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健禄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5681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包括烟气管道、空气管道和多根真空热导管,真空热导管下部的加热段设置在烟气管道内,真空热导管上部的冷凝段位于空气管道内,所述烟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空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进口,烟气管道的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的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真空导热管作为传热介质,真空导热管在冷端和热端温差很小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并具有超导热性,而且环境的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在环境较为恶劣的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的窑炉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特别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利用真空管进行热交换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及各种工业炉在使用过程中,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带有热量的烟气,这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但是烟气里面同时含有C02、S02、NO等化学成分,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利用。目前已有换热装置可以有效地回收烟气中的余热,用于将空气、水加热产生热空气、热水,供用户进一步利用。在窑炉废气利用领域中多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和陶瓷式换热器,这些换热器内的换热元件多为流体或碳化硅工程陶瓷,虽然均有具有耐高温和抗热冲击的优异性能,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是这些材料的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低,不能适应低温烟气余热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结构简单、热交换效果好的真空管换热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包括烟气管道、空气管道和多根真空热导管,真空热导管下部的加热段设置在烟气管道内,真空热导管上部的冷凝段位于空气管道内,所述烟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空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进口,烟气管道的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的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在本技术中,所述各真空热导管的轴向与烟气管道的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垂直;各真空热导管的轴向与空气管道的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进口之间形成的进气方向垂直。在本技术中,所述空气管道的下表面直接与烟气管道的上表面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烟气管道的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的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 即使真空热导管的温度沿冷空气进口至热空气出口方向逐渐降低,干净空气从冷空气进口开始逐步加热,当干净空气从热空气出口流出时,其温度达到最大值,避免了热量回流的情况,被加热了的干净空气可送入烘干窑内烘干产品坯体或用作梭式窑的助燃风等等,可有效实现烟气余热的回收,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进一步,在本技术中采用真空导热管作为传热介质,真空导热管在冷端和热端温差很小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并具有超导热性,而且环境的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在环境较为恶劣的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的窑炉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结构简单、热交换效果好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包括烟气管道1、空气管道2和多根真空热导管3,真空热导管3内设有导热介质,真空热导管3下部的加热段设置在烟气管道1内,真空热导管3上部的冷凝段位于空气管道2内,所述烟气管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高温烟气进口 11和低温烟气出口 12,空气管道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空气出口 21和冷空气进口 22,烟气管道1 的高温烟气进口 11和低温烟气出口 12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2的冷空气进口 22 和热空气出口 21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各真空热导管3的轴向与烟气管道1的高温烟气进口 11和低温烟气出口 12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垂直;各真空热导管3的轴向与空气管道2的热空气出口 21和冷空气进口 22之间形成的进气方向垂直。所述烟气管道1和空气管道2 均为正方形,空气管道2的下表面直接与烟气管道1的上表面连接,这样可减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使真空热导管3传递热量的距离更短,减少热量损失。在本实施例中,真空导热管3作为传热介质,真空导热管3在冷端和热端温差很小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并具有超导热性,而且环境的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在环境较为恶劣的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及各种工业炉中。当窑炉的高温烟气从高温烟气进口 11进入烟气管道1后,真空热导管3吸热,其内部的导热介质将迅速汽化为蒸汽,管内为真空状态,可有效保证导热介质的汽化不受管内空气气压影响。由加热段扩散到冷凝段,冷凝段遇到空气管道2内的干净冷空气后散热,将干净冷空气加热生产热空气后从烟气管道1的低温烟气出口 12输出。汽化为蒸汽的导热介质在将干净冷空气加热后被冷却回液体,在导热介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到真空热导管3下部的加热段,完成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即可不断地加热空气,供用户使用。并且烟气管道1的高温烟气进口 11和低温烟气出口 12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2的冷空气进口 22和热空气出口 21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即使真空热导管3的温度沿冷空气进口 22至热空气出口 21方向逐渐降低,干净空气从冷空气进口 22开始逐步加热,当干净空气从热空气出口 21流出时,其温度达到最大值,避免了热量回流的情况,被加热了的干净空气可送入烘干窑内烘干产品坯体或用作梭式窑的助燃风等等,可有效实现烟气余热的回收,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当然,本技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包括烟气管道(1)、空气管道 (2)和多根真空热导管(3),真空热导管(3)下部的加热段设置在烟气管道(1)内,真空热导管(3)上部的冷凝段位于空气管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高温烟气进口(11)和低温烟气出口(12),空气管道(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空气出口(21)和冷空气进口(22),烟气管道(1)的高温烟气进口(11)和低温烟气出口(12)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2)的冷空气进口(22)和热空气出口(21)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真空热导管(3)的轴向与烟气管道(1)的高温烟气进口(11)和低温烟气出口(12)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垂直;各真空热导管(3)的轴向与空气管道(2)的热空气出口 (21)和冷空气进口(22)之间形成的进气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管道(2)的下表面直接与烟气管道(1)的上表面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包括烟气管道、空气管道和多根真空热导管,真空热导管下部的加热段设置在烟气管道内,真空热导管上部的冷凝段位于空气管道内,所述烟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空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进口,烟气管道的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的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本技术中采用真空导热管作为传热介质,真空导热管在冷端和热端温差很小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并具有超导热性,而且环境的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在环境较为恶劣的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的窑炉中。文档编号F28D15/02GK202041089SQ20112010390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窑炉废气余热回收上的真空管换热装置,包括烟气管道(1)、空气管道(2)和多根真空热导管(3),真空热导管(3)下部的加热段设置在烟气管道(1)内,真空热导管(3)上部的冷凝段位于空气管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高温烟气进口(11)和低温烟气出口(12),空气管道(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空气出口(21)和冷空气进口(22),烟气管道(1)的高温烟气进口(11)和低温烟气出口(12)之间形成的出烟方向与空气管道(2)的冷空气进口(22)和热空气出口(21)之间形成的出气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健禄
申请(专利权)人:牛健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