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5278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它包括底座(2)和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螺杆(3),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3)的一端均垂直连接在底座(2)上,且至少三根螺杆(3)的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3)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张紧装置和用于制造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制造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后,在将钢绞线一端可拆式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可拆式固定在张紧装置上后;启动张紧装置使得钢绞线张紧,达到预定目标张力后;接着在制造机构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故此时制作出来的混凝土抗渗试件具有荷载,进而采用该混凝土抗渗试件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的情况更加接近实际使用情况下的想匹配,使得实际工程更具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技术背景目前,实际工程中受到水压作用的混凝土经常发生渗水现象,这往往不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渗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是实际混凝土构筑物都是在有荷载的作用下抵抗水压的,受荷载的,从而导致其抗渗能力下降。但是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抗渗实验均是在混凝土无荷载的作用下测试混凝土试件抗压力水的能力,故无法测出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抗渗性能,最终导致了实验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脱节,而使得混凝土产生微裂缝,抗渗能力下降,导致实际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及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可用于制造出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抗渗试件,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更接近实际工程情况。本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它包括底座和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螺杆,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的一端均垂直连接在底座上,且至少三根螺杆的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张紧装置和用于制造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制造机构。所述的张紧装置包括至少三层相互平行的第一顶板和用于防止第一顶板下移的限位装置,所述的至少三层第一顶板上均设有第一通孔,且各第一通孔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所述的至少三层第一顶板中最底端的第一顶板上设有张力千斤顶,所述的张力千斤顶设有中心孔,且张力千斤顶的中心孔的轴线与第一通孔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所述的最上端的二层第一顶板与螺杆滑动连接,最上端的二层第一顶板之间设有力传感器,且张力千斤顶的张紧端贴紧在最上端的二层的下一层的第一顶板的底部。所述的制造机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顶板和用于防止第二顶板移动的限位装置,所述的第二顶板上设有用于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的混凝土抗渗试件模具;所述的第二顶板上设有第二通孔。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它包括底座和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螺杆,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的一端均垂直连接在底座上,且至少三根螺杆的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张紧装置和用于制造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制造机构,则在将钢绞线一端可拆式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可拆式固定在张紧装置上后;启动张紧装置使得钢绞线张紧,达到预定目标张力后;接着在制造机构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故此时制作出来的混凝土抗渗试件具有荷载,进而采用该混凝土抗渗试件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的情况更加接近实际使用情况下的想匹配,使得实际工程更具安全性。作为改进,所述的至少三层第一顶板中最上端的第一顶板的上端面设有垫圈,则垫圈有利于保护顶板上通孔的边缘,防止通孔的边缘被钢绞线破坏,而引起不必要的维修费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则钢绞线在穿过各第一通孔和各第二通孔后并进行张紧时,钢绞线上不存在任何其它的摩擦力,故力传感器中显示的钢绞线的张力值就是实际的钢绞线受到的力的数值,因此可制作出更接近实际情况荷载的混凝土抗渗试件,为施工提供依据,保障施工工程的安全性。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有支架,则底座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留有空间,故在底座上固定钢绞线时,无需先将底座整体抬起,即可进行操作,从而使得钢绞线固定更加快捷,工人操作更加方便。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三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则在底座上固定钢绞线时,通过第三通孔即可快速便捷的将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制作时间。所述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为三层,且第一顶板的厚度大于第二顶板的厚度。所述的螺杆为三根,且呈三角形分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所示1、支架,2、底座,2. 1、第三通孔,3、螺杆,4、限位螺栓,5、螺母,6、第一顶板,7、第二通孔,8、第二顶板,9、第一通孔,10、张拉千斤顶,11、力传感器,12、垫圈,13、混凝土抗渗试件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它包括底座2和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螺杆3 (本例为三根),三根螺杆3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3的一端均垂直连接在底座2上,且至少三根螺杆3的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 3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张紧装置和用于制造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制造机构。所述的张紧装置包括至少三层相互平行的第一顶板6 (本例为三层)和用于防止第一顶板6下移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是指旋合在螺杆3上的螺母5,则这种结构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调节并可在不同高度上对第一顶板6进行限位;所述的至少三层第一顶板6上均设有第一通孔9,且各第一通孔9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所述的至少三层第一顶板6中最底端的第一顶板6上设有张力千斤顶10,所述的张力千斤顶10设有中心孔,且张力千斤顶10中心孔的轴线与第一通孔9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所述的最上端的二层第一顶板6与螺杆3滑动连接,最上端的二层第一顶板6之间设有力传感器11,且张力千斤顶10张紧端贴紧在最上端的二层的下一层的第一顶板6的底部。所述的制造机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顶板8 (本例为三层)和用于防止第二顶板8 移动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是指设置在第二顶板8的限位螺栓4,则第二顶板8的受力较小, 限位螺栓4就能满足需求,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测试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实验装置一次需要六个混凝土抗渗试件,则设置三层第二顶板8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第二顶板8上设有用于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的混凝土抗渗试件模具13 ;所述的第二顶板8上设有第二通孔7。所述的至少三层第一顶板6中最上端的第一顶板的上端面设有垫圈12。所述的第一通孔9的轴线与第二通孔7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 所述的第一顶板6和第二顶板8均为三层,且第一顶板6的厚度大于第二顶板8 的厚度,一般第一顶板6的厚度为Icm士0. 2cm,第二顶板8的厚度为3cm士0. 5cm。所述的底座2的底部设有支架1。所述的底座2上设有第三通孔2. 1,所述的第三通孔2. 1的轴线与第二通孔7的轴线在同一垂线上。使用时,首先一根钢绞线通过过底座2上的第三通孔2. 1、各第二顶板8上的第二通孔7、混凝土抗渗试件模具13、各第一顶板6上的第一通孔9、张拉千斤顶10中心孔、力传感器11及垫圈12 ;接着将钢绞线的一端用锚具固定在底座2上,另一端用锚具固定在垫圈 12上;然后向张拉千斤顶10的油缸中压入机油,使得张拉千斤顶10开始工作,则张拉千斤顶10张紧端推动上一层的第一顶板6向上移动,当力传感器11的上端顶到最顶层的第一顶板6时,带动最顶层的第一顶板6 —起向上运动,此时垫圈12顶牢钢绞线锚具,力传感器 11上显示力值,加载至力传感器11显示的数值等于设计数值时,张拉千斤顶10维持目前状态;随后转动最上端的第一顶板6下端面上旋合在螺杆3上螺母5,将最上端的第一顶板 6限位在目前的位置,张拉千斤顶10停止工作;最后在混凝土抗渗试件模具13浇注混凝土抗渗试件,当混凝土抗渗试件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混凝土抗渗试件两端剪断钢绞线即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不仅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2)和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螺杆(3),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3)的一端均垂直连接在底座(2)上,且至少三根螺杆(3)的轴线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的至少三根螺杆(3)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张紧装置和用于制造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制造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孙家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