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光伏生态浮岛、原位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9652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环保技术领域的一种光伏生态浮岛、原位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所述光伏生态浮岛包括破冰板和浮体,浮体的顶部开设有水培槽,破冰板的底部固定有舵机和排水散热壳体,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的顶部通过贯穿的第一转轴焊接有破冰刀,破冰刀的内部连接有发热线圈,发热线圈用于接通电源后加热破冰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破冰刀与排水散热壳体,能够对冻住光伏生态浮岛的冰面进行加热解冻,便于快速移动维护光伏生态浮岛,通过设置氧基微生物膜组件能够实现氨氮和易降解COD的氧化降解,实现水体中COD和氮类污染物的深度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具体是光伏生态浮岛、原位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以黑臭水体为代表的水体净化问题久治难消,黑臭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类污染物,其中部分难降解cod和氮类污染物难以通过自然降解消除,不仅散发恶臭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质量,更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实现水体中cod和氮类污染物的协同深度去除,已成为当前水环境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目前水体治理主要采用曝气复氧技术,但该技术存在如下不足:

3、(1)传统曝气系统氧气利用率低,导致能源大量浪费且运行成本高;

4、(2)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无法实现水质深度净化;

5、(3)氨氮氧化产物硝酸盐在水体中累积,引发二次富营养化问题。虽然膜曝气技术通过中空纤维膜选择性透氧提高了氧气利用效率,但仍然无法有效解决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类污染物的协同去除难题,致使水体净化效果不彻底,处理后水质稳定性差。

6、研究表明,氢气作为高效电子供体可促进反硝化过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并辅助降解部分难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生态浮岛(6)包括破冰板(601)和浮体(602),浮体(602)的顶部开设有水培槽(603),破冰板(601)的底部固定有舵机(606)和排水散热壳体(615),舵机(606)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607),驱动齿轮(607)的一侧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608),第一从动齿轮(608)的顶部通过贯穿的第一转轴焊接有破冰刀(609),破冰刀(609)的内部连接有发热线圈,发热线圈用于接通电源后加热破冰刀,排水散热壳体(615)的外壁焊接有多个散热片(616),排水散热壳体(615)的底部连接有水质传感器组(617),浮体(602)的一端通过支撑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生态浮岛(6)包括破冰板(601)和浮体(602),浮体(602)的顶部开设有水培槽(603),破冰板(601)的底部固定有舵机(606)和排水散热壳体(615),舵机(606)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607),驱动齿轮(607)的一侧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608),第一从动齿轮(608)的顶部通过贯穿的第一转轴焊接有破冰刀(609),破冰刀(609)的内部连接有发热线圈,发热线圈用于接通电源后加热破冰刀,排水散热壳体(615)的外壁焊接有多个散热片(616),排水散热壳体(615)的底部连接有水质传感器组(617),浮体(602)的一端通过支撑架固定有光伏板(605),光伏板(605)作为光伏电源采集光能并输出电能,支撑架的内部集成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光伏电源,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水质传感器组(617),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红外线光电开关连接发热线圈,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有舵机(606)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607)的一侧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610),第二从动齿轮(610)的内部贯穿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顶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611),电动伸缩杆(611)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电动伸缩杆(611)的顶部贯穿连接有l型升降杆(612),l型升降杆(612)的下端连接有捕捞网(613),捕捞网(613)的底端固定有垂板(6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培槽(603)呈线性阵列排布,所述水培槽(603)的内壁焊接有若干个植株扶持块(6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散热壳体(615)为中空的半球形壳体,水质传感器组(617)包括ph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60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619),浮体(602)的底部焊接有与对应的通孔(619)同轴心的螺纹连接圈(620),螺纹连接圈(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雄吴瑒龙敏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