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76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眼科复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器官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由前片支架、中心光学镜柱和后片支架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中心光学镜柱位于前片支架与后片支架之间,前片支架和后片支架均呈圆环形,前片支架的直径小于后片支架的直径,且前片支架、中心光学镜柱、后片支架三者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门针对目前已无临床治疗手段的伴有严重干眼的角膜盲患者,为他们复明提供了技术手段。特殊的植入方式能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角膜组织的再次损伤;能充分利用患者角膜残存的“健康”组织;不需要缝线将人工角膜固定在位。目的是应用于目前已无临床治疗手段的伴有严重干眼的角膜盲患者重建生活视力,提供复明技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眼科复明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器官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技术背景目前,人工角膜是用高分子材料,或非角膜组织的生物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与培养的 角膜组织组成的混和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由光学镜柱和周边支架两部分组成, 通过手术植入患者角膜以达到增视、治疗或观察眼内组织等目的。我国目前单眼和双眼角膜盲患者约有400万,其中20%无法通过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脱盲,人工角膜是这些患者复明的希望,而对于其中伴有严重千眼的角膜盲患者,目前尚无成功设计的人工角膜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非穿透一体式人工 角膜。本技术提出的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由前片支架l、中心光学镜柱3和后片支 架2组成,其结构如图l所示。其中,中心光学镜柱3位于前片支架1与后片支架2之间, 前片支架1和后片支架2均呈圆环形,前片支架1的直径小于后片支架2的直径,且前片 支架l、中心光学镜柱3、后片支架2三者同轴。本技术中,后片支架3的周边上均匀分布有小孔4。具体可以将人工角膜分成I 型和II型两种,如图2和图3所示。前者指后片支架2的周边上为无孔设计,后者则指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由前片支架(1)、中心光学镜柱(3)和后片支架(2)组成,其特征在于中心光学镜柱(3)位于前片支架(1)与后片支架(2)之间,前片支架(1)和后片支架(2)均呈圆环形,前片支架(1)的直径小于后片支架(2)的直径,且前片支架(1)、中心光学镜柱(3)、后片支架(2)三者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由前片支架(1)、中心光学镜柱(3)和后片支架(2)组成,其特征在于中心光学镜柱(3)位于前片支架(1)与后片支架(2)之间,前片支架(1)和后片支架(2)均呈圆环形,前片支架(1)的直径小于后片支架(2)的直径,且前片支架(1)、中心光学镜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红平郎莉莉郑一仁高新蕊陈群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