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72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包括人工血管支架和复合在人工血管外壁上的包含有以聚合物为载体的具有促进凝血功能药物的凝血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普通人工血管支架复合以聚合物为载体含有凝血药物的凝血层,利用聚合物薄膜中的药物溶解在人工血管支架之外的动脉瘤腔内的血液中,促进瘤腔中的流动血液迅速形成血栓,并进而在进入瘤腔的血液通道,如瘤腔中的分支血管中形成血栓,并封闭该通道,从而达到预防内漏的目的。不仅可预防并治疗各型内漏,消除内漏潜在的各种风险,而无需进行额外的手术治疗或应用其他药物,既免除了患者的生理痛苦,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又称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1991年Parodi专利技术人工血管支架并成功治疗腹主动脉瘤,此后人工血管支架被广泛地应用于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且人工血管支架的设计不断升级换代,不断克服初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但是,腔内手术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内漏至今尚未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1996年White给出了内漏的定义和分型内漏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人工血管支架与动脉瘤壁之间及瘤体分支动脉内出现持续性血流的现象。I型内漏是由于人工血管支架近、远端未完全贴壁或重叠人工血管支架之间出现缝隙。II型内漏是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髂内动脉及副肾动脉返流而形成。III型内漏是人工血管支架破裂或人工血管支架模块间脱节形成。IV型内漏是因人工血管支架管壁孔径过大。1999年Gilling-Smith又在上述分型基础上又提出内张力(Endotension),即腔内术后瘤腔内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压力,又称V型内漏。由于内漏使主动脉瘤腔内的血液不能全部形成血栓,导致瘤腔内的压力仍然保持很高,潜在导致动脉瘤增大甚至破裂的风险。目前,针对内漏,特别是II型内漏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一旦发生内漏,只能通过腔内手术、腹腔镜手术或传统手术治疗,将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及高昂的手术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普通人工血管支架应用中发生内漏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以克服普通人工血管支架的内漏所潜在的致命风险。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支架和复合在人工血管外壁上的包含有以聚合物为载体的具有促进凝血功能药物的凝血层。所述凝血层的厚度为0.05mm~0.30mm。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是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未复合任何药物的各类人工血管支架,如Medtronic公司生产的TalentTM覆膜支架和AneuRxTM覆膜支架,COOK公司生产的ZenithTM覆膜支架,中国专利ZL 03255981.X所公开的覆膜支架,或者其他覆膜支架设计。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主要包含金属支架及人工血管(又称覆膜或覆膜管),二者通过缝合、热压、粘接或其它方式复合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的药物为具有促进凝血功能的医用药物,包括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氨甲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述的聚合物为医学上可接受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并且可以在一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或者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溶解所述的药物,并与普通覆膜支架复合在一起。优选的聚合物包括聚烯烃类,如乙烯,丙烯,丁烯,苯乙烯,氯乙烯,丁二烯,戊二烯,乙烯醇,醋酸乙烯酯等的均聚物以及他们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物,或者内酯如几内酯或交酯如丙交酯、乙交酯的开环均聚物或他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环共聚物,或者以上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本技术的作用机理本技术所述的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在植入人体血管后,聚合物薄膜中的药物溶解在人工血管支架之外的动脉瘤腔内的血液中,促进瘤腔中的流动血液迅速形成血栓,并进而在进入瘤腔的血液通道,如瘤腔中的分支血管中形成血栓,并封闭该通道,从而达到预防内漏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按常规方法植入本技术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后,可预防并治疗各型内漏,消除内漏潜在的各种风险,而无需进行额外的手术治疗或应用其他药物,既免除了患者的生理痛苦,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图2,本技术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包括人工血管支架1和复合在人工血管外壁上的包含有以聚合物为载体的具有促进凝血功能药物的凝血层2。人工血管支架1包括金属支架101和人工血管102。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1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药物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材料中;采用喷涂的方法将上述混合物喷涂在已经加工好的人工血管支架1外表面上,并凉干或在烘箱中烘干;控制凝血层2的厚度为0.05mm~0.30mm,即得到技术所述的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制备方法2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药物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材料中;采用熔融成膜的方法将上述混合物制成厚度为0.05mm~0.30mm的均匀薄膜2,并凉干或在烘箱中烘干;将上述薄膜2采用热压的方法与人工血管4复合,成为载有药物的人工血管;将所述的载有药物的人工血管与金属支架3复合,即得到技术所述的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支架和复合在人工血管外壁上的包含有以聚合物为载体的具有促进凝血功能药物的凝血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防内漏的人工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支架和复合在人工血管外壁上的包含有以聚合物为载体的具有促进凝血功能药物的凝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伟国石赟罗七一聂红林朱清赵凤梁何辉高延彬张一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