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461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材料或物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时所使用的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孔和有孔手动贮槽消毒灭菌合格率只有30-70%,灭菌时间长、耗能多的不足。其特征在于,在贮槽的底和盖子上均开有通气孔,该孔的开闭由温控阀自动控制,灭菌消毒效果可靠,合格率可达100%,缩短消毒时间20-30%,降低能耗10-20%,并可保证贮槽内已经灭菌的物品不会再受污染。可对现有技术中的贮槽进行改装。(*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材料或物品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时所使用的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现有技术中医疗、卫生部门所使用的灭菌贮槽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其上无孔的密闭式,大号铝饭盒就是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是其上虽留有孔,但仍要靠手工来控制该孔开、闭的“半自动”式。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时,是依靠蒸气的高温和它释放的热能,使欲消毒物品与其直接接触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的。欲消毒物品置于其上无孔的密闭容器中,高压蒸气不易进入其中,既使从盒体与盖子间的缝隙进入,也是少量的。另一方面,盒内空气无法排出,不能形成流动的高压蒸气温度场,盒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必然会影响灭菌消毒的效果。目前,利用这种消毒方法,灭菌合格率只达到30-70%,而且灭菌消毒时间长,耗能多;其上开有孔,但需手工控制该孔开、闭的灭菌消毒贮槽,其进行灭菌消毒时,仍需手工将孔事前打开,事后关闭。这样,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由于环境条件下的空气得以进入贮槽,使已灭菌消毒的物品再次受到污染。如果忘记闭孔,更会造成此后果。利用搪瓷缸灭菌消毒,其合格率就更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开、闭通气孔、灭菌消毒效果极好的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贮槽的底的右端和盖子的左端各开有一通孔,作为通气孔。该孔的开、闭由其上的温控阀(17)的动作决定,而双金属片(4)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通过杠杆(9)放大又是该动作的核心。另外,为便于贮槽与贮槽之间增加透气性,在贮槽底部的四角冲压有凸包(1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灭菌消毒效果可靠,合格率可达100%,缩短灭菌消毒时间20-30%,降低能耗10-20%,而且贮槽内的温度可提高到121℃。2、自动开、闭通气孔,使用简便,保证贮槽内已经灭菌消毒的物品不会再受污染。3、结构简单,并可对现有技术中的贮槽进行改装。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及局部剖视图。其中16为贮槽底部四角的凸包,17为温控阀。图2为本技术盖子的俯视图,其中两个小孔为铆钉,大孔为通气孔。图3为图1上的A-A剖视图,其中1为铆钉,2为外罩,3为铆钉,4为双金属片,5为紧定螺母,6为调整螺钉,7为铆钉,8为复位弹簧,9为杠杆,10为铆钉,11为密封碗,12为密封圈,15为槽型加强筋。图4为图3上的B-B剖视图,其中13为套管,14为螺钉。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密封圈(12)置于密封碗(11)内,并置于贮槽的底和盖子上的通孔上,与杠杆(9)的前端连结。杠杆(9)的后端连接有调整螺钉(6)和紧定螺母(5),杠杆(9)的中后部与支撑旋转点接触并与复位弹簧(8)的一端相连结,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绕经支撑点后与双金属片(4)相接触,双金属片(4)的一端与外罩(2)连结,其另一端悬于紧定螺母(5)之上,外罩(2)分别与贮槽的底和盖子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材料或物品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时所使用的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由底和盖子组成并在其上开有孔,其特征在于,在贮槽底的右端和盖子的左端各开有一通孔,具有双金属片(4)的温控阀(17)置于其上,在贮槽底部的四角有凸包(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材料或物品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时所使用的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由底和盖子组成并在其上开有孔,其特征在于,在贮槽底的右端和盖子的左端各开有一通孔,具有双金属片(4)的温控阀(17)置于其上,在贮槽底部的四角有凸包(16)。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控自动开孔灭菌贮槽,其特征在于,密封圈(12)置于密封碗(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环宇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