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959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一基板、一设置在该基板上的下导电层、一设置在该下导电层上的绝缘层、至少一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第一传输线、一设置在该第一传输线上的遮光层及一设置在该遮光层上的上导电层,该遮光层及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平面上位于该触控屏的边缘区域,该遮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该上导电层通过该至少一第一通孔与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该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采用该触控屏的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屏、该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触控屏及该触控显示装置具有工艺简单、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屏、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采用该触控屏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制造成本的日益降低,具有辐射低、厚度小、功耗低等优点的平板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中。为了符合现代人对于更加便利、更加直观的人机界面的需要,近年来市场上逐渐推出各种各样具有触控功能的平板显示装置,即触控显示装置。通常,触控显示装置可分为外置式和内嵌式两种;其中,外置式触控显示装置在传统的平板显示装置基础上附加一触控屏,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等多种类型。在上述多种类型中,电容式触控屏由于具有性能稳定、支持多点触控以及使用寿命高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中。现有电容式触控屏通常包括基板、依序设置在基板上的下导电层、绝缘层、上导电层以及覆盖该上导电层四周边缘的遮光油墨,进一步地,为了保护该上导电层在触控时不致磨损及破坏,电容式触控屏的上导电层上方还会设置透明覆盖层(Coverlens),其中透明覆盖层通过光学胶粘合在遮光油墨上。然而,上述触控屏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光学胶粘合透明覆盖层的步骤不仅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还可以造成上导电层的损坏而降低可靠性,并且光学胶的使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电容式触控屏工艺的复杂、可靠性较低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的触控屏。同时,也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采用上述触控屏的触控显示装置。一种触控屏,其包括一基板、一设置在该基板上的下导电层、一设置在该下导电层上的绝缘层、至少一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第一传输线、一设置在该第一传输线上的遮光层及一设置在该遮光层上的上导电层,该遮光层及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平面上位于该触控屏的边缘区域,该遮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该上导电层通过该至少一第一通孔与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电连接。一种触控屏,其包括一下导电层、一设置在该下导电层上的绝缘层、一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上导电层及一覆盖该上导电层的透明覆盖层,该绝缘层上还设置有一第一传输线,且该第一传输线上设置有一遮光层,该遮光层包括一第一通孔,该第一传输线通过该第一通孔与该上导电层电连接,该遮光层及第一传输线平面上位于该触控屏的边缘区域,该上、下导电层在该边缘区域交叠形成一第一触控电容,该第一通孔作为该第一触控电容的触控功能控制符,当第一通孔所在位置被触摸时,该第一触控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且被侦测到。一种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透明基板,作为该触控屏的透明覆盖层;在该透明覆盖层上直接形成一上导电层;在该上导电层远离该透明覆盖层的一侧形成一遮光层以及至少一遮光层通孔;在该遮光层远离该上导电层一侧形成至少一第一传输线,且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与该上导电层通过该至少一第一通孔电连接;在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远离遮光层的一侧形成一绝缘层;及在该绝缘层远离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的一侧形成一下导电层。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触控屏及一与该触控屏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该触控屏包括一基板以及沿远离该基板一表面方向依序设置的一下导电层、一绝缘层、至少一第一传输线、一遮光层及一上导电层,该遮光层将该触控屏界定出一透光的显示区及一该遮光层所在位置的边缘区域,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位于该边缘区域,该遮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一方面电性耦接一外部电路,另一方面通过该至少一第一通孔电性耦接该上导电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触控屏、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中,遮光层未设置于该上导电层及透明覆盖层之间,使得该上导电层可以直接形成在一透明覆盖层上,从而简化制造工艺;同时,该制造工艺省掉光学胶及其粘合也可以提高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控屏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触控屏的各元件结合后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触控屏的平面透视图。图4是图3沿线IV-IV的剖面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触控屏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平面透视图。图6是图5触控屏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图5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8至图11是图6的几种变更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控屏100、200、20基板110下导电层120上导电层160,260绝缘层112遮光层150,250透明覆盖层114第一传输线140,240第二传输线130,230第一通孔152第二通孔254,254'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边缘区域102接合区域1022触控显示区104第一导电线路162第二导电线路122,222电极142附加导电线路124,264第一触控电容170梳状结构2641,2221连通部2642,2642环形结构2641,圆形部2223触控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30电路板40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屏包括一基板、一设置在该基板上的下导电层、 一设置在该下导电层上的绝缘层、一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第一传输线、一设置在该第一传输线上的遮光层及一设置在该遮光层上的上导电层,该遮光层及该第一传输线平面上位于该触控屏的边缘区域,该遮光层包括一第一通孔,该上导电层通过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传输线电连接。该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屏中,该上导电层可以直接形成于一透明覆盖层上, 从而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屏包括一下导电层、一设置在该下导电层上的绝缘层、一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上导电层及一覆盖该上导电层的透明覆盖层,该绝缘层上还设置有一第一传输线,且该第一传输线上设置有一遮光层,该遮光层包括一第一通孔,该第一传输线通过该第一通孔与该上导电层电连接,该遮光层及第一传输线平面上位于该触控屏的边缘区域,该上、下导电层在该边缘区域交叠形成一第一触控电容,该第一通孔作为该第一触控电容的触控功能控制符,当第一通孔所在位置被触摸时,该第一触控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且被侦测到。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层位于该上、下导电层之间,进而该上导电层可以直接形成于一透明覆盖层上,从而该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屏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遮光层包括一第一通孔,该上导电层包括多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一传输线通过该第一通孔电连接至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其中一条。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下导电层包括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绝缘交叉的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进一步地,该下导电层还包 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附加导电线路,该附加导电线路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其中之一或者第一传输线部分交叠,从而形成该第一触控电容。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还对应于该第一触控电容,进而该第一通孔作为该触控功能控制符。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触控功能控制符可以为音量控制符、音乐视频播放控制符或者屏幕滑动控制符等。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触控屏还包括一位于该边缘区域的第二传输线,该第二传输线用于电连接下导电层的多条第二导电线路其中的一条。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上导电层还包括一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附加导电线路,该上导电层的一附加导电线路与该多条第二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屏包括一基板、一设置在该基板上的下导电层、一设置在该下导电层上的绝缘层、至少一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的第一传输线、一设置在该第一传输线上的遮光层、及一设置在该遮光层上的上导电层,该遮光层及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平面上位于该触控屏的边缘区域,该遮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该上导电层通过该至少一第一通孔与该至少一第一传输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锴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