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光学元件的成形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3244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在将玻璃坯料加压成形而成形透镜等的玻璃光学元件时所使用的成形模;该成形模,通过在成形面的形成光学功能面的有效直径区域的外侧上形成防止玻璃粘附的脱模作用部,而在冷却时玻璃进行收缩之际,利用脱模作用部使大气气体进入玻璃与成形面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玻璃从成形面脱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在将玻璃坯料加压成形而成形透镜等的玻璃光学元件时所使用的成形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作为玻璃透镜的成形方法,已知的有将软化了的玻璃坯料冲压而进行成形的模压成形法。在该加压成形法中,将玻璃坯料加热至规定温度而使其软化,利用设有上模和下模的成形模对软化了的玻璃坯料进行冲压,并将高精度地加工后的成形面形状转印至玻璃坯料上。接着,维持该状态并进行冷却直至玻璃的温度变为其转变点或转变点以下,然后,使上模和下模相互分离并取出冲压后的玻璃透镜。在模压成形法中,存在在冲压后的玻璃的冷却过程中,上模成形面与玻璃之间产生负压的密闭空间的情况。这是由于玻璃的线膨胀系数大于模具的线膨胀系数,玻璃沿着成形面相对地收缩而引起的。在上模与玻璃之间产生这样的负压的密闭空间的话,则上模与玻璃之间的粘附性增强,从而在冲压后使模具分离时存在玻璃粘附在上模上的情况。在成形了的玻璃粘附在上模上的情况下,无法从成形模中取出玻璃,从而不仅妨碍制造,还成为成形模损坏的原因。因此,作为用于防止这样的粘附的方法,提出了使用如下那样的方法,S卩,在冷却工序之后使上模和下模相互分离时,将与加压成形体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光学元件的成形模,设有:具有第一成形面的上模、具有第二成形面的下模、以及圆筒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成形面与所述第二成形面被面对面地相对配置并被同轴状地插入所述圆筒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成形面的至少一个上,在形成光学功能面的有效直径区域的外侧,形成有防止玻璃粘附于成形面上的脱模作用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清志邵劼
申请(专利权)人:豪雅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