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怡富专利>正文

具内衬套的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169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内衬套的手工具,该手工具的头端由表面向内部开设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则容设一可用以扳动工件的棘动组件,该容置空间内轮廓的型态是与棘动组件外轮廓的型态相符,且该容置空间与该棘动组件之间预留有一间隙,该间隙填有一承受棘动组件转动或移动时摩擦的内衬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以有材质硬度优势的内衬套承受棘动组件中各组件在转动或移动时的摩擦,防止棘动组件各组件因磨损容置空间内壁而产生过大间隙的问题,此外,该内衬套可贴设在各式棘动工具容置空间的内壁,达到防止棘动组件磨损容置空间的效果,可稳固定位棘动组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头端开有容置空间,以容置空间容设用以扳动工件的棘动组件,并在容置空间及棘动组件间设有防磨损用的内衬套的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内衬套的手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零组件以及工业成品的锁固、组合、乃至于维修仍仰赖专业技工以手工具徒手进行,故唯有质量精良,结构耐用的手工具,才能在吃重的扳转、旋锁作业中正常的运作。现今用以扳动螺固件的手工具中,棘轮扳手、棘轮起子因具有可在螺固件上直接切换扳动方向的便利功能,故深获手工具使用者的喜爱,亦是业者极力开发的对象,以棘轮扳手为例,棘轮扳手在切换对螺固件的扳动方向时,是将换向开关拨至扳手头部一侧,以换向开关上插设的顶掣装置推抵卡掣件相对棘轮偏移,偏移的卡掣件会抵住扳手头部的容置空间内壁并与棘轮一侧的齿相啮合,并以卡掣件与容置空间内壁相抵的作用防止棘轮于扳动螺固件时任意转动;然而,由于换向开关在拨转时、卡掣件在偏移抵顶容置空间内壁时,以及棘轮相对卡掣件空转跳齿时,各自的外缘都会与容置空间内壁发生摩擦,频繁地摩擦将会造成棘轮外缘齿列、卡掣件边缘或容置空间内壁的磨损,使得容置空间与棘轮、卡掣件、换向开关间留下过大的间隙,导致各组件的结合公差增大,卡掣件与棘轮在啮合时的紧密性便大幅减低,棘轮便容易因扳动力量较大而任意转动。有鉴于棘轮扳手会因棘轮、卡掣件及换向开关外缘频繁与容置空间内壁摩擦而彼此的磨损,进而造成扳手丧失扳动功能,故本创作人遂着手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具内衬套的手工具,其达到防止棘动组件磨损容置空间的效果,可稳固定位棘动组件。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是于该手工具的头端是由表面向内部开设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则容设一可用以扳动工件的棘动组件,该容置空间内轮廓的型态是与棘动组件外轮廓的型态相符,且该容置空间与该棘动组件之间是预留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该间隙是填有一内衬套,借此以内衬套承受棘动组件转动或移动时的摩擦。本技术基于前述结构,是进一步包括一、该内衬套是贴合于容置空间的内轮廓,且围绕住棘动组件的外轮廓,该内衬套与手工具头端分别以不同材质金属制成。二、该内衬套的硬度是大于手工具头端位于容置空间的硬度。该手工具是为棘轮扳手时,其内部结构型态有以下几种一、该容置空间形成相连的第一、第二、第三容置槽,该棘动组件是包括一棘轮头、 一卡掣块、一换向开关及一顶掣件,该棘轮头是置于第一容置槽内,该卡掣块则置于第二容置槽内,并以有齿的一侧与棘轮头相啮合,该换向开关则插设顶掣件并置于第三容置槽内, 该卡掣块无齿的一侧则受顶掣件抵顶,拨动换向开关是以顶掣件推抵卡掣块改变与棘轮头的啮合位置,借此切换手工具扳动工件的方向。二、该容置空间形成相连的第一、第二容置槽,该棘动组件是包括一棘轮头、二卡掣块、一换向开关及二弹性件,该棘轮头是置于第一容置槽内,该换向开关是置于第二容置槽内,该换向开关是具有一平面及一凸面,该二卡掣块则分别抵于换向开关的平面与凸面, 各该卡掣块具有齿的一端是与棘轮头对应,另一端则各设有一轴头,以各该轴头与内衬套相抵,而该二弹性件则分别抵于各该卡掣块与内衬套间,该内衬套对应各卡掣块各具有一供轴头抵顶的凹窝,该第二容置槽则剖有供凹窝填入的凹穴,操作换向开关使其平面、凸面对调至另一侧的卡掣块,是令该二卡掣块以轴头为轴做枢摆,使凸面侧的卡掣块摆离棘轮头并压迫弹性件,平面侧的卡掣块受弹性件释放的弹力摆近棘轮头与其啮合,借此切换手工具扳动工件的方向。