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深工艺的检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960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深工艺的检测模具。该检测模具经过对不同材料结构件经过拉伸后结构件的翘曲变形程度,以得到合理的加工参数。包括上模、下模,上下模上设有使两者正对的导向组件,上模的上模座上连接有弹压卸料板,上模座和弹压卸料板之间设有弹簧;上、下模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凸模组件、凹模组件,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对应位置设有多种冲头组件,冲头组件包括使结构件初步成型的成型冲头组件、将结构件冲压部和不冲压部分开的切口冲头组件和使结构件完成成型的整形冲头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模具能为结构件的实际生产提供合理的冲压过程,使生产出来兼具精度和加工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模具,该检测模具经过对不同材料结构件经过拉伸后结构件的翘曲变形程度,以得到合理的加工参数的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深工艺的检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品技术的进步,液晶电视、空调和等家电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大型平面结构件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进一步减轻结构设计重量,提高大型平面结构件的经济性,而且要保证足够的刚度和精度,基于具有多个非对称凸台的大型平面结构件的拉深效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由于这些结构件在拉深的同时既要保证其平面度,又不能有任何扭曲现象,而这些拉深大部分是整体拉深,其技术要求很高,难度也不言而喻。因此,各种凸台在拉深过程中,模具各工序之间的拉深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就尤为重要,掌握此类大型薄板拉深凸台工艺,控制板料卸载后的翘曲变形,就可以在设计及制造过程中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李光等人在《汽车工艺与材料》6 (2008) 15-18上发表“板料成形回弹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一文,该文提出一种板料拉深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拉深成形时在工具的表面增加局部的凸包形状(圆形凸包),在后道工序时再消除增加的形状,使材料内的残留应力平衡发生变化,以消除薄板拉深后的翘曲变形,保证产品的平面度。此方法需要在拉深之间先增加一副模具,模具加工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非对称凸台的大型平面结构件拉深工艺尺寸的检测模具,以保证型平面结构件凸台拉深过程中合理的工艺特性、拉深的展开尺寸及模具设计尺寸。通过在一道模具中对同一凸台两次不同尺寸的拉深得以实现在所需要的钢板厚度下进行拉深,在保证其平面度的前提下,避免出现开裂、拉深不到位及不符合工件要求的公差尺寸等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模、下模,上下模上设有使两者正对的导向组件,上模的上模座上连接有弹压卸料板,上模座和弹压卸料板之间设有弹簧;上、 下模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凸模组件、凹模组件,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对应位置设有多种冲头组件,冲头组件包括使结构件初步成型的成型冲头组件、将结构件冲压部和不冲压部分开的切口冲头组件和使结构件完成成型的整形冲头组件。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上、下模座上的外导向组件和设置在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内的内导向组件。所述外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上模座上的导柱和对应设置在下模座上的导套;所述内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凸模组件内的导柱和设置在凹模组件内的导套。所述的外导向组件中的导柱为滚动导柱、导套为滚动导套,滚动导柱和滚动导套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内导向组件中的导柱为滑动导柱、导套为滑动导套,滑动导柱和滑动导套为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具结构可用于大型平面结构件不同材料凸台拉深对于工件的影响及凸台的拉深性能对实际尺寸的变化,在同一工况下可以进行多种类别的比较,减少实际生产中对下料尺寸不准确而带来的影响,对于任一材料获得的技术数据可大幅提高设计和加工的工作效率,还对材料的使用提供一个较佳的选择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弹压卸料板,6.下模板,7.下垫板,8.下模座,9.弹簧,10.凸模组件,11.等高螺丝,12.成型冲头组件,13.切口冲头组件,14.整形冲头组件,15.下模紧固螺丝,16.下定位螺丝,17.凹模组件,18.内导柱, 19.内导套,20.外导柱,21外导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将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卸料板5、下模板6、下垫板7分别自上而下依次固定于上模座1及下模座8之间,成型冲头组件12与上夹板3固定连接,下模凹模组件17通过下模紧固螺丝15、下定位螺丝16与下模板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闭合后模具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196毫米,160毫米,107毫米。本实施例加工制造的实际模具如图1 所示。如图1所示,所述的卸料板4通过等高螺丝11固定于凸模组件10上,卸料板4和上模座1之间设弹簧9,弹簧9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用于提供一定的卸料力。本专利技术因为涉及到对结构件进行精读冲压,除了在上下模座上设置外导柱20和外导套21对上模、下模到向外,在凸模组件10、凹模组件17内设置内导柱18和内导套19, 对弹压卸料板5进行内导向,以保证加工精度要求;为了提高导向精度,本专利技术在凸模组件 10、凹模组件17的相应位置内设置对应的四组为滑动间隙配合的内导柱18和内导套19,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8相应位置设对应的两组滚动间隙配合的外导柱20和外导套21。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先将结构件放置在成型冲头组件12内,卸料板5有弹簧9提供压边力压紧结构件,凸模组件10在冲床滑块的带动下,进行一次拉深动作上下模分离;然后取出已拉深的结构件放入切口冲头组件13中,卸料板5有弹簧9提供压边力压紧结构件, 凸模组件10冲孔冲头在冲床滑块的带动下,进行一次冲切动作,在已拉深的型腔两侧切出半环形的工艺切口,以比较两次拉深尺寸的变化,上下模分离;取出已冲切的工件放入整形冲头组件14中,卸料板5有弹簧9提供压边力压紧结构件,凸模组件10拉深冲头在冲床滑块的带动下,进行最后一次拉深动作,所有动作完成,上下模板分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先通过设置在凸模组件10和凹模组件17的成型冲头组件12使结构件做初步成型,初步成型量不宜过大,以保证冲压部周边不发生翘曲现象;然后通过切口冲头组件13冲压工艺切口,将结构件的冲压部和非冲压部分开,减少下步冲压带来对结构件翘曲的影响;最后通过整形冲头14组件使结构件成型。 本专利技术的冲压过程可通过多次初步成型、切口过程,以保证平面度的精度,当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冲压次数,以保证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后对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一些数据、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以便在实际结构件的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材料结构件、不同精度等的要求合理选择冲压工艺,以产生最佳效益的结构件。权利要求1.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深工艺的检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上下模上设有使两者正对的导向组件,上模的上模座上连接有弹压卸料板,上模座和弹压卸料板之间设有弹簧;上、下模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凸模组件、凹模组件,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对应位置设有多种冲头组件,冲头组件包括使结构件初步成型的成型冲头组件、将结构件冲压部和不冲压部分开的切口冲头组件和使结构件完成成型的整形冲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伸工艺的检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上、下模座上的外导向组件和设置在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内的内导向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伸工艺的检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上模座上的导柱和对应设置在下模座上的导套;所述内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凸模组件内的导柱和设置在凹模组件内的导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伸工艺的检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向组件中的导柱为滚动导柱、导套为滚动导套,滚动导柱和滚动导套为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凸台平面结构件拉深工艺的检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上下模上设有使两者正对的导向组件,上模的上模座上连接有弹压卸料板,上模座和弹压卸料板之间设有弹簧;上、下模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凸模组件、凹模组件,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对应位置设有多种冲头组件,冲头组件包括使结构件初步成型的成型冲头组件、将结构件冲压部和不冲压部分开的切口冲头组件和使结构件完成成型的整形冲头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湧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广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