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414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设置并固定在贮液槽本体上且与贮液槽本体相互借助管线连接,管线包括进气管线和排气管线,排气管线的末端设于过滤槽内,所述进气管线的进气端与贮液槽侧壁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进气管线的进气端呈封闭底面封闭的筒状并于筒底开设有进气口,在该进气口上设有进气用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压强差的原理,通过在进气口处设置的单向阀使气流顺着压强小的方向流动,实现了远程和多点使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有效地避免了贮液槽内气体外逸,还不需要专人进行操作,实现了全自动化功能,从而减少了人力,节约了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utomatic control structure of a two-way air storag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wo-way automatic flow control structure of a storage tank, arranged and fixed in the tank body and the tank body are mutually with the line connection pipeline comprises an inlet pipeline and an exhaust pipeline, a terminal filter tank exhaust line within the tank inlet end and side wall of the air inlet pipeline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the intake pipe end is a cylindrical closed bottom closed and in cylinder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gas inlet, an air inlet in the air inlet with one-way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principle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air flow in the direction of small pressure is arranged by a one-way valve arranged at the air inlet, thereby realizing the effect of remote and multi use.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gas tank in the escape, also does not require hand operation, realizes the automatic func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manpower cost sav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流控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忙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贮液槽都有一个排气口,排气口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与外界的一个通道,使得贮液槽与外界的气压保持平衡状态,这样避免了由于气压的相差而造成进液困难、对槽体造成影响或是贮液槽被大气压扁等问题。现在也有贮存易挥发又有污染的特殊液体的贮液槽,这种贮液槽对排气口的要求比较特殊:由于这种液体具有挥发性和污染性,排气口不能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的,不然挥发出来的气体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现有的使贮液槽内气压与大气压力平衡的装置是通过阀门来控制贮液槽内气体与大气中气体的连通的,这样在使用操作上很麻烦,必须到贮液槽旁边来操作,进液时打开排气管线上的阀门,关闭放液进气管线上的阀门;放液时则相反。这种装置给远程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必须到贮液槽旁边来进行人工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方便远程和多点使用的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设置并固定在贮液槽本体上且与贮液槽本体相互借助管线连接,管线包括进气管线和排气管线,排气管线的末端设于过滤槽内,所述进气管线的进气端与贮液槽侧壁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进气管线的进气端呈封闭底面封闭的筒状并于筒底开设有进气口,在该进气口上设有进气用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为一与进气口口径匹配的重力密闭球。所述进气管线和排气管线相互并联,且并联后的共用管线与贮液槽本体连通。本技术使用压强差的原理,通过在进气口处设置的单向阀使气流顺着压强小的方向流动,实现了远程和多点使用的效果。本技术不仅有效地避免了贮液槽内气体外逸,还不需要专人进行操作,实现了全自动化功能,从而减少了人力,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贮液槽本体、2-进气管线、3-排气管线、4-重力密封球、5-进气口、6-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设置并固定在贮液槽本体I上且与贮液槽本体I相互借助管线连接,管线包括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排气管线3的末端设于过滤槽内,所述进气管线2的进气端与贮液槽侧壁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进气管线2的进气端呈封闭底面封闭的筒状并于筒底开设有进气口 5,在该进气口 5上设有进气用单向阀6。所述的单向阀6为一与进气口 5 口径匹配的重力密闭球4。所述的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相互并联,且并联后的共用管线与贮液槽本体I连通。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还可以单独地固定在贮液槽本体I上,管线的安装根据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情况而定。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以盐酸为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当贮液槽本体I放进盐酸时,气体被进来的液体压入共用管线中,然后分别进入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进入进气管线2中的气体会将重力密封球4紧紧地压在进气口5上,堵塞气体排入大气环境中;进入排气管线3的气体通过管线从排气口进入过滤水槽中,被水吸收掉其中的盐酸后,再进入大气环境中,从而使得贮液槽本体内外气压达到平衡状态,且避免了盐酸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当贮液槽本体I放出盐酸时,由于槽内盐酸体积的减少,造成槽内气压下降,大气压可能把进气管线2的重力密封球4抬起,使空气进入槽内,使得槽内气压与大气压达到平衡状态;大气压也可能将过滤水槽中用于吸收盐酸的水压入槽内,使得槽内气压与大气压达到平衡状态。通过调整进气管线2中的重力密封球4的重量,使重力密封球4自重产生的压力小于将水从过滤水槽中吸入到贮液槽本体中所用的压力,这样就可以引导外面的大气顺着进气管线2进入贮液槽本体内,使得贮液槽本体内气压与大气压达到平衡状态,且不会将过滤水槽中的水吸入贮液槽本体内。这种控制结构使用压强差的原理,通过在进气口处设置的单向阀,使气流顺着压强小的方向流动,实现了远程和多点使用的效果。该控制结构不仅有效地避免了贮液槽内气体外逸,还不需要专人进行操作,实现了全自动化功能,从而减少了人力,节约了成本。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只是对本技术作出直接的置换或是等同的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设置并固定在贮液槽本体(I)上且与贮液槽本体(I)相互借助管线连接,管线包括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排气管线(3)的末端设于过滤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线(2)的进气端与贮液槽侧壁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进气管线(2)的进气端呈封闭底面封闭的筒状并于筒底开设有进气口(5),在该进气口(5)上设有进气用单向阀(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6)为一与进气口(5) 口径匹配的重力密闭球(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相互并联,且并联后的共用管线与贮液槽本体(I)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设置并固定在贮液槽本体上且与贮液槽本体相互借助管线连接,管线包括进气管线和排气管线,排气管线的末端设于过滤槽内,所述进气管线的进气端与贮液槽侧壁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进气管线的进气端呈封闭底面封闭的筒状并于筒底开设有进气口,在该进气口上设有进气用单向阀。本技术使用压强差的原理,通过在进气口处设置的单向阀使气流顺着压强小的方向流动,实现了远程和多点使用的效果。本技术不仅有效地避免了贮液槽内气体外逸,还不需要专人进行操作,实现了全自动化功能,从而减少了人力,节约了成本。文档编号B65D90/28GK203064559SQ201320091880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吴仁东 申请人:英德佳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贮液槽的自动气流双向控制结构,设置并固定在贮液槽本体(1)上且与贮液槽本体(1)相互借助管线连接,管线包括进气管线(2)和排气管线(3),排气管线(3)的末端设于过滤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线(2)的进气端与贮液槽侧壁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进气管线(2)的进气端呈封闭底面封闭的筒状并于筒底开设有进气口(5),在该进气口(5)上设有进气用单向阀(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仁东
申请(专利权)人:英德佳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