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650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采用非贯通型的连接部件也能够抑制在接点的微滑动引起的磨损的连接器。在两个分割绝缘体重叠而相面对的第一绝缘部件(43a)(或44a或45a)和第二绝缘部件(43b)(或44b或45b)中的一方的相对面上形成嵌合槽(55),在另一方的相对面上形成与嵌合槽(55)进行嵌合的凸部(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柄式连接器,被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生态环境友好型汽车(eco-friendly cars),特别是有可能用于在传输大容量电力时所使用的电力电气配线的手柄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连接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 对于在连接像马达与变换器之间或变换器与电池之间那样的连接机器之间并在传输大容量的电力时所使用的电力电气配线,在其一端侧具备例如被分割为两部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被分为具备阳端子和容纳该阳端子的第一终端壳体的阳侧连接器部、和具备与上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和容纳该阴端子的第二终端壳体的阴侧连接器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近年来,虽然这种生态环境友好型汽车以提高节能性能为目的,在所有的零部件中实现轻型化,但在实现轻型化方面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实现小型化的目的相抵触。因此,作为公知技术存在例如像专利文献2那样的技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如下在连接从车辆驱动用马达引出的多相导电部件的接合端子、和从驱动马达的变换器引出的多相电力线电缆的接合端子的车辆用电连接结构中,导电部件的各相的接合端子和所对应的电力电缆的各相的接合端子重叠,并且在接合端子的与重叠面相反侧的面上配置绝缘部件,将这些重叠的各相的接合端子与绝缘部件用设于贯穿这些部件位置的简单的螺栓在重叠方向上紧固固定。S卩、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多个接合端子与绝缘部件成为层叠结构的连接结构,是通过将简单的螺栓在重叠方向(也称为层叠方向)紧固,将作为接合端子的重叠面的接合端子彼此的接点多点地一并夹住,从而使接合端子彼此在接点进行固定并且电连接的连接结构,这样的结构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技术相比,在易于实现小型化这一方面有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07075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03719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10867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0-375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昭63-190269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1-203021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2中,如上所述,用螺栓即贯通型连接部件(轴部及头部)固定接合端子彼此并电连接。该贯通型连接部件从强度的观点出发由金属形成,因此在贯通接点的轴部需要确保绝缘性,要另外设置覆盖轴部的周围的圈,但在这种结构中,连接部件的部件件数变多,存在成本变高的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考虑以下结构以减少连接部件的部件件数,实现成本降低为目的,通过仅以头部为连接部件,不是做成贯通型而是做成非贯通型,通过用连接部件的头部从一个方向按压邻接的绝缘部件而将接合端子彼此在各接点固定使其电连接。但是,有车辆所使用的电力电线束在容易发生振动的车辆这样的环境中使用的背景,采用了上述不是贯通型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与使用贯通型连接部件的情况相比,接合端子彼此容易因微滑动而相对移动,因此在接点的磨损成为问题。例如,为了稳定得到低接触阻力而在接端子的表面实施了镀锡等,但是若接合端子因微滑动而磨损,则接合端子的表面的镀锡剥落并产生其磨损粉末,磨损粉末氧化、堆积,接合端子抵接上该氧化后的磨损粉末会导致接触阻力增大。因此,在采用了非贯通型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产生必须对接点的磨损采取对策的新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个第一接合端子、多个第二接合端子和多个绝缘体配置成层叠状态的连接器中,即使采用非贯通型的连接部件也能够抑制在接点的微滑动引起的磨损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具备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第一终端壳体;以及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二接合端子的第二终端壳体,在使上述第一终端壳体与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则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一面与上述多个第二接合端子的一面一一成对地构成多个接点,并且成为用规定厚度的绝缘体夹住各接点地进行配置的层叠结构,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通过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体,从而将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接合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上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部件,是分割上述绝缘体而形成的两个分割绝缘体的一方,固定在邻接的第一接合端子的另一面上,并且形成为至少覆盖上述邻接的第一接合端子的嵌合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面;以及第二绝缘部件,是上述分割绝缘体的另一方,固定在邻接的第二接合端子的另一面上,形成为至少覆盖上述邻接的第二接合端子的嵌合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面,并构成为,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与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通过上述两个分割绝缘体相互重叠从而形成规定厚度的上述绝缘体,在上述两个分割绝缘体重叠而相面对的上述第一绝缘部件和上述第二绝缘部件中的一方的相对面上形成嵌合槽,在另一方的相对面上形成与上述嵌合槽进行嵌合的凸部。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具备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第一终端壳体;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二接合端子的第二终端壳体;以及排列并容纳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内的多个绝缘体,在使上述第一终端壳体与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则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一面与上述多个第二接合端子的一面一一成对地相面对,并且成为上述多个绝缘体分别夹住由多个相面对的第一接合端子和第二接合端子构成的多个接点地配置的层叠状态,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通过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体,从而将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接合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各个接合端子与邻接地配置在另一侧的绝缘体一体固定,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和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相面对的第二接合端子的另一面和绝缘体的面中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嵌合槽,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与上述嵌合槽进行嵌合的凸部。另外,优选上述嵌合槽形成为槽宽朝向嵌合方向前端侧扩大的三角形状,上述凸部形成为宽度朝向嵌合方向前端侧缩小以便嵌合在该三角形状的上述嵌合槽中,并构成为随着使上述第一终端壳体和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逐渐进行上述嵌合槽和上述凸部的嵌I=I O另外,优选在上述凸部的表面形成突起状的配合部,在上述嵌合槽的底面形成与上述配合部进行配合的配合孔。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采用非贯通型的连接部件也能够抑制在接点的微滑动引起的磨损的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使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之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使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之后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连接器部的图,(a)是剖视图,(b)是从嵌合方向前端侧所见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第一接合端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二连接器部的图,(a)是剖视图,(b)是从嵌合方向前端侧所见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第二接合端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仰视图。图8是表示第二接合端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图9是表示排列并保持在第二内壳体上的第二接合端子的图,(a)是立体图,(b) 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侧视图。图10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具备: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第一终端壳体;以及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二接合端子的第二终端壳体,在使上述第一终端壳体与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则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的一面与上述多个第二接合端子的一面一一成对地构成多个接点,并且成为用规定厚度的绝缘体夹住各接点地进行配置的层叠结构,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通过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体,从而将上述多个第一接合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接合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上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部件,是分割上述绝缘体而形成的两个分割绝缘体的一方,固定在邻接的第一接合端子的另一面上,并且形成为至少覆盖上述邻接的第一接合端子的嵌合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面;以及第二绝缘部件,是上述分割绝缘体的另一方,固定在邻接的第二接合端子的另一面上,形成为至少覆盖上述邻接的第二接合端子的嵌合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面,并构成为,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与上述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通过上述两个分割绝缘体相互重叠从而形成规定厚度的上述绝缘体,在上述两个分割绝缘体重叠而相面对的上述第一绝缘部件和上述第二绝缘部件中的一方的相对面上形成嵌合槽,在另一方的相对面上形成与上述嵌合槽进行嵌合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裕太竹原秀明福田州洋铃木幸雄梅津润林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