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5159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米激光器属于激光器领域,该激光器包括p面电极、衬底、电致发光介质、分子掺杂薄膜层、n面电极和纳米线结构;衬底上面依次生长电致发光介质、分子掺杂薄膜层、n面电极和纳米线结构,衬底下面镀有p面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金属电极提供表面等离子体,利用金属-低介电常数薄膜层-电致发光介质混合结构形成强局域电场,在绝缘层内掺杂多能级分子,使其受激吸收并且形成跃迁发出光子,其光子直接耦合成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并沿着微加工的纳米线金属表面传播和激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电致激发困难、制作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推广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
技术介绍
随着纳米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激光器在小型化上正越来越快的向前发展,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P)的亚波长微腔、纳腔的激光器由于其灵敏度高、体积小、能量集中而被更多的应用于进行生物探测器、信息存储、光计算、近场光学成像、纳米光刻技术和分子操纵技术等领域;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对超小型激光光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光波长的限制和衍射效应的影响,通常意义上的传统激光器无法做到将激光能量在某一个维度上压缩到亚波长量级甚至纳米量级。虽然目前很多关于光子晶体方面的工作成功的将光子进行了束缚和操纵,但是限于光子晶体本身就处于波长尺度,并且要求在空间上周期性重复,这就大大增加了器件的体积,无法将整个器件真正制作到纳米量级, 而且工艺复杂,对结构的对称性和周期性要求都很高。为了在某个维度上实现更小的电磁场能量压缩,由金属所引入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和表面等离子体波形成的亚波长和纳腔被广泛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使得电场强度在金属的两个方向上急剧衰减,并且形成只能沿着金属表面传播的表面等离子波,是目前实现亚波长和纳腔的最佳手段。由于金属的吸收所带来的损耗影响,表面等离子体波一般都不能进行长距离传输;并且由于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波矢跟真空中的波矢不匹配,因而不能被直接激发。现有的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引入增益介质,以增益弥补传输损耗,进而增大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输距离并实现激射发光;现有的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激发方式主要有棱镜激发、光栅激发、 强聚焦光束激发等方法。但是这三种激发方法,不仅使得激光器体积变得很大、工艺变得复杂,而且只能采用光致激发方式。因此如何解决电致激发的问题,设计一种制作工艺简单、 性能稳定、成本低、易推广的纳腔激光器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电致激发困难、制作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推广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包括ρ面电极、衬底、电致发光介质、分子掺杂薄膜层、η面电极和纳米线结构;衬底上面依次生长电致发光介质、分子掺杂薄膜层、η 面电极和纳米线结构,衬底下面镀有P面电极。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容易推广,利用金属提供表面等离子体,并且可以做成电极,利用材料与结构特性形成纳腔,利用掺杂的多能级分子吸收光子来形成粒子数反转,利用电致发光材料来提供增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的立体结构图。图中l、p面电极,2、衬底,3、电致发光介质,4、分子掺杂薄膜层,5、n面电极,6、纳米线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包括ρ面电极1、衬底2、电致发光介质3、分子掺杂薄膜层4、n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 ;衬底2上面依次生长电致发光介质3、分子掺杂薄膜层4、n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衬底2下面镀有ρ面电极1。所述的分子掺杂薄膜层4对电磁场传播的损耗很小,薄膜层的介电常数小于电致发光介质的介电常数,并且其厚度d与薄膜层的折射率η的比值d/n小于50nm,形成纳腔结构。薄膜层内掺杂的分子是一种多能级分子,这种分子可以吸收电致发光介质3所发出的光子,并且可以产生粒子束反转形成激射出光。所述电致发光介质3,可以是所有的光子吸收较小的电致发光材料与结构——半导体材料、固体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量子点结构、量子阱结构等均可满足条件和要求。所述纳米线结构6的金属材料,在选取材料的时候要求对表面等离子体波的吸收和散射很小,这就要求该金属相对介电常数的虚部在0到5之间,如金,银,铝等金属材料。所述η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的总长度应是表面等离子体波半波长的整数倍, 纳米线结构6的宽度要求小于表面等离子体波长的一半。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结构利用材料外延生长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制作而成。所述的衬底2是GaAs材料,电致发光介质3由下波导层η-Α1α A^l9Ai上波导层P-AlaiGiia6As和有源层Ina2Giia8As或GaAs的多量子阱结构组成,上述结构均由外延生长完成,这将提供电致发光波长为980nm的光子。分子掺杂薄膜层4是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作%-Er共掺的二氧化硅薄膜,薄膜厚度20nm,根据计算可知,此薄膜将成为天然的纳腔; %-Er共掺多能级分子体系吸收980nm的光子后,将形成粒子数反转,激射出波长1550nm的光子,此光子直接耦合成为表面等离子体波并沿着纳腔结构传播。然后再经过衬底减薄之后,在分子掺杂薄膜层4的上表面和衬底2的底面制备ρ面电极1和η面电极5,最后用聚焦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制备出纳米线结构6,整个器件制作完成。其中纳米线结构6的宽度为 IOOnm, η面金属电极5和纳米线6的厚度为200nm,结构3的总厚度为200nm。权利要求1.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该激光器包括P面电极(1)、衬底O)、电致发光介质(3)、分子掺杂薄膜层G)、n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所述衬底 (2)上面依次生长电致发光介质(3)、分子掺杂薄膜层(4)、n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 衬底⑵下面镀有P面电极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掺杂薄膜层的介电常数小于电致发光介质(3)的介电常数,并且电致发光介质(3)的厚度d与分子掺杂薄膜层的折射率η的比值d/n小于50n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掺杂薄膜层内掺杂的分子是一种多能级分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线结构(6)的金属材料为金、银、铝。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η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的总长度是表面等离子体波半波长的整数倍,纳米线结构(6)的宽度小于表面等离子体波长的一半。全文摘要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米激光器属于激光器领域,该激光器包括p面电极、衬底、电致发光介质、分子掺杂薄膜层、n面电极和纳米线结构;衬底上面依次生长电致发光介质、分子掺杂薄膜层、n面电极和纳米线结构,衬底下面镀有p面电极。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电极提供表面等离子体,利用金属-低介电常数薄膜层-电致发光介质混合结构形成强局域电场,在绝缘层内掺杂多能级分子,使其受激吸收并且形成跃迁发出光子,其光子直接耦合成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并沿着微加工的纳米线金属表面传播和激射,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电致激发困难、制作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推广困难等问题。文档编号H01S3/06GK102231471SQ20111012980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云, 宁永强, 王立军, 秦莉, 陈泳屹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致激发分子掺杂薄膜层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该激光器包括p面电极(1)、衬底(2)、电致发光介质(3)、分子掺杂薄膜层(4)、n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所述衬底(2)上面依次生长电致发光介质(3)、分子掺杂薄膜层(4)、n面电极(5)和纳米线结构(6),衬底(2)下面镀有p面电极(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泳屹秦莉王立军宁永强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