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澄清的萃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032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澄清的萃取槽,该萃取槽在不改变现有的萃取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在澄清室内与液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设置至少一层纤维网,纤维网固定于可在槽体侧壁的插槽内上下移动的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从而使油水混合体系经过纤维网时,分散相的液滴聚结长大,极大的提高了其在连续相中的沉降速度,相应的提高了澄清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使用维护简便,应用于生产中能使得萃取级效率提高,分离效果变好,产品纯度提高,产品杂质减少,酸碱消耗降低,减少存槽量,废水排放中污染物降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湿法冶金萃取槽或混合澄清器,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稀有金属或稀土萃取的快速澄清的萃取槽
技术介绍
萃取主要用来分离液体或固体混合物,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液中组分的分离,通过萃取将多种组分共存的混合溶液中,选择性将某一种溶质A转移到萃取剂中,从而达到分离与富集的目的。溶剂萃取已在原子能、湿法冶金、生物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常用的萃取设备主要有萃取柱、离心萃取器、混合澄清槽几大类。其中,混合澄清槽因其具有高效率、操作弹性大、扩大设计比可靠等优点得以广泛应用。早在19 年,Holley和 Mott即研制了第一个混合澄清器单元装置。箱式混合澄清槽最早是由英国windscale工厂专利技术的,后来英国戴维.玛吉公司(Davy Mckee)研制出“联合混合澄清萃取槽”,也称为 “CMS萃取器” (CMS ConcePt),被认为是混合澄清萃取器研制的重大进展。利用水力学平衡关系并借助于搅拌器剪切离心力产生抽吸作用,重相由后一级澄清室经过重相口进入混合室,而轻相由前一级澄清室自行流入混合室。混合液进入该级澄清室进行分相。就混合澄清槽同一级而言,两相是并流的,但就整个箱式混合澄清槽来讲,两相是逆流的。现有的稀有金属或稀土萃取分离提纯的分离设备萃取槽,普遍采用带潜室下进料型和有机相、重相靠压力降自流型,其原理是将有机相和重相引入萃取槽的混合室,在混合室的搅拌桨作用下使有机相和重相混合、相互扩散实现反应,混合相流入澄清室,混合相中的有机相和重相在重力作用下相互分离并澄清,完成一次萃取反应。分出的有机相和重相, 反向流入相邻的另一级萃取槽并重复上述的有机相和重相混合、分层澄清。稀有金属或稀土分离一般需要将70-130级萃取槽串联起来,才能完成稀有金属或稀土的分离。上述的分离设备最大的缺点是萃取槽级效率低,因此需要很多级萃取槽进行多次的分离,酸碱消耗大,萃取槽积压萃取有机相、稀有金属或稀土量多,电耗大,占地面积广,特别对分离困难、 分离系数小的稀有金属或稀土,需要技术复杂的工艺和萃取剂,效率低,费用高。就萃取槽级效率低的问题,前人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申请号为 CN200920050991.9、公开号为CN201379987的“一种双澄清室逆流混合萃取槽”的专利申请,通过混合室进料方式的改变和双澄清室来提高级效率降低酸碱消耗。申请号为 CN02220427. X、公开号为CN2533934的“一种改进的稀土分离用萃取槽”的专利申请,采用玻璃钢整体结构,在上口及周边有加强板(筋),周边转角及底面转角成弧形结构,无萃取死角。但以上萃取槽存在着加工不便,对现有槽体改动过大的问题,级效率提高效果有限的问题,且所有澄清室均仅采用重力自然沉降,沉降速度慢,澄清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澄清的萃取槽,在现有的萃取槽基础上,通过增大连续相中的分散相颗粒直径,提高颗粒沉降的速度, 缩短了澄清时间,提高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澄清萃取槽,包括槽体;槽体由上端与槽体的顶板固定联结的第一挡板和下端与槽体底板固定联结的第二挡板分隔为混合室和澄清室;在混合室内设有搅拌器; 在澄清室末端紧挨槽体的侧壁板部位设有可与前后两级相邻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 所述的入口分别设在上部的有机相上回流通道和下部的水相下泄放通道,澄清室内与液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设置至少一层纤维网。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纤维网完全置于澄清室的水相和有机相中。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纤维网置于澄清室底部的水相中。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纤维网置于澄清室上部的有机相中。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纤维网可以安装多级,优选的纤维网层数为 2-4 层。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纤维网固定于澄清室的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纤维网可多层折叠固定于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再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中空支撑架置于槽体侧壁的插槽内,中空支撑架能够在插槽内上下移动。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萃取槽,所述的中空插板置于槽体侧壁的插槽内,中空插板能够在插槽内上下移动。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本技术由于在不改变现有萃取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在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的纤维网,从而使油水混合体系的分散相经过纤维网时,分散相优先润湿在纤维表面,并不断碰撞、聚结成较大的液滴,当遇到两个纤维的交叉时颗粒长大脱离纤维表面。分散相在纤维表面汇聚成更大的颗粒从连续相中沉降出来。由于颗粒的长大极大的提高了沉降速度,相应的提高了澄清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使用维护简便,应用于生产中能使得萃取级效率提高,分离效果变好,产品纯度提高,产品杂质减少,酸碱消耗降低,减少存槽量,废水排放中污染物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萃取槽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萃取槽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萃取槽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想是现有的萃取槽存在着加工不变、级效率低的问题, 澄清室均采用重力自然沉降,沉降速度慢,澄清效果差。本技术依据斯托克斯公式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澄清的萃取槽,包括槽体;槽体由上端与槽体的顶板固定联结的第一挡板 (3)和下端与槽体底板固定联结的第二挡板(4)分隔为混合室(1)和澄清室O);在混合室 (1)内设有搅拌器(6);在澄清室( 末端紧挨槽体的侧壁板部位设有可与前后两级相邻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所述的入口分别设在上部的有机相(II)上回流通道和下部的水相(I)下泄放通道,其特征在于澄清室( 内与液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设置至少一层纤维网(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网(5)完全置于澄清室(2)的水相(I)和有机相(II)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网(5)置于澄清室(2)底部的水相(I)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网(5)置于澄清室(2)上部的有机相(II)中。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网(5)的层数为2-4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网(5)固定于澄清室的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网(5)多层折叠固定于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支撑架置于槽体侧壁的插槽内。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插板置于槽体侧壁的插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澄清的萃取槽,该萃取槽在不改变现有的萃取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在澄清室内与液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设置至少一层纤维网,纤维网固定于可在槽体侧壁的插槽内上下移动的中空支撑架或中空插板上;从而使油水混合体系经过纤维网时,分散相的液滴聚结长大,极大的提高了其在连续相中的沉降速度,相应的提高了澄清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使用维护简便,应用于生产中能使得萃取级效率提高,分离效果变好,产品纯度提高,产品杂质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澄清的萃取槽,包括槽体;槽体由上端与槽体的顶板固定联结的第一挡板(3)和下端与槽体底板固定联结的第二挡板(4)分隔为混合室(1)和澄清室(2);在混合室(1)内设有搅拌器(6);在澄清室(2)末端紧挨槽体的侧壁板部位设有可与前后两级相邻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所述的入口分别设在上部的有机相(II)上回流通道和下部的水相(I)下泄放通道,其特征在于:澄清室(2)内与液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设置至少一层纤维网(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春生王嵩龄闵敏张玻吴声
申请(专利权)人: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