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天线与手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055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平面天线与手持装置。手持装置包括平面天线与系统接地面。平面天线具有第一馈入点、第一接地点、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第一接地点与第二接地点位于第一馈入点与第二馈入点之间。系统接地面电性连接第一馈入点、第一接地点、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如此一来,可提升无线信号的收发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平面天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手持装置的平面天线。
技术介绍
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ΜΙΜΟ)是一种用来描述多个天线间, 无线通信信号彼此沟通的方式。简单地说,MIMO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每个用户的服务品质。MIMO技术对于传统的单天线系统而言,能提高频谱利用率,使系统能在有限的无线频宽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图1是传统的一种采用MIMO的手持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平面天线的信号品质的示意图。请合并参照图1与图2,手持装置100采用了平面天线110、120。平面天线110具有馈入点FllO与接地点G110。平面天线120具有馈入点F120与接地点G120。 由于平面天线110、120的操作频率近似,因此平面天线110、120收发的信号容易互相干扰。 即便将平面天线110、120分别配置在手持装置100的两侧,其干扰情形仍相当严重(如图2 所示)。在图2中,曲线131表示平面天线110的收发品质,曲线132表示平面天线120的收发品质,曲线133表示信号干扰的情形。一般来说,平面天线通常需要净空区域。若将两平面天线分别配置在手持装置的两侧,两平面天线所需的总净空区域也会变大,不利手持装置的元件布局。况且,手持装置不一定有空间同时容许两个平面天线分别配置在手持装置的两侧。两平面天线之间的距离愈靠近,信号干扰的问题会更加地严重。不仅如此,当手持装置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天线时,信号干扰的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面天线,可提升无线信号的收发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装置,将两支天线整合为一支天线,可降低天线的噪声干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平面天线,其包括连接部、第一天线部与第二天线部。第一天线部具有第一馈入点与第一接地点。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连接上述连接部的第一端。第一馈入点位于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接地点位于第一馈入点与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天线部具有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第二天线部的第一端连接上述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二馈入点位于第二天线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二接地点位于第二馈入点与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具有一宽度。连接部的阻抗与其宽度成正相关。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具有一长度。连接部的阻抗与其长度成负相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部包括辐射部与延伸部。延伸部从辐射部向外延伸。第一馈入点与第一接地点配置在延伸部。第一天线部的中心频率依据第一馈入点与第一接地点之间的距离而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天线部包括辐射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从辐射部向外延伸。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分别配置在第一延伸部与二延伸部。第二天线部的中心频率依据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之间的信号路径长度而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部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天线部包括第二辐射部。第一天线部的频率依据第一辐射部的长度而决定。第二天线部的频率依据第二辐射部的长度而决定。第一天线部的频率与第二天线的频率实质上呈一倍频关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第一天线部与第二天线部由可挠性导电材料组成。平面天线挠曲配置于固定装置而呈现一立体结构。从另一角度来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手持装置,其包括平面天线与系统接地面。平面天线具有第一馈入点、第一接地点、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第一接地点与第二接地点位于第一馈入点与第二馈入点之间。系统接地面电性连接第一馈入点、第一接地点、第二馈入点与第二接地点。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将二支天线整合为一支平面天线。此平面天线具有二个馈入点与二个接地点,上述接地点位于馈入点之间。如此一来不但能降低天线之间的干扰,还能改善天线的空间配置。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一种采用MIMO的手持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平面天线的信号品质的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两支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8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9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10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图1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正反两面配置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平面天线的信号品质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手持装置10 双平面天线11 17、110、120 平面天线20 22、30 33 天线部40 43 连接部50 基架60:穿孔131 133、501 503 曲线201、211、221、301、321、331 辐射部202、222、302、311、312、332、333 延伸部F1、F2、F110、F120 馈入点G1、G2、G110、G120 接地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传统采用MIMO的手持装置有信号干扰与平面天线不易配置的问题。反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两支平面天线整合为一支平面天线,不但可以降低平面天线的总净空区,还可降低平面天线互相干扰的问题。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举例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其中相同标号指示同样或相似的元件。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两支平面天线的示意图。天线部20包括辐射部201与延伸部202。延伸部202从辐射部201向外延伸。延伸部202具有馈入点Fl 与接地点Gl。天线部30包括辐射部301与延伸部302。延伸部302从辐射部301向外延伸。延伸部302具有馈入点F2与接地点G2。当天线部20、30应用至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装置(未示出)时,馈入点Fl与F2可分别连接至系统接地面(未示出)的馈入端。接地点Gl与G2可分别连接至系统接地面的接地端。手持装置即可实施MIMO技术。上述手持装置例如是智能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卫星导航装置、智能电子书、笔记本电脑...等。在图3中,天线部20与天线部30的配置位置愈靠近,天线部,信号干扰的问题会愈严重。有鉴于此,本实施例利用连接部将天线部20与天线部30整合在一起,不但能改善天线布局的问题,还可有效改善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天线的示意图。请合并参照图3与图 4,平面天线11与双平面天线10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平面天线11还包括连接部40。连接部40连接于天线部20与天线部30之间,并可使接地点G1、G2位于馈入点F1、F2之间。平面天线11整合了 MIMO功能,具有两个馈入点与两个接地点。馈入点Fl与接地点Gl可视为天线部20的信号输出入端点。馈入点F2与接地点G2可视为天线部30的信号输出入端点。换句话说,手持装置可通过天线部20及/或天线部30进行无线通信。需注意的是,连接部40为导体,其连接于天线部20、30之间,亦可改变天线部20 与30之间的阻抗。换句话说,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天线,包括:一连接部;一第一天线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与一第一接地点,该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连接该连接部的第一端,该第一馈入点位于该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该第一接地点位于该第一馈入点与该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之间;以及一第二天线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与一第二接地点,该第二天线部的第一端连接该连接部的第二端,该第二馈入点位于该第二天线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该第二接地点位于该第二馈入点与该第一天线部的该第一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哲林嘉彝许志玮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