1)和右导轨(2)平行;所述左走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3)的左端上并与横梁(3)的左端转动配合,所述左走轮(4)卡在左导轨(1)上并可沿着左导轨(1)滚动;所述右走轮(5)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3)的右端上并与横梁(3)的右端转动配合,所述右走轮(5)卡在右导轨(2)上并可沿着右导轨(2)滚动;所述电动葫芦(7)安装在横梁(3)上;所述浸泡桶(8)悬吊在电动葫芦(7)的卷筒上的拉绳上;所述浸泡桶(8)上均布设置多个进液通孔(14),所述进液通孔(14)呈靠近浸泡桶(8)的内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8)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锥形通孔;所述浸泡桶(8)的外壁上靠近桶顶沿其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导向铁块(15),所述导向铁块(15)竖直设置,导向铁块(15)的下端呈锥形的尖端;所述浸泡缸(9)设置在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的底部,所述淡水鱼进食平台(10)设置在水下,所述输料槽(11)倾斜设置,输料槽(11)的进料口高于出料口,所述输料槽(11)的进料口靠近左导轨(1)的下方并伸向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所述输料槽(11)的出料口设置在淡水鱼进食平台(10)的上方;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前支柱(16)、后支柱(17)、前转动盘(18)、后转动盘(19)、前转动轴、后转动轴(20)和电机Ⅱ(21);所述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分别设置在输料槽(11)的进料口的两侧,所述前支柱(16)的顶部且靠近后侧设置前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前转动盘(18)安装在前转动盘安装腔内并与前转动盘安装腔转动配合,所述后支柱(17)的顶部且靠近前侧设置后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后转动盘安装在后转动盘安装腔内;所述前转动轴穿过前支柱(16)并与前支柱(16)转动配合,前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Ⅱ(21)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前转动盘(18)固定套在前转动轴的另一端上,所述后转动轴(20)穿过后支柱(17),所述后转动盘(19)固定套在后转动轴(20)的一端上;所述前转动盘(18)和后转动盘(19)的顶部分别设置U形结构的卡槽(22),所述卡槽(22)内壁设置磁铁(23),所述卡槽(22)的宽度大于导向铁块(15)的宽度,所述卡槽(22)的深度大于导向铁块(15)的长度;所述前转动盘(18)上的卡槽(22)和后转动盘(19)上的卡槽(22)对应;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24)、上料传输带(25)和出料斗(26);所述上料平台(24)设置在靠近右导轨(2)的一侧,所述上料平台(24)的顶部倾斜设置上料槽(27),所述出料斗(26)固定设置在右导轨(2)的底部,出料斗(26)的进料口与上料槽(27)的出料口对接,所述出料斗(26)的出料口伸向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田缘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