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743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含有一本体,本体内设有一对接空间,并于对接空间内分别设有中心端子容置孔、弹性端子容置槽及固定端子孔,且弹性端子容置槽末端则设有容置槽;一中心端子,插设于本体的对接空间内,并于其上设有与固定端子孔相对应的固定槽;一弹性端子,插设固定于本体的弹性端子容置槽内,该焊接部则设有一焊接孔;一固定端子,插设于本体的固定端子固定槽中,并插设于中心端子固定槽内;一遮蔽壳体,包覆于本体外缘,并于底面延伸有焊接部,并位于本体的收容槽中,该焊接部上则设有焊接孔,使得遮蔽壳体组装后其焊接孔与弹性端子的焊接孔相互对位,使得对接连接器插入时,信号得以通过弹性端子及遮蔽壳体导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维持导通稳定性及增加弹性端子保持力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一般电子装置上皆设置有不同规格及不同样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该电子装置呈电连接,且供其他电子周边装置上的端子插接,来达到与其他电子周边装置相互传递电子信号的目的。目前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主要包含有一本体及一中心端子,其中该本体前端形成有一插孔;该中心端子呈圆形柱体,并穿设于该插孔中,且中心端子后端与本体后端相互铆合,本体外则分别通过二金属壳体的相互扣合后,将本体包覆,中心端子一侧则另设有弹性端子,使其得以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弹性电性接触,且该弹性端子的末端与金属壳体相互搭接,使其得以将杂讯通过金属壳体导出,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其他电子周边装置的端子可由本体的插孔插入,进而与中心端子相互呈电连接,达到使用的目的。然而,上述现有的电源连接器虽然可达到使用者的目的,但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弹性端子与金属壳体仅通过搭接的方式设置,虽然通过搭接的方式仍可达到将杂讯通过金属壳体导出,然而,当弹性端子与金属壳体因尺寸设计不当或者制造不良时,则可能产生实际上弹性端子与金属壳体间并无搭接的情况,使得杂讯无法有效导出。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电源连接器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ο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现有电源连接器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 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源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可维持导通稳定性及增加弹性端子保持力的电源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包含有一本体,本体内设有一对接空间,对接空间末端则贯穿设有一中心端子容置孔,中心端子容置孔旁则另设有一弹性端子容置槽,中心端子容置孔的另侧则设有一贯穿本体且与中心端子容置孔相互连通的固定端子孔,弹性端子容置槽的末端则设有容置槽,此外,本体外缘则设有数个卡扣凹部,使其得以与遮蔽壳体相互卡扣固定;一中心端子,插设于本体的对接空间内,其包含有前端圆柱形的接触部,固定于本体上的连接部及与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焊接部,该接触部及连接部间则设有一固定槽,使得中心端子透连接部得以稳固设置于本体上,该焊接部上设有一焊接孔; 一弹性端子,插设固定于本体的弹性端子容置槽内,且其包含有位于对接空间内的接触部及与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末端则形成有外露于本体的焊接部,该焊接部则设有一焊接孔;一固定端子,插设于本体的固定端子固定槽中,并插设于中心端子固定槽内;一遮蔽壳体,包覆于本体外,并于一侧延伸有焊接部,焊接部上则设有焊接孔,该焊接部设置于本体容置槽中,使得焊接孔与弹性端子焊接孔相互对位。于--实施例中,该本体略呈矩形体。于--实施例中,该对接空间为圆柱形空间。于--实施例中,该中心端子容置孔则可为多边形体。于--实施例中,该固定端子前端则形成有一略呈圆弧状的固定部。于--实施例中,该遮蔽壳体包含有顶面、底面及位于顶面及底面间的侧面,通过顶面、底面及侧面形成一容置空间,使其得以包覆本体;于一实施例中,该遮蔽壳体包的侧面上则设有与本体卡扣凹部相对应的卡扣弹片。