三、该容置空间形成相连的第一、第二容置槽,该棘动组件包括一棘轮头、一卡掣块及一弹性件,该棘轮头是置于第一容置槽内,该卡掣块与该弹性件是置于第二容置槽内, 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卡掣块及内衬套相抵,该卡掣块是与棘轮头啮合,且该卡掣块具有一第一抵面及一第二抵面,以第一抵面与内衬套相抵,以第二抵面是与弹性件相抵,将棘轮头朝不同方向转动,是驱使卡掣块左右移动,以第二抵面压缩弹性件,或以第一抵面抵住内衬套,借此切换手工具扳动工件的方向。借由上述结构,本技术是以有材质硬度优势的内衬套承受棘动组件中各组件在转动或移动时的摩擦,防止棘动组件各组件因磨损容置空间内壁而产生过大间隙的问题,此外,该内衬套可贴设在各式棘动工具容置空间的内壁,其应用面除本技术所揭露的棘轮扳手外,尚具有极广大的泛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内衬套的手工具于头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手工具于头端组合完成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手工具于头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内衬套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内衬套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容置空间1第一容置槽10、10a、IOb第二容置槽ll、lla、llb 第三容置槽12 凹穴13棘动组件2棘轮头 20、20a、20b卡掣块 21、21a、21b换向开关22、2加顶掣件23弹性件24、24a平面25凸面26轴头27第一抵面观第二抵面四内衬套3、3a、!3b凹窝31螺丝4 盖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具内衬套的手工具,该手工具的头端是由表面向内部开设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则容设一可用以扳动工件的棘动组件,该容置空间内轮廓的型态是与棘动组件外轮廓的型态相符,且该容置空间与该棘动组件之间是预留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该间隙是填有一内衬套,借此以内衬套承受棘动组件转动或移动时的摩擦。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图,于本实施例中,该手工具是棘轮扳手,该容置空间1形成相连的第一、第二、第三容置槽10、11、12,该棘动组件2包括一棘轮头20、一卡掣块21、一换向开关22及一顶掣件23,该棘轮头20置于第一容置槽10内, 该卡掣块21则置于第二容置槽11内,并以有齿的一侧与棘轮头20相啮合,该换向开关22 则插设顶掣件23并置于第三容置槽12内,该卡掣块21无齿的一侧则受顶掣件23抵顶,拨动换向开关22是以顶掣件23推抵卡掣块21改变与棘轮头20的啮合位置,借此切换手工具扳动工件的方向;该内衬套3是贴合于容置空间1的内轮廓,即与容置空间1的第一至第三容置槽 10、11、12内壁贴合,且围绕住棘动组件2的外轮廓,即将棘轮头20、卡掣块21及换向开关 22的外缘加以围绕,该内衬套3与手工具头端分别以不同材质金属制成,且该内衬套3的硬度大于手工具头端位于容置空间1的硬度;又,该棘轮扳手是于头端以若干螺丝4锁设一盖板5,以盖板5将容置空间1封闭, 使棘动组件2定位于棘轮扳手头端内;借由上述结构,本技术是以有材质硬度优势的内衬套承受棘动组件中各组件在转动或移动时的摩擦,防止棘动组件各组件因磨损容置空间内壁而产生过大间隙的问题。续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二、三实施例图,由于棘轮扳手在手工具中极为常见,且其细部结构并非本技术所欲讨论的重点,故该二实施例结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相异处加以说明如图4、图5,该棘轮扳手的容置空间1形成相连的第一、第二容置槽10a、lla,该棘动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内衬套的手工具,该手工具的头端由表面向内部开设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则容设一可用以扳动工件的棘动组件,该容置空间内轮廓的型态是与棘动组件外轮廓的型态相符,且该容置空间与该棘动组件之间预留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该间隙填有一承受棘动组件转动或移动时摩擦的内衬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富
申请(专利权)人:陈怡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