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862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触控面板,包含面板,所述面板的第一侧上形成有触控电路;及导电边框,沿着所述触控电路形成于所述第一侧的周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另外揭示制造前述触控面板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集成到面板上,以减少需要贴合的衬底数量,因而可减少衬底贴合所造成的问题,并有效降低触控面板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图IA显示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在液晶、彩色滤光片之外,触控电路需有额外的至少一个玻璃衬底101,在所述玻璃衬底两侧具有作为感测单元及驱动单元的铟锡氧化物102、103,其中上层铟锡氧化物102与下层铟锡氧化物103呈垂直配置,而玻璃衬底101 与面板104间配置UV膜光学胶105,再利用真空方式将玻璃衬底101与面板104贴合。图 IB是显示此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剖面图。由于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需求,许多掌上型电子装置为了方便携带,更要求整体厚度更为轻薄。而传统的触控面板中,面板与触控电路的衬底各自独立,增加了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集成组件衬底的结构与工艺。此外,由于各衬底上可能存在污染粒子,在衬底贴合时可能造成的气泡,以及衬底贴合的对准问题,都将影响电子装置制作过程的合格率,而接触面积越大,贴合的困难度越高,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减少触控面板中衬底需求量的结构与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减少电子装置的衬底数量,本专利技术将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集成到面板上, 以减少需要贴合的衬底数量,因而可减少衬底贴合所造成的问题,并有效降低触控面板整体厚度。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揭示一种触控面板,包含面板,所述面板的第一侧上形成有触控电路;及导电边框,沿着所述触控电路形成于所述第一侧的周围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包含以激光刻印将预先形成于面板的第一侧上的铟锡氧化物图案化,以形成触控电路;及将第一导电材料沿着所述触控电路印刷到所述面板的所述第一侧的周围上,以形成导电边框。附图说明图IA显示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图IB显示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与挠性电路耦接的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图7A到图7C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图8A到图8F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部分的方法;图9A到图9E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导电边框及图框部分的方法;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图IlA到图IlC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及图12A到图12C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触控面板200,具有触控电路201,其形成于面板203 的第一侧。及导电边框202沿着触控电路201形成于第一侧的周围上。在一般的应用中, 所述面板203的第一侧朝向电子装置的内部,即面向液晶及彩色滤光片,或其它显示组件。在优选实施例中,面板203由玻璃、塑料(例如PET)或其它光学透明衬底形成,具有光学性质及保护触控电路的功能。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的导电边框202以不透明的导电油墨印制于面板203的第一侧上,不透明的导电油墨可能包含有导电碳、导电碳化物或银胶等,利用网印或喷印的方式形成于面板203的第一侧上,并形成有导电线路于其中,从而传输触控电路所产生的信号。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0的触控电路201包含有感测单元、驱动单元及其间(感测单元间、驱动单元间、感测单元与驱动单元及外部控制器间)互连的电路。在另一实施例中,感测单元、驱动单元及其间互连的电路的形成是利用激光刻印方式图案化预先形成在面板203上第一侧上的铟锡氧化物(ITO)。图3显示另一触控面板300的实施例,在其面板303的第一侧形成有触控电路301 及导电边框302,而在其第二侧的边缘形成有切槽304。切槽304可设计为将触控电路301 的信号连接到外部的控制器。图4显示另一触控面板400的实施例,其在触控电路401外具有控制器407。在优选实施例中,触控面板400具有配置于触控电路401与控制器407之间的挠性电路406,以在触控电路401与控制器407之间传输控制信号及触控信号。图5显示触控面板500的图框502中形成有孔508,并通过喷印方式将导电材料印制于孔508中,以形成导电垫片509。而导电垫片509也可以是商品标识或其它美观设计, 并可以通过导电垫片509耦接挠性电路506,可以使触控面板500的触控电路501通过挠性电路506与外部控制器耦接。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另一种触控面板600,具有触控电路601,其形成于面板 603的第一侧,此外,导电边框602及图框604也形成于面板603的第一侧,而图框604包围在导电边框602外。在优选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00的图框604以绝缘材料通过网印或喷印形成,所述绝缘材料是黑色或不透明油墨,而导电边框602以不透明的导电油墨通过网印或喷印所形成,触控电路601包含感测单元、驱动单元及其间的互连电路,其利用激光刻印方式以图案化预先形成在面板603第一侧上的铟锡氧化物。上述面板603的第一侧朝向电子装置的内部,即面向液晶及彩色滤光片,或其它显示组件。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如图7A到图7B,通过激光刻印,将预先形成于触控面板700第一侧上的铟锡氧化物图案化,以形成触控电路701,图7C显示将导电材料沿着所述触控电路701印刷到触控面板700的第一侧的周围上,以形成导电边框702。图8A到图8F显示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部分的其它实施例。图8A显示提供衬底,其可以是玻璃、塑料、或其它透明光学衬底,图8B显示在衬底上形成一层铟锡氧化物,图8C显示通过激光刻印形成触控电路801,其中触控电路包含感测单元、驱动单元及其间的互连电路。在图8D中,进一步在已形成的触控电路801上形成光学涂层,所述光学涂层可以是以滚压或旋转涂敷等方式将绝缘材料涂敷于触控电路801上。在优选实施例中,光学涂层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光致抗蚀剂材料,使光学涂层成为触控电路间的绝缘层8011,图8E显示进一步利用激光刻印以图案化绝缘层8011,同时也可以图案化下层的铟锡氧化物,以形成通孔。8F显示利用喷印方式,将导电油墨喷印到通孔中,以形成触控电路中的互连电路8012,其中形成互连电路8012的导电油墨可以包含导电高分子或其它含有纳米金属粒子,例如聚(二辛基-双硫酚)(PEDOT)、纳米金、纳米银等等。在实施例中,上述图8F中预先形成在衬底上的铟锡氧化物801厚度约20nm,绝缘层8011的厚度约于1. 5 μ m,形成互连电路8012的PEDOT厚度约为600nm,其中PEDOT所形成互连电路的区域的大小约为长800 μ m及宽300 μ m,在互连电路的区域中内连接区的大小约为长200 μ m及宽10 μ m。此外,在触控电路的最上层可以再涂敷一层厚度约为1. 5 μ m 的绝缘层,可以是光学涂层,以保护触控电路。图9A到图9E显示本专利技术形成触控面板的导电边框及图框部分的其它实施例。图 9A显示提供透明衬底,在衬底的一侧上预先形成有铟锡氧化物901,通过激光刻印,图案化所述铟锡氧化物层。图9B显示,在图案化的铟锡氧化物901上形成图框904。在优选实施例中,图框904可以通过网印方式将不透明的油墨印制于图案化的铟锡氧化物901上,并形成在衬底外缘。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面板,所述面板的第一侧上形成有触控电路;及导电边框,沿着所述触控电路形成于所述第一侧的周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扬
申请(专利权)人:永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