于一实施例中,该焊接部自遮蔽壳体底面朝容置空间的方向则则一体成形折弯有一焊接部,使得焊接部及底面的整体形状略呈N字型,并于焊接部末端形成一平面,焊接部末端的平面上则贯穿有一焊接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底部末端的焊接部则位于本体的容置槽中,使得焊接孔与弹性端子的焊接孔相互对位,进而提供使用者得以将弹性端子遮蔽壳体相互焊接固定,通过焊接部的焊接孔相互对位,使得对接连接器插入时,信号得以通过弹性端子及遮蔽壳体导出。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遮蔽壳体与本体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 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1本体11对接空间12中心端子容置孔13弹性端子容置槽14固定端子孔15容置槽16卡扣凹部2中心端子21接触部22连接部23焊接部231焊接孔M固定槽3弹性端子31接触部32连接部33焊接部331焊接孔4固定端子41固定部5遮蔽壳体51顶面52底面521焊接部522焊接孔53侧面531卡扣弹片54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及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其包含有一本体1,其大体上略呈矩形体,前端设有一可供对接连接器插设的对接空间11, 该对接空间11为圆柱形空间,对接空间11末端则贯穿设有一中心端子容置孔12,该中心端子容置孔12则可为多边形体,使其得以固定中心端子2,中心端子容置孔12旁则另设有一弹性端子容置槽13,该弹性端子容置槽13则与对接空间11相互连通,中心端子容置孔12 的另侧则设有一贯穿本体1且与中心端子容置孔11相互连通的固定端子孔14,弹性端子容置槽13的一侧则设有容置槽15,此外,本体1外缘则设有数个卡扣凹部16 ;一中心端子2,通过本体1的中心端子容置孔12插设固定于本体1内,并位于本体 1的对接空间11内,中心端子2的前端为圆柱形的接触部21,固定于本体1上的连接部22 及与连接部22相互连接的焊接部23,该接触部21及连接部22间则设有一固定槽M,且连接部22的外型与本体1的中心端子容置孔12相同为多边形体,使得中心端子2通过连接部22得以稳固设置于本体1上,该焊接部23上设有一焊接孔231,使其得以与线材焊接固定;—弹性端子3,插设固定于本体1的弹性端子容置槽13内,且其包含有位于对接空间11内的接触部31及与接触部31连接的连接部32,连接部32末端则形成有外露于本体 1的焊接部33,该焊接部33则设有一焊接孔331 ;一固定端子4,该固定端子4可插设于本体1固定端子孔14上,且固定端子4前端则形成有一略呈圆弧状的固定部41,使其得以插设于中心端子固定槽M内,并将中心端子 2固定于本体1上;一遮蔽壳体5,包覆于本体1前缘,该遮蔽壳体5包含有顶面51、底面52及位于顶面51及底面52间的侧面53,通过顶面51、底面52及侧面53形成一容置空间M,使其得以包覆本体1 ;侧面53上则设有与本体1卡扣凹部16相对应的卡扣弹片531,底面52位于本体1末端朝容置空间的方向则则一体成形折弯有一焊接部521,使得焊接部521及底面的整体形状略呈N字型,并于焊接部521末端形成一平面,焊接部521末端的平面上则贯穿有一焊接孔522。当上述各部元件组装时,中心端子2通过连接部22插设于本体1中心端子容置孔 12上,使得中心端子2前端的接触部21位于本体1对接空间11内,且由于中心端子2连接部22为多边形结构,因此可避免中心端子2于对接空间11内转动;而当弹性端子3通过连接部32插设于本体1弹性端子容置槽13时,该接触部31位于本体1对接空间11内,后端的焊接部33则突露于本体1外缘;固定端子4插设于本体1固定端子孔14上时,且固定端子4前端则形成有一略呈圆弧状的固定部41,使其得以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本体,设有一个对接空间,该对接空间内则贯穿有中心端子容置孔,与对接空间相互连通的弹性端子容置槽,本体末端外侧则设有容置槽;中心端子,通过连接部插设于本体中心端子容置孔,该连接部前端接触部位于本体的对接空间内,后端的焊接部则外露于本体外;弹性端子,通过连接部插设于本体的弹性端子容置槽内,该连接部前端的接触部则位于对接空间内,后端的焊接部则外露于本体外;遮蔽壳体,包覆于本体外,并于一侧延伸有焊接部,该焊接部设置于本体容置槽中,焊接部与弹性端子焊接部相互对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纬士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坤胜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