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安专利>正文

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9096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让原本无法滑动之物品具备自由滑动行走之功能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技术手段: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底板、以及至少一可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至少一组能开合动作、并能与底板间形成一定位槽、以供定位可动轮组用的定位片,该定位片具有一不与底板连接的开放端缘、及一与底板连接的封闭端缘,而该开放端缘为呈半圆形、且中央处设有一凸出的弧形部,另该封闭端缘为呈一字形、且与底板连接之处、为呈可弯折状、让定位片能以封闭端缘为轴心、进行有限度的翻转开合、以供可动轮组放入与定位用;而所述可动轮组是由一能放入定位槽内的轮轴、及至少两个与该轮轴轴接的可动轮所组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改良型可动轮结构
技术介绍
按,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快速变迁,传统拟真度低的趣味造型物,如纸模型、 木模型、塑胶模型、金属模型、非金属模型等,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大众的需求。如此一来,业者为了满足各种不同年龄层之消费者的追求、需求,特别针对消费者最感兴趣的实际产品作开发,以作出外观造形与实际产品外观、极为相似、并且立体感十足的趣味造型物,以供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作收藏、玩耍、使用。以趣味造型物中纸模型为例,不但能让消费者、亲自由手拼摺出简易的立体造型, 例如各式交通工具、建筑物、食物、动物、植物等等造型,藉由拟真度极高的趣味造型物,提供消费者能在亲自参与拼摺的过程,学习认识各种交通工具、或建筑物、或食物、或动物、或植物。其中,以往的趣味造型物,在制作为可动产品时,也就是说具有轮子时,其底部的轮子部份,多为固定式图案,也就是无法滚动缺、乏真实感、趣味与拟真度不足,且当消费者再操作、玩耍的过程中,这些趣味造型物的底部,往往会不断与平面发生摩擦,容易有造成趣味造型物损坏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让原本无法滑动之物品、具备自由滑动行走之功能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包括一本体(100),该本体(100)具有一底板(1)、以及至少一可动轮组O),所述底板(1)设有至少一组能开合动作、并能与底板(1)间形成一定位槽(114)、以供定位可动轮组( 用的定位片(11),该定位片(11)具有一不与底板(1) 连接的开放端缘(111)、及一与底板(1)连接的封闭端缘(112),而该开放端缘(111)为呈半圆形、且中央处设有一凸出的弧形部(113),另该封闭端缘(11 为呈一字形、且与底板(1)连接之处为弯折状,定位片(11)以封闭端缘(112)为轴心进行翻转开合,以供可动轮组(2)置放定位;而所述可动轮组( 是由一能放入定位槽(114)内的轮轴(21)、及至少两个与该轮轴轴接的可动轮0 所组成。优选地,所述开放端缘(111)与封闭端缘(11 交错连接的两端缘处,分别设有一开孔(115),定位轮轴(21)两端置入该孔(115)内。优选地,所述本体(100)更具有分别位于该底板⑴两侧、并与底板⑴连接的第一侧板C3)和第二侧板;—与位于该底板(1)顶侧,并与该第一侧板C3)和第二侧板 ⑷连接的顶板(5);—位于该底板⑴前侧,并与底板⑴连接的前板(6);以及一位于该底板⑴后侧,并与底板⑴连接的后板(7)。优选地,所述本体(100)对应与可动轮0 处,设有分别设有一供容置可动轮 (22)用之凹槽(9)的弯折板(8)。优选地,所述弯折板⑶是由一内侧端与底板⑴轴接、外侧端为自由端的T形弯板(81);以及分别设于该T形弯板(81)两侧,两端与T形弯板(81)轴接、并且两侧端和两辅助L形弯板(82)所组成。优选地,所述弯折板(8)是由一 L形弯板(8 所组成,该L形弯板(8 的内侧端与底板(1)轴接,而外侧端两侧为呈弧状、并且外侧端中央更与第一侧板C3)或第二侧板 (4)其中之一连接,另该L形弯板(8 的两侧端和中央处均为转轴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本体(100)是为纸本体、木本体、塑胶本体、金属本体或非金属本体。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透过底板(1)与可动轮组O)的配合,趣味造型物的轮子,真的能动,大幅度的提高趣味造型物之拟真度、真实感,模仿趣味造型物所模拟之真实物品的移动方式,且藉由轮子的滚动,能防止造型物底部,因摩擦力集中于一处反覆摩擦,而导致趣味造型物的损坏。2.本技术中,藉由定位片(11)的应用,让可动轮组(2)可以快速的放入定位槽(114),并透过定位片(11)、将与轮轴定位于定位槽(114)内,能方便组装,更能减少脱落的问题与可能。3.本技术中,透过应用不同的弯折板(8),让可动轮组( 组装后,托起底板 (1)的高度,离地高度可以产生变化,变得有高有低,以符合趣味造型物所模拟之真实物品的状态,让趣味造型物能更为逼真。附图说明图1 本新型第一形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 本新型第一形态的展开示意图。图3 本新型第一形态、其本体组装时的实施示意图。图4 本新型第一形态、其组装可动轮时的实施示意图。图5 本新型另种第一形态的立体示意图。图6 本新型另种第一形态、其组装可动轮时的实施示意图。图7 本新型第二形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 本新型第二形态的展开示意图。图9 本新型第二形态、其本体组装时的实施示意图。图10 本新型第二形态、其组装可动轮时的实施示意图。图11 本新型第三形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2 本新型第三形态的展开示意图。图13 本新型第三形态、其组装可动轮时的实施示意图。图14 本新型第三形态、以另种方式组装可动轮时的实施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包括一本体(100),该本体(100)具有一底板(1)、以及至少一可动轮组O),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设有至少一组能开合动作、并与底板(1)间形成一定位槽(114)、以供定位可动轮组( 用的定位片(11),该定位片(11)具有一不与底板(1)连接的开放端缘 (111)、及一与底板(1)连接的封闭端缘(112),而该开放端缘(111)为呈半圆形、且中央处设有一凸出的弧形部(113),另该封闭端缘(11 为呈一字形、且与底板(1)连接之处为弯折状,定位片(11)以封闭端缘(112)为轴心进行翻转开合,以供可动轮组(2)置放定位;而所述可动轮组( 是由一能放入定位槽(114)内的轮轴(21)、及至少两个与该轮轴 (21)轴接的可动轮0 所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端缘(111)与封闭端缘(11 交错连接的两端缘处,分别设有一开孔(115),定位轮轴两端置入该孔 (115)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更具有分别位于该底板(1)两侧、并与底板(1)连接的第一侧板C3)和第二侧板;一与位于该底板(1)顶侧,并与该第一侧板C3)和第二侧板(4)连接的顶板(5);一位于该底板(1)前侧,并与底板(1)连接的前板(6);以及一位于该底板(1)后侧,并与底板(1)连接的后板(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对应与可动轮0 处,设有分别设有一供容置可动轮0 用之凹槽(9)的弯折板(8)。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8)是由一内侧端与底板(1)轴接、外侧端为自由端的T形弯板(81);以及分别设于该T形弯板(81)两侧,两端与T形弯板(81)轴接、并且两侧端和两辅助L形弯板(82)所组成。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8)是由一L形弯板(8 所组成,该L形弯板(8 的内侧端与底板(1)轴接,而外侧端两侧为呈弧状、并且外侧端中央更与第一侧板C3)或第二侧板(4)其中之一连接,另该L形弯板(8 的两侧端和中央处均为可弯折的转轴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可动轮结构,其包括:一本体(100),该本体(100)具有一底板(1)、以及至少一可动轮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设有至少一组能开合动作、并与底板(1)间形成一定位槽(114)、以供定位可动轮组(2)用的定位片(11),该定位片(11)具有一不与底板(1)连接的开放端缘(111)、及一与底板(1)连接的封闭端缘(112),而该开放端缘(111)为呈半圆形、且中央处设有一凸出的弧形部(113),另该封闭端缘(112)为呈一字形、且与底板(1)连接之处为弯折状,定位片(11)以封闭端缘(112)为轴心进行翻转开合,以供可动轮组(2)置放定位;而所述可动轮组(2)是由一能放入定位槽(114)内的轮轴(21)、及至少两个与该轮轴(21)轴接的可动轮(22)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安陈佳和陈佳凤陈佳进陈佳发陈佳兴陈佳正陈佳福陈佳富陈佳旺陈佳春陈佳